开发区区域规划环评影响重点内容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4447038 上传时间:2023-12-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7.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发区区域规划环评影响重点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开发区区域规划环评影响重点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开发区区域规划环评影响重点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开发区区域规划环评影响重点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开发区区域规划环评影响重点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发区区域规划环评影响重点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发区区域规划环评影响重点内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 2003( (P177)1. 总则1.1熟悉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适用范围适用于国家或地方政府批准建设的各类开发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 旅游度假区、各种类型的工业园区及成片土地开发等类似区域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开发区的特征: 占地面积大(lkm2以上); 性质复杂(涉及多种行业); 管理层次较多,除有专门的开发区管理机构外,每个开发项目一般均有独立的法人; 不确定因素多,许多开发区初期仅具有开发性质,但具体的开发项目往往不确定; 环境影响范围大,程度深 有条件实施污染物集中控制和治理环境

2、问题及可能制约开发区发展的环境因素识别。如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土地使用生态适宜度分析等。计算环境容量与提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环境容量指人类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情况下,其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通 常所说的环境容量指在确定的环境目标值下,区域环境所能够容纳的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 量。环境容量的影响因素:环境的社会功能、环境质量现状、污染源特征、污染物性质以及 环境自净(扩散)能力等。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包含两层意思:排污量的合理分配;污染物总量 控制的合理性,即所确定的排污总量应充分考虑到区域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为区域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3)环境保护方案论证。从环

3、境保护角度论证开发区环境保护方案,如污染物集中治理 方案(包括治理设施的规模、工艺和布置的合理性等);主态建设方案(包括生态恢复、补偿、 绿化等);水土保持方案等。对区域污染物讲行集中治理(供热、供气、污水集中处理)是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个特点,在单个建设项目评价中很难做到这一点。在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应对区域污染物集中治理的方案从规模、选址、工艺和布局、治理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对拟议的开发区各规划方案(包括开发区选址、功能区划、产业结构与布局、发展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设施等)进行环境影响分析和综合论证.提出修改和完善开发区规划的建议和对策。2. 环境影响评价

4、实施方案2.1熟悉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的基本内容(类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总体设计和行动指南)开发区规划简介;开发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状况;规划方案的初步分析;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选择;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指标);评价专题设置和实施方案。各专题工作的实施方案一般包括该专题的主要评价内容、评价方法、拟采用的计算模式 及参数的选择、评价所用资料和数据来源等。通过专题设置,基本上确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工 作的内容、深度,为今后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质量打下了基础。2.2熟悉规划方案初步分析的内容及要求开发区选址的合理性分析:根据开发区性质、发展目标和生产力配置

5、基本要素,分 析开发区规划选址优势和制约因素。开发区生产力配置有12个基本要素:土地、水资源、 矿产或原材料资源、能源、人力资源、运输条件、市场需求、气候条件、大气环境容量、 水环境容量、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能力、启动资金。开发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按主要的规划要素,逐项比较分析开发区规划与所 在区域总体规划、其他专项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性。可采用列表的方式说明开发 区规划发展目标及环境目标与所在区域规划目标及环境保护目标的协调性3.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要求区域环境概况。简述幵发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概况、社会经济发展概况等主要 特征,说明区域内重要自然资源及开采状况、环境敏感区和各类保护区及

6、保护现状、历史文 化遗产及保护现状。区域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基本内容: 空气环境质量现状,SO和翌等污染物排放和控制现状。2x 地表水(河流、湖泊、水库)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包括河、近海水域)、废水处 理基础设施、水量供需平衡状况、生活和工业用水现状、地下水开采现状等。 土地利用类型和分布情况,各类土地面积及土壤环境质量现状。 区域声环境现状、受超标噪声影响的人比例以及超标噪声区的分布情况。 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废物处理处置以及回收和综合利用现状。 环境敏感区分布和保护现状。区域社会经济。概述开发区所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远 期发展目标。环境保护目标与主要环境问题。概述区域

7、环境保护规划和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和指标, 分析区域存在的主要环境冋题,以表格形式列出可能对区域发展目标、开发区规划目标形成 制约的关键环境因素或条件。3.2熟悉规划方案分析的内容和要求基本要求:将开发区规划方案放在区域发展的层次上进行合理性分析,突出开发区 总体发展目标、布局和环境功能区划的合理性。开发区总体布局及区内功能分区的合理性分析。开发区规划与所在区域发展规划的协调性分析。开发区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分析: 生态适宜度评价采用三级指标体系,选择对所确定的土地利用目标影响最大的一组 因素作为生态适宜度的评价指标。 根据不同指标对同一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作用大小,进行指标加权。 进行单项指标(三

8、级指标)分级评分,单项指标评分可分为4级:很适宜、适宜、基 本适宜、不适宜。在各单项指标评分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土地利用方式的综合评价。(5)环境功能区划的合理性分析。减缓措施:根据综合论证的结果,提出减缓环境影响的调整方案和污染控制措施与 对策3.3熟悉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的主要内容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 总量控制指标因子:烟尘、粉尘、so2。 对开发区进行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各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目标 根据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不同功能区环境质量达标情况 结合当地地形和气象条件,选择适当方法,确定开发区大气环境容量 结合开发区规划分析和污染控制措施,提出区域环境容量利用方案和近期(按五

9、年计划)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总量控制指标因子:化学需氧量(CODC)、氨氮、TN (水温T条件下的非离子氨)、TP (水 温T条件下的总磷)等因子以及受纳水体最为敏感的特征因子 分析基于环境容量约束的允许排放总量和基于技术经济条件约束的允许排放总量 对于拟接纳开发区污水的水体,应根据环境功能区划所规定的水质标准要求,选用适 当的水质模型分析确定水环境容量河流/湖泊:水环境容量,河/海湾:水环境容量/最 小初始稀释度,(开敞的)近海水域:最小初始稀释度;对季节性河流.原则上不要求确定 水环境容量。对于现状水污染物排放虽然已实现达标排放,但水体已无足够的环境容量可 资利用的情形,应在指定基于水

10、环境功能的区域水污染控制计划的基础上确定开发区水污染 物排放总量。如预测的各项总量值均低于上述基于技术水平约束下的总量控制和基于水环 境容量的总量控制指标,可选择最指标提出总量控制方案;如预测总量上述二类指标 中的某一类指标,则需调整规划,降低污染物总量。固体废物管理与处置:分析固废类型和发生量及其减量、资源、无害化处理处置 措施及方案。分类确定开发区可能产生的固废总量。开发区的固废处理处置应纳入所 在区域的固体废物总量控制计划之中,对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要符合区域所制定的资源回3.4熟悉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考点)的最终处置总量,并确定可供利用的不同处置设施及能力1)牛态收、固废利

11、用的目标与指标要求。按固体废物分类处置的原则,测算需采取不同处置方式:调查生态环境现状和历史演变过程、生态保护区或生态敏感区的情况,包括生物量及生物多样性、特殊生境及特有物种,自然保护区、湿地,自然生态退化 状况(包括植被破坏、土壤污染与土地退化等)。2)牛态影响分析的内容与重点:分析评价开发区规划实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功能及生 态景观影响。 分析由于土地利用类型改变导致的对自然植被、特殊生境及特有物种栖息地、自然保护区、 水域生态与湿地、开阔地、园林绿化等的影响。 分析由于自然资源、旅游资源、水资源及其他资源开发利用变化而导致的对自然生态与 景观的影响 分析评价区

12、域内各种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污染源空间结构等变化对自然生态与景观的 影响。可行途径等。生态影响分析的重点应着重阐明区域开发造成的包括对生态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影响性 质与程度、生态功能补偿的可能性与预期的可恢复程度、对保护目标的影响程度及保护的:对于预计的可能产生的显著不利影响,要求从保护、恢复、补偿、建设等方面提出和论证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基本框架。3.5熟悉开发区规划综合论证的内容和要求根据环境容量和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结合地区的环境状况,从开发区的选址、发展规 模、产业结构、行业构成、布局、功能区划、开发速度和强度以及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污 水集中处理、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处置、集中供热、集

13、中供气等)等方面对开发区规划的环境 可行性进行综合论证:开发区的总体发展目标的合理性;总体布局的合理性;环境 功能区划的合理性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可达性;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分析3.6熟悉确定环境保护对策及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的原则要求1)主要环境保护对策包括对开发区规划目标、规划布局、总体发展规模、产业结构以 及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整方案。当开发区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较低,或区域环 境敏感性较高时,应考虑选址的大规模、大范围调整。当选址邻近生态保护区、水源保 护地、重要和敏感的居住地,或周围环境中有重大污染源并对区域选址产生不利影响以及 某类环境指标严重超标且难以短时期改善时,要建议提出调整;开

14、发区边界应与外部较敏 感地域保持一定的空间防护距离。开发区内各功能区除满足相互间的影响最小,并留有 充足的空间防护距离外,还应从基础设施建设、各产业间的合理连接,以及适应建立循环经 济和生态园区的布局条件来考虑开发区布局的调整。规模调整包括经济规模和土地开发规模的调整,在拟定规模的调整建议时应考虑开发区的最终规模和阶段性发展目标。当开发区发展目标受外部环境影响时(如受区外重大污染源影响较大),在不能进行选址调整时, 要提出对区外环境污染控制进行调整的计划方案,并建议将此计划纳入到开发区总体规划之 中。2)主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应从改变能流系统及能源转换技 术方面进行分析。重

15、点是煤的集中转换以及煤的集中转换技术的多方案比较。水环境影响 减缓措施应重点考虑污水集中处理、深度处理与回用系统,以及废水排放的优化布局和排 放方式的选择。典型工业行业,可根据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原理从原料输入、工艺流程、 产品使用等进行分析,提出替代方案和减缓措施。固废影响的减缓措施重点是固体废物 的集中收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处置措施。可能导致对生态环境功能显著影 响的开发区规划,应根据生态影响特征制定可行的生态建设方案3)提出限制入区的工业项目类型清单。(八)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02003(P196)1总则1.1熟悉导则的适用范围:适用于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 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下列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一地三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的有关 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十个”专项规划(工业、农业、畜 牧业、林业、能源、水力、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前者要求编制环境影 响篇章或说明,后者要求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1.2掌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科学、客观、公正原则,早期介入原则。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应尽可能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