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加快推进情况报告3篇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4443103 上传时间:2023-11-18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8.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加快推进情况报告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23年加快推进情况报告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23年加快推进情况报告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23年加快推进情况报告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23年加快推进情况报告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加快推进情况报告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加快推进情况报告3篇(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加快推进情况报告3篇 书目 第1篇2023关于加快推动我州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调研报告 第2篇加快推动“医养结合”有关状况的调研报告 第3篇关于加快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爱护决议执行状况的调查报告 2023关于加快推动我州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调研报告 为仔细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动全州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把西双版纳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验示范区、漂亮云南典范,依据州委部署,州政协组成由胡志寿主席为组长,玉香伦副主席、江建成副主席为副组长的调研组,对全州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初步成果报告如下: 一、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近年来,我州仔细实施生态立州战略,充分利用所具有的生态资

2、源,气候环境资源以及民族独有文化资源,将环境爱护治理、生态复原与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有机结合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过程,促进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持续发展。 (一)生态效益良好 生物多样性爱护得到了加强。全州已建立国家、省、州、县(市)四级1367.4万亩公益林体系,累计完成天保工程公益林231万亩和退耕还林27.2万亩,新增造林地面积206.6万亩,1669.6万亩自然林资源得到有效爱护。全民义务植树150万株,完成中低产林改造15.99万亩,发展种植宝贵用材林树种6万余亩(其中景洪市2万亩、勐海县3万亩,勐腊县1万亩),全州森林覆盖率达78

3、.3%。全州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达1406.9亿元,相当于同期gdp的10倍,单位面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9.73万元/公顷年,远远高于全国、全省水平(全国5.52万元/公顷年,全省6.77万元/公顷年)。自然爱护区建设和管理得到加强,爱护区面积不断扩大,爱护区网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加。野生亚洲象的种群数量增加到约250余头,印度虎回来,桃花水母出现等野生动物种类扩大,动物沟通活动范围不断拓展。领先实施了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将野生动物对群众造成的损失用责任保险的形式进行赔付,有效爱护了群众合法利益。 跨境联合爱护取得胜利。开展了澜沧江湄公河国际生物多样性爱护廊

4、道建设及国际河流联合爱护,主动维护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生态平安。巩固中老跨境联合成果,推动与老挝、缅甸建立一批新的跨境联合区域,构建国家绿色生态屏障。同时与老挝北部三省六县开展边疆森林防火联动,共同构筑一线森林防火墙。跨境联合爱护行动的实施,充分展示了在维护全球生态平安方面责任的大国形象。 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大力加强市政环境建设,实施城区道路改造、绿化美化、亮化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主要道路以及街道建筑特色化改造工程,景洪城市绿化覆盖率42%,绿地率37%,人均公园绿地的面积达16.5平方米,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加快推动生态乡镇创建,全州31个乡镇中,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的有29个,占93

5、.5%,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有1个,州级生态村116个。同时,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单位、小区29个,各级绿色学校56所,州级环境友好型企业22户。 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实效。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拆除了红塔水泥厂年产10万吨湿法窑水泥生产线,依法关停并转32家高污染、高耗能企业,搬迁重组11个胶厂。全州xx年单位gdp能耗下降 1.7%,完成省定单位gdp能耗下降1.7%的目标。xx期间全州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限制在1000吨以内,化学需氧量减排5600多吨,超额完成省下达减排1700吨的目标任务。全州环境质量状况明显好转,勐海县、勐腊县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均满意环境空气资料标准一级标准,景洪城区大气质量满

6、意二级标准,pm10监测达标率为100%。景洪市城区环境噪声质量等级较好。医疗废物年处理实力990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52%,城镇生活垃圾无毒化处理率达100%。境内八条主要河流水质均达类标准,符合云南省地面水功能区划分类。 西双版纳州198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接纳为生物圈爱护区网络成员;1995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个自然生态平衡的生态州;xx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二)经济效益显著 长期以来,我州根据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坚持爱护优先,在爱护中建设,在建设中爱护,以爱护促发展,努力把资源优势

7、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培育壮大生态特色产业,在提升改造橡胶、茶叶等传统产业同时,着力培育森林生态旅游、森林花卉、森林食品、森林药材和野生特种动物驯养繁殖等生态特色产业,有效促进地方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跨更加展。仅xx年全州林业产值达118亿元,占全州生产总值50%。主要林业产业有: 橡胶种植面积431.06万亩,干胶产量28.1万吨,总产值41.43亿元。其中民营橡胶种植面积285.46万亩,干胶产量18.77万吨,占干胶总产量66.8%。橡胶产业已成为全州种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整体效益最好、经营层次最高、从业人员最多的绿色生态优势产业。 茶叶种植面积75.54万亩(其中古茶树、古茶园面积

8、8.51万亩)干毛茶产量3.09万吨,总产值15亿元。茶叶产业已成为我州一大绿色生态特色产业。 全州已建成国家a级旅游景区(点)17个,其中以热带雨林观光和生态体验为主的景区(点)有勐仑植物园、野象谷、原始森林公园、望天树、雨林谷等,这几大景区(点)在全州旅游业发展中起着领军作用。xx年全州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53.6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收入达140亿元。 一批新兴林业生态产业起先起步。全州共种植澳洲坚果1.4万亩,咖啡5.02万亩,热带水果34万亩(其中香蕉29万亩,其他水果5万亩),石斛0.35万亩(其中林下种植0.13万亩)。部分产业已经产生效益,产业提速升级,越来越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

9、旺盛的生命力。 (三)社会效益凸显 进一步提高了西双版纳知名度和美誉度。西双版纳历来以绚丽的热带雨林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独特的区位优势而著名于世。随着桥头堡战略的深化实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稳步推动,西双版纳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爱护越来越好,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大,慕名前来西双版纳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科研考察的中外游客川流不息,一个奇妙漂亮的西双版纳正走向世界,世界更加了解西双版纳、赞美西双版纳。漂亮在哪里?西双版纳告知你!西双版纳已成为全国知名的生态旅游胜地,成为中国50个最值得外国人去的地方之一。 进一步增加了广阔人民群众生态文明意识。通过深化开展爱护生态、爱护环境、节约

10、资源的宣扬教化和学问普及活动,广阔人民群众生态文化理念进一步增加,生态文明素养不断提高,敬重自然、酷爱自然、爱护自然、善待自然的生态观得到了传承弘扬,促进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态文化有机结合,促进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和边防巩固。通过开展以生态文明创建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活动,使生态文明理念渗透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公民、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循环相生的良好氛围,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实施与老挝、缅甸等周边国家的生物多样性跨境联合爱护、边疆森林防火联动等行动,进一步加强了邻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边防巩固和边疆稳定

11、。 二、加快推动我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利条件 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我州面临着很多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漂亮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明确把漂亮中国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国家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目前,我国正在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面对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战略,国家在资金、技术、人才、土地、生态补偿等方面赐予了更多的倾斜和支持,为我们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重要的机遇。 (二)生态自然资源丰富。西双版纳是我国热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好的地区之一,是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

12、区之一,是中国生物多样性聚集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风景名胜区和联合国人与生物圈爱护区网络成员。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物种基因库和森林生态博物馆等美称。 动植物种类繁多。全州有国土面积1.97万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2385万亩(林业用地面积1862万亩,农地森林面积523万亩),占国土面积83.2%,森林覆盖率为78.3%。州内有国家级自然爱护区2个,面积为402万亩;州级自然爱护区1个,面积53万亩;县(市)级爱护区2个,面积86万亩;爱护小区4万亩。自然爱护区和爱护小区面积达545万亩,占全州国土面积19%。在这片仅占全国1/500的国土面积上,有高等植物5000多种,占全国的1/6;兽

13、类130多种,占全国近1/4;鸟类429种,占全国1/3,其中45种仅见于西双版纳。 水能资源富足。境内有澜沧江水系大小河流2760余条,河网总长1.2万公里,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0.64公里。其中,较大河流有30余条,集水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澜沧江一级支流有6条;较小的一级支流有5条;集水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二级支流有普文河。全州水资源总量达85.8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0.975万立方米,为全国人均占水量的7.7倍。全州有中型水库6座、小型水库181座,库容总量达3.4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富集。目前全州已发觉矿种32种,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有23种。其中已开发利用的主要有金矿

14、、铁矿、锰矿、铜矿、铅锌矿、煤矿等13种。全州共有采选矿企业163户(其中规模以上11户。按区域分:景洪市64户,勐海县51户,勐腊县48户。采矿区面积达50平方公里,占全州国土面积0.3%,xx年全州共征收矿产资源规费1.2亿元。 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供应了重要支撑。 (三)区位条件优越。西双版纳东部及南部与老挝接壤,西南部与缅甸交界,国境线长966.3公里(其中,中老段677.8公里,中缅段288.5公里)。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的澜沧江湄公河穿境而过,将中、老、缅、泰、柬、越六国串连起来,昆曼大通道贯穿中、老、泰三国。据此,具有地处三线(北回来线、边疆一线、大通道主干线)、

15、一州连三国、一江连六国的特别地理区位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州不断加强与周边国家友好往来,加大经济贸易合作,主动开展生物多样性联合爱护,使西双版纳成为祖国西南边陲一个团结、稳定、和谐、旺盛的边疆民族自治州、为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创建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民族生态文化厚重。全州有常驻总人口114.9万人,居住着傣、汉、哈尼、拉祜、布朗、彝、基诺、瑶、壮、回、苗、景颇、佤等13种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74.4万人,占全州户籍总人口的77.4%。各民族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众多历史遗迹、佛塔、亭井、佛寺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民居、村寨、民族节日、宗教信仰和民族风情,构成了独特而又多样的人文景观。以傣族贝叶文化为代表的民间文化遗产挖掘、探讨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令人神往。长期以来,全州各族人民秉承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的朴实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优先,开发其次的森林文化精神,创建了自己多姿多彩的生态文化。这些民族生态文化充分体现了敬重自然、顺应自然、爱护自然、善待自然的生态文明观,为把西双版纳建设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验示范区、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和社会基础。 三、制约我州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利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