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知识收集整理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4442045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韵知识收集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音韵知识收集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音韵知识收集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音韵知识收集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音韵知识收集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音韵知识收集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韵知识收集整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音韵学基础知识一,音韵学概述1,音韵学的基本内容(1)定义:音韵学是我国一门传统的学问,它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 和它们的历史演变规律的科学。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也叫声韵学, 在普通语言学里叫历史语音学,它是研究汉语史上的语音情况和它的发展的学 科。英文名为:Chinese historical phonetics。传统的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 和北阿音学,是音韵学研究的内容。(附:音韵学家把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作为 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等韵学。他们以“等”的观念来分析汉语发音原理和方法, 以韵图的形式展示汉语语音系统和韵书中的反切。研究内容包括韵图的编撰, 等韵学的原理等)(2)汉语语

2、音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a, 上古音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以诗经音系为代表。研究这一时期的语 音状况的学科为古音学。b, 中古音指六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研究这一时期的 语音状况的学科为今音学。c, 近古音指兀明清时期的语音,以中原音韵为代表。研究中原音韵所 反映的北方话音系,是北音学。d, 现代音指现代的语音,以现代普通话音系为代表。2,音韵学的基本概念声母方面(1)关于声母的名称 声母,又叫字母,声纽,纽,声,声类(字母是声母的代表字,唐朝和尚守温 制定了三十字母,宋代学者又增加了六个,补成了三十六个字母)(2)对于声母 的分析a, 五音,七音,九音(依据发音部位划分

3、的声母类别) 音韵学上按照声母的发音部位把声母分唇,舌,齿,牙,喉五类,成为五音, 即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又加上半舌音,半齿音为七音。而九音指 重唇音,轻唇音,舌头音,舌上音,齿头音,正齿音,牙音,喉音,牙齿音。b, 清浊(按照声母的发音方法分类)_、动的辅音,音韵学上共分为四种:全清,次清,全浊,次浊。分析发音方法时所使用的术语。清音,反声带不振动的辅音,浊音,把声带振韵母方面全清:不送气不带音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 次清:送气不带音的塞音和塞擦音。 全浊:带音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 次浊:带音的鼻音、边音和半兀音。(1)关于韵母的名称 相关概念包括韵母,韵,韵部,韵目,韵类,韵

4、摄 韵母:一个汉字的音节除声母以外的音素,包括韵头,韵腹,韵尾。韵:由韵腹,韵尾,声调相同的字组成的类型。韵部:把韵腹,韵尾相同,而不管介音(又称韵头),声调(上古音考虑入声 调)的字都归为一类。韵目:是韵书里的韵的标目,也就是韵部的代表字。韵类:类似韵母,韵头,韵腹,韵尾,声调都相同。即韵书中反切下字的分类 韵摄:把韵腹相同,韵尾相同或相近的韵归纳在一起称为韵摄。如广韵中 的二百另六韵,归为十六个韵摄:通江止遇蟹臻山效果假宕梗流深咸曾(2)对于韵母的分析a,等,呼根据开口度的大小,把韵分为四等。凡介音或主要兀音的 u 的叫合口呼,反之 叫开口呼。bj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按韵尾进行分类,可

5、以把韵分以上三类。 阴声韵: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韵母。阳声韵:以鼻音m,n等收尾的韵。 入声韵:以塞音 p,t,k 收尾的韵。声调方面(1)声调 声调是南北朝时,沈约提出来的。指音节的音高变化。(2)平仄,舒促平:平声。仄:上去入三声。 舒:平上去三声。促:入声 注音法(1)反切。是一种传统的标音方法,较之譬况,读若,直音是较为科学的标音 法。反切的产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云:孙叔言创尔雅音义,是汉 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 ”(孙炎,字叔然,名炎)陆德明经典 释文也说: 孙炎始为反语,魏朝以降渐繁。 ”事实上,孙炎以前已有人使用 反切了,如东汉服虔注汉书 惴,音章瑞反”。孙

6、炎对反切进行了整理,并 编成了尔雅音义。反切是两字配合起来切出一个汉字的读音,分反切上字,反切下字和被切字。 黄侃在音略中云: 反切之理,上字定其声理,不论其为何韵,下字定其韵 律,不论其为何声。 ” 在反切中,被注音的字叫做“被切字”,注音所用的两个字 中,排在前面的叫反切上字(简称“切上字”或“上字”),排在后面的叫反切下字 (简称“切下字 ”或“下字”)。如,当,刀刚切。 “当”是被切字, “刀”是反切上字, 反刚切是创反制切的下时字候。,要得到被切字的读音,直接把上字的声母和下字的韵母声调 加在一起就行了。但,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化,今天我们读古反切的时候,这样 做很多时候就切不出正确的读

7、音了。如何讲古反切折合成普通话,可以参看殷 焕先反切释要、许梦麟反切拼读入门 。反切原称为反或翻,安史之乱后,因忌讳反,改称为切。反切的缺点如下:a,做不到一声一符,一韵一符。同一声母,可以用许多汉字作反切上字,同一 韵母,也可以用许多汉字作反切下字。如表示T声母的反切上字,就有都丁多 当德得冬等七个。广韵一书中反切上字就有四百多个,反切下字有一千多 个。b,由于语音的变化,方音的关系,给人们掌握反切带来了困难。(2)所譬况。描写某字发音的情貌和方法。用的术语有 急气”缓气”长 言” 短言”。(3)读若。用近音字来标音。如:莠读若酉(淮南子)(4)直音。用同音字来注音。郦食其:服虔注:音历异基

8、。直音虽好,但有时找不到同音的字,于是产生了反切。清人陈澧说: 古人音书, 但曰读若某,读与某同,然或无同音之字,则其法穷,虽有同音之字而隐僻难 识,则其法又穷,孙叔然始为反语,认二字为一字,而其用不穷,此古人不及 也。 ”3,古今语音的不同A ,韵母的不同: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 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按今音读之,与古音有较大的不同:辐 u ( ) 侧 e( )直 -i( ) 亿 i( )特 e( ) 食 _i( )B,声母的不同:缤纷:原为双声,今天一为b,为f。C,声调的不同:古有平上去入,今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9、 4,对语音变化的认识叶韵说;有些古人,随便改读诗中的语音,以求得相押。如,唐明皇在读尚 书洪范无偏无颇,遵王之义”时,认为颇应改读为陂以叶音,宋朱熹明 确提出了“叶音说”,把不押韵的某字随意改读为和谐的语音以相押,沈重也持 此说。如: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南与音不押沈重认为南应临时改读为乃林反nin侏熹也认为叶尼心反nin. 其实,按王力的观点, 音”、南”二字同在侵部”。二、上古音知识(一)古人对上古语音的认识1. “叶音说”及其错误(用现代语音读古诗为什么不押韵?)(1)“叶音说”的产生例:诗经邶风燕燕第三章“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

10、心。”梁末沈重诗音义:“协句,宜乃林反。” 把用后代的语音读古代的诗文,不押韵的韵脚,临时改读为一个押韵的音,即 为“叶 音”。(2)“叶音说”的错误: 掩盖语音发展的真相,造成汉字读音的混乱。2. 语音发展观点的确立:陈第批判“叶音说” 。屈宋古音义跋:“余少受诗家庭,先人木山公尝日:叶音之说吾终不 信,以近世律绝之诗叶音者且寡,乃举三百篇尽谓之叶,岂理也哉!然所从来远, 未易遽明尔,竖子他日有悟,毋忘吾所欲论著矣。余于是默识教言。”毛诗古音考序:“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 陈氏把他的学说概括为一句话:“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 移。” 在这一学说的指导下,古音

11、学的研究真正走上正确的道路。陈氏著有读诗拙 言,总 述他的古音学见解;另著有毛诗古音考、屈宋古音义,这两部书是他 古音学说 的实践。他详细地考查了诗经、楚辞的每一个押韵字,凡是认为古今 读音不同的,他都标出古音,并注出证据。(二),研究上古音的材料和方法 1,研究上古韵部的材料和方法 研究上古韵的材料是诗经入韵字,上古其他韵文入韵字和谐声系统,主要 方法是系联法。A ,系联诗经入韵字。把诗经各章里互相押韵的韵脚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押 韵单位。如果两个押韵单位中有相同的字,那么就把这两个押韵单位合在一起, 如此可把整个诗经的入韵字串联成若干个押韵单位,从而得出若干个韵部。B,系联上古其他韵文中的入

12、韵字。C ,系联谐声系统。谐声字的谐声偏旁是表音的,一般来说,如果谐声偏旁相同, 上古韵部就相同。2,研究上古声母的的材料和方法 主要是谐声字,并参照古籍异文,古籍注音和声训。A ,谐声字。造字时代,谐声字的声符相同,其声母也相同,由此可以推知上古 声母的大致情况。如:悲B ,绯F ;篷P ,逢F等,有相同的声符,可以知道它们的声母是相同的。B,古籍异文,指同一语音,同一概念的字在古籍中的写法不同,如: 彭蒙、 田骈、慎到闻其风而说之。陈骈贵齐。 田骈就是陈骈,可见上古时代,田与陈同音。C ,古籍注音。如说文中云:冲一读若动,表明两字同音,声母当然也相 同。D,声训 古人用同音字的近音字来注音

13、的一种方法。 冬,终也,物终成也。邦,封也,封有功于是也。章炳麟分为二十二部,王力分为三十部。(上四古),声上母古的声研母究的起研步究较晚它是从清代钱大昕开始的。 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三)上古韵部研究 自宋代就有人进行研究,如郑庠分为六部,但不够科学。清代顾炎武正式把古 韵分为十部,奠定了古韵分部的基础。后来,江永分为十三部,段玉裁十七部,1,古无轻唇音。钱大昕在 十驾斋养新录中说: “凡轻唇之音,古读皆为重唇。-古读负,如背-古读附如部。如:异文:伏羲庖羲扶服匍匐封域邦域汾水之阳,又作盆水之阳。谐声字:非 辈; 方 旁; 奉 棒。方言:蚊。负父之命,注作: “负音佩。 ”方言中多说“负债”

14、为 “背债”。现代闽方言里就无唇齿音F,厦门话里把房”读为。2, 古无舌上音十驾斋养新录有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 ”认为中古的舌上音知彻澄”是从上 古的端透定中分化出来的。 古无舌头舌上之分,知彻澄三母,以今音读之,与 照穿床无别也,求之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 ”如:直读为特,竹读为笃,陈读 为田。又如:厦门话里,陈读为TIN3, 娘日归泥说由章炳麟提出。认为中古的娘日两纽归入泥母。谐声字:而(日纽)-耐(泥纽)涅(日纽)-泥(泥纽) 章炳麟,黄侃,曾运乾,钱玄同,周祖谟等人都对上古声母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提出了古声母三十二个的说法。(五)上古声调 上古声调至今还无定论。顾炎武、江永等认为古四声

15、一贯,实际上认为古无声 调。黄侃认为上古有平、入两调。段玉裁认为上古有平上入三声,孔广森认为 有平上去三声,王念孙认为有平上去入四声。平分阴阳,入派三声。A ,清阴浊阳。清:帮方松精书阴平。浊:平崇船如狂阳平。B,浊上归去。并奉象善旱去声。C,去声不变。D,入派二声。全浊:渤族集舌阳平。次浊:密袜纳去声。全清,次清平上去。(六),古音通假 所谓古音通假,就是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在古 代的书面语言中,有本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就是通假。 古音通假实际上就是写别字,由于 先秦时代对文字的使用没有规范,这种别字 得到了社会的认承,就成了通假字。东汉训诂学家郑玄作了如下解释:“其始书 之也,仑卒无其字,或以音类比方假借为之,趣于近之而已。”这种情况和写别 字类似,但又和写别字不同,因为它产生以后,别人跟着仿效,相沿成习,就 成了合法的了。今天的别字则是不合法的。通假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