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下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4439693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年下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5年下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5年下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5年下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5年下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年下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年下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教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辽师版下册杨美玲第一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球一、单元提要在三四年级了解祖国和家乡的基础上,本单元将带领学生了解世界。作为有关地理知识的起始单元,在本单元中,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一课将世界地理环境作为学生了解世界的一个侧面,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知道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组成,作为人类生息繁衍和发展的家园,它为人类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环境与广阔的发展空间;并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无尽的,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本着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精神,大自然的力量一课从正反两方面揭示了大自然的力量,设计了

2、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与了解,引导学生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使学生懂得要遵循自然规律、爱护大自然的道理;同时,通过实例,懂得危难之中人们的互助是一种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并从大自然灾害的危险性和破坏性出发,学习自救和互救逃生的方法,形成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态度。二、单元目标1、初步了解世界海陆分布及主要地形等基本常识,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2、了解各种各样自然灾害的危险性与破坏性,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体会危难之中人们团结互助的重要性,学习灾害中自救、互助的方法,提高自救自护能力。三、课时安排课 题主题活动内容课时安排第一课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宇宙中的小行星

3、1课时蔚蓝色的星球2课时地球上的大洋与大洲3课时第二课大自然的力量利用大自然的力量1课时感受自然的另一面3课时教案课题第1课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宇宙中的小行星第 1 课 时 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引导学生宏观地了解地球在广阔宇宙中的位置,知道地球只是宇宙中一颗普通的小行星,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奥秘的兴趣与愿望。过程方法:知道地球是目前所知道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初步了解地球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之情,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情感,产生爱护地球、保护地球的愿望。教师活动:一、谜语导入1、出示地球的谜面2、揭题并板书二、自主探究1、出示银河系图片并讲解2、出示太阳系图片围绕太阳旋转

4、的星体都有哪些?(引导学生了解八大行星)学生活动:猜谜语,引起兴趣了解银河系反馈:教师活动:3、小结:地球只是宇宙中的一个普通的天体,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4、为什么只有地球上存在生命呢?(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在太阳系中特殊的位置)5、探讨延伸: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存在?6、小结三、总结拓展 课后请同学们按照教材第5页小实验中要求的那样,来验证一下生命存在的所需要具备的条件,认真做好记录。知道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并掌握八大行星的名称了解地球只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共同探索地球影响生命起源和发展的环境因素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自主探究宇宙中的小行星八大行星: 水星

5、、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教案课题第1课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蔚蓝色的星球(1)第 2 课 时 2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过程方法:初步知道世界的海陆分布及主要地形,知道世界分为七大洲和四大洋。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教师活动:一、古诗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地球是宇宙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但它的表面是什么样呢?我想起来一首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谁来说说这首诗说明了什么?(出示杨利伟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学生活动:猜谜语,引

6、起兴趣了解银河系反馈:教师活动:二、活动:1、展示世界海陆分布图:为什么说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2、看图回答。想一想:1、 通过观察地球卫星照片,你还知道什么?2、学生还可观察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你知道人类是怎样了解地球的形状的吗?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7-8页的内容思考:从古至今,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探索过程?三、说一说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自由发言使学生从数据中体会“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含义。知道地球表面履盖着面积广大的水体,所以会呈现蓝色。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各种卫星图片使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精确测量的地球形状。蔚蓝色的星

7、球(1) 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大部分陆地被浩瀚的海洋包围着。教案课题第1课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蔚蓝色的星球(2)第 2 课 时 3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我国以及世界航天所取得的成就。过程方法:了解我国航天史的发展过程,直到任何辉煌成就的背后都有无数科学工作者的努力与付出。情感态度:激发学生探究科学技术的兴趣及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师活动:一、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探究蔚蓝色的星球。二、自主探究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人们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时至今日我们能在自然界找到哪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有关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学生活动:猜谜语,引起兴趣了解银河系反

8、馈:教师活动:2、同学们列举的现象能够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体,但能准确说明地球形状的还应该是卫星图片出示课件:卫星图片3、小结:随着科学技术的越来越发达,人类对地球的了解也在逐步加深,在现代航天技术方面也在日新月异的发展,谁来说一说这方面的情况?三、资料汇报1、交流我国以及世界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情况及成就2、小结四、活动延伸收集科学工作者的事迹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有关地球是球体的证据,然后全班汇报学生全班内交流课前收集到的相关资料蔚蓝色的星球(2) 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大部分陆地被浩瀚的海洋包围着。教案课题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认识地球上的大洋和大洲第 4 课 时 4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初步

9、知道世界的海陆分布及主要地形,知道世界分为七大洲和四大洋。过程方法:认识地球仪,了解地球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及大洲与大洋的分布情况。情感态度:初步体会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师活动:一、激趣导入:(出示地球仪)谁知道我拿的是什么?对人类来说,地球很大,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不可能观察到地球的全貌,为此,科学家们模仿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制作了一种仪器地球仪,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在地球仪上又发现了什么?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观察地球仪,根据老师的提示自主学习,回答问题反馈:教师活动:1、地球仪为什么是可以绕着一根轴转动的?2、地球仪上有不同的颜色和

10、符号,它们都分别表示什么?3、地球仪上横向和纵向的线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作用?4、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地球上的大洋和大洲。二、研讨新知1、出示大洲、大洋分布图: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名称。谁来说说你看到了几大洲,几大洋,还发现了什么?2、观察东西半球的划分图和南北半球的划分图,你可获得什么信息?三、畅谈收获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有关地球是球体的证据,然后全班汇报学生边看边思考:某大洲面临哪些大洋,某大洋被哪些大洲包围着?学生通过观察汇报,提高识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学生全班内交流课前收集到的相关资料认识地球上的大洋和大洲大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亚洲、欧洲、南极洲、大洋洲大洋:太平洋、大西

11、洋、印度洋、北冰洋教案课题第1课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美丽多样的地形第 5 课 时 5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地球上多种多样的陆地地形,通过观察图利了解地球上的物种基本地形:山地、平原、丘陵、高原、盆地。过程方法:体会不同的地表形态所造成的不同地区的不同资源与气候条件。情感态度:体会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师活动: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是那么绚丽多姿,如果鸟瞰人类的栖息地陆地,你会发现它拥有美丽而多样的地表形态。这节课我们来一起研究一下。2、揭题:美丽多样的地形二、自主探究1、看书自学学生活动:根据老师的自学提示认真读教材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12、,然后回答问题反馈:教师活动:地球的陆地上有哪几种基本地形呢?不同的地形地貌使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有哪些独特的地方?2、美丽的地形课前老师布置了大家查找收集有关美丽地形的图片及资料,你们收集到了吗?3、小结:地球美丽多样的地形地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卷,这些地形地貌使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三、拓展延伸召开“我所知道的世界之最”地理知识交流会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整理收集到的资料,然后全班汇报并进行简单的评价拿出课前收集到的相关资料以多种方式进行交流美丽多样的地形五种基本陆地地形: 山地、平原、丘陵、高原、盆地教案课题第1课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美丽多样的地形第 6 课 时 6教学目标知识

13、技能:了解海陆的变迁,初步体会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过程方法:初步体会板块运动造成的海陆变化的原因,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与愿望。情感态度:体会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师活动:(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我们现在看到的海洋、陆地,从古至今都是这个样子吗?都是处于这个位置吗?会不会曾发生过变迁?2、同学们的讨论得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千百年来,海洋与陆地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这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一种说法是不会发生变迁;一种说法是会不断变迁。反馈:教师活动:(二)探究新知(出示教材第18页三幅照片)1、喜马拉雅山的岩石中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什么问题?2、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有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3、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在不断扩大?4、资料补充三、拓展引伸1、我国位于哪个洲?亚洲位于地球的什么位置?2、鞍山属于哪种地形?这种地形地貌对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有哪些独特的地方观察三幅图片,阅读内容让学生体会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千万海陆变迁的实况。根据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补充,包括“知识点滴”中的内容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问题解答沧海桑田 地壳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