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创造教育模式构造.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4438224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创造教育模式构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大学创造教育模式构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大学创造教育模式构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大学创造教育模式构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大学创造教育模式构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创造教育模式构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创造教育模式构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创造教育模式构造早在20多年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谈到教育改革困扰时曾尖锐指出:“像今天这样零星地进行一些教育改革,而没有一个关于教育过程的目标与方式的整体观念,这已不再是可取的了。”还特别提到:“经验证明,内部改革之所以没有成效,或造成人才和精力的巨大浪费,这通常是因为上面的管理与下面的行动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不好。这样便使得那些具有创造性、富于想象力的改革家们孤立起来了。”20年过去了,我们大学的教育状况如何呢?当然,我们不能说没有一点进步,但这些进步主要是量的增长,或者是一些添枝加叶的修饰工程。从根本上来说,教育观念仍是陈旧的,教育模式是保守的,教学方法是死板的。旧的教育观念,主要表

2、现为“三型三性”,即封闭型、重复型、记忆型与专制性、权威性、统一性。很明显,它们是与现代教育的开放型、创造型、思辩型与科学性、民主性、多样性的理念相悖的。我们大学的改革,之所以没有革命性的进步,一方面是没有摆脱旧教育观念的束缚,另一方面是没有形成新的教育观念。美国学者CW莫里斯曾形象地比喻:“观念是人类文化的原子弹。而观念是来自有思想、能说善写的人。”2这就是说,观念的力量是十分巨大的,它既可以阻止社会的变革,又可以把社会推向前进。去年,在国内某重点大学里,一个已毕业而未获得博士学位的学生,一纸状子把母校推上了法庭。事情的起因是,该生的学位论文通过了答辩委员会的答辩和系学位评审委员会的表决,但

3、在校学位评审委员会审查和表决时,却以一票之差而末获通过。在反复申诉未果的情况下,该生才行使了法律诉讼权,法院受理了。经过调查和辩论,一审判原告胜诉。对此,议论纷纷,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不乏其人。很显然,问题不在于人而在于制度。这种由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的校评审委员会,看似科学,其实并不科学;以无记名投票表决,看似民主,其实并不民主。这件诉讼,从多个角度反映了我国教育的“三性”保守观念。然而,对于这种不科学、不民主的评审制度,年复一年,校校如此,竟没有人提出质疑,更无人敢于去改革一下。从教育模式看,我国大学的教学仍深深地陷在“传授知识接受知识”旧模式的巢臼之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

4、中心的“三中心”教学制度,依然顽固地统治今日的大学。这种模式和制度的保守性在于:以教师为中心也就是以教师为主体,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客体,维护教师的绝对权威,这与当代教育自由平等的原则是相悖的。以课堂为中心的弊端在于满堂灌,使教学脱离了实际,、脱离了社会,特别是脱离了日新月异的新技术革命。以课本为中心致使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妨碍了学生广泛阅读、深刻思考,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三中心”的教学制度,最早始于17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分班教学”。他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认为“教师是一个稽查长”,“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夸美纽斯的功绩在于,他是第一个企图发现教育规律

5、性并根据人的本性来组织教学过程的教育家。他针对中世纪经院式的死寂空气,改革传统的个别施教为分班教学,使教育发展为全民的事业成为可能。因此,夸美纽斯受到教育界的尊重,他本人被尊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3。但是,夸美纽斯毕竟是属于那个时代的教育家,不能要求他预测到今天教育发展的趋势,也不能把他创立的“三中心”教学制度原封不动继续沿用。然遗憾的是,300多年以来,我们先后所进行的一些改革都丝毫没有触动到这些制度,依然把它们视为教学工作的金科玉律,致使我们的大学教育与时代精神格格不人。为了使大学教育适应21世纪的需要,我们必须对陈旧的教育模式和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革。我们可以预见,一场教育观念上的“哥白尼式

6、”的革命,将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这场改革将是全面的、深刻的和连锁式的。历史经验表明,一次巨大的变革,将会涌现出适应这种变革的出类拔萃的人物,并将最终产生出当代教育的“哥白尼”。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柏拉图有句名言:“最先和最后的胜利是征服自己,只有科学地认识自我,正确地设计自我,严格地管理自我,才能站在历史的潮头去开创崭新的人生。,4这话虽然是两干多年以前讲的,但现在听起来仍然令人振聋发馈。这句话的重大意义在于,他第一次提出了人的自我设计思想,这是每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教育是什么?这好像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其实我们并不完全明白它的真谛。据查,在文献中,给教育下定义的表述多达65种,可谓见仁

7、见智。不过从根本上说,把教育定义为:“是设计和塑造成功人的实践历程”是符合现代精神的。如果这一观点得到认同的话,那么设计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教育模式就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过去的教育之所以不成功,就是因为设计不正确,塑造的模具不适用,教育的模式太保守。那么,21世纪的大学教育模式应当是什么样的呢?未来学家预言:21世纪是以创造为特征的世纪,是一个充满未知的时代,也将是揭开众多的科学奥秘的时代。很显然,适应这一时代需要的人,只能是那些具有创造力的超越型的人才,而他们也唯有通过创造教育来培养。这是合乎逻辑的必然。设计大学创造教育模式,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正如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所说:“教育观念将被改变

8、,也许被改得几乎面目全非。”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大无畏的改革精神,不破除旧的教育模式,那么新的创造教育模式就立不起来。因此,设计新的大学创造教育模式,也就是教育再发明。为此,我们必须以21世纪为坐标,以人生的最大价值为目标,以成功人的各项优良素质为参照系。唯有如此,才能设计出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新的教育模式。其次,新的教育模式必须具有可操作性。目前国内大学开展创造教育的做法是,在某些大学开设了创造学、创造技法或创造教育学选修课,以传授创造学的基本知识。应该说,这种做法是有益的,对推行创造教育是一个进步。但是,它丝毫没有触动到旧的教育模式,在总教学计划中,仅仅起到点缀作用。然而,新构建的创造

9、教育模式不仅要传授创造学的知识,而且要带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彻底改革;不仅要启迪创造思维方法,而且还要催生发明创造成果。再次,新的教育模式必须具有可推广性。教育模式是由一定教育观念抽象出来的标准教育形态或可以让人们照样子去做的标准教育方案。因此,设计一种教育模式不是为模式而模式,而是为了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需要。一个模式的正确与否,唯一的是要经过实践检验;它能否推广,主要不是靠行政的干预,而是靠模式本身的实效,靠它所代表的新生力量。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逐步构想出了大学实施创造教育的一种模式,我把它称作“SSR模式”。第一个S是英文词组“Studyindependendy”的缩写,可译

10、为自学或独立的学习,是由学习者自己完成学习的一种方式。第二个S是英文单字seminar的缩写,指大学生在指导下进行课堂讨论的一种形式,有时也指讨论式的课程。R是Researeh的缩写,意思是研究、探索。它是由字冠Re和词根seareh组成的,因此也可译为再寻找、再探索。自学既是一种古老的学习方式,也是现代最值得提倡和推行的学习方法。我们说它古老,是因为自孔子始到现代的许多著名大学者,无一不是靠自学成才的,他们的知识也主要是靠自学而获得的。在面向21世纪之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新的教育精神使个人成为他自己文化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自学,尤其是在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

11、代的价值。,困因此,自学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不光适用于那些没有机会进入学校的人,也包括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一切人,特别是大学生、研究生都要普遍采用自学的方法来学习。早在19世纪,在德国的大学里,开始使用课堂讨论方法。英文单词seminar是从拉丁语seman衍生出来的,意思是“种子”。这个词意很有意思,因为在讨论中形成的灵感或新观点犹如种子,通过讨论能起播撒种子的作用。然而,把课堂讨论正式纳人教学计划,作为一种补充教学方法,还是美国哈佛大学于1904年首创的。目前,这种教学形式在国外十分流行,形式也多种多样。把科学研究引人到大学中,是德国著名教育家洪堡于1809年倡导的。他认为,大学教学中,首先要

12、使学生对于各种科学的统一性有相当了解,其次要培养学生从事研究的能力。教师的任务应当是对学生从事研究的一种引导,学生的任务应当是独立研究。自20世纪初,美国引进了德国的“教学和科研相统一”的新体制,造就了一批世界闻名的研究型大学,既出了成果又出了人才。ssR为什么能成为一种创造教育模式呢?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第一,SSR代表了世界古今教育之精华,特别是经过百多年的实践,证明了它们是最具有推广价值的成功的教学方法。第二,这三种教挚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创造,是与“三中心”的灌输式的教学法根本不同的。自学是从学习者本人出发,是依靠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效学习方法。课堂讨论是双向交流,营造一种自

13、由民主的氛围,以达到激励灵感和产生新思想的目的。科学研究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它不是为了掌握现成的知识,而是应用已有的知识去创造新的知识。第三,SSR既反映了教学内在的联系又符合认识规律。自学是基础,是学习的初级阶段,是自己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讨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学中提出的有代表性、启发性问题,依靠集体智慧,展开自由讨论,以达到既解决问题又训练思维方法的目的。科学研究是学习的最高阶段,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选择那些既有研究价值又具备研究条件的难点和疑点,深人进行研究,以获得新的发现和发明。总之,SSR分别代表三种学习的方法,它们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同时,SSR又代表三个学习

14、的阶段,由初级到高级,一环扣一环,一步比一步深人。sSR分别作为单个的学习方法,本早已有之,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运用组合思维方法,把它作为大学的创造教育模式,以挑战“三中心”的“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旧模式,并希望由此而引起大学教学领域里一场全面的、深刻的革命。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的实践学科,任何教育理论、教育模式,必须能够付诸实践,并且接受实践的检验。这时,我们方可以说某个教育理论或模式是正确的。同样地,提出“SSR创造教育模式”,尽管有其依据,但它也有待实践的检验,只有到那时,我们才能认定“SSR创造教育模式”推广的价值。“SSR模式”是一个普遍的教学模式,不仅适用重点大学也可在普通大学推广;不仅

15、适用于文科学生也可在理科学生中试行;不仅适合于高年级的学生也可以在低年级学生中采用;不仅适用于专业课也可以拓展到基础课。尽管如此,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实施“SSR创造教育模式”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阻力。我们要像对待其他新生事物一样,为它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转变观念,排除思想障碍。经验反复表明,任何一个重大的改革措施出台时,都会遇到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阻挠,有时甚至是拼死的反抗。同样地,推行“SSR创造教育模式”,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思想障碍主要有三:即在自学上的依赖性、在课堂讨论中的泛式性和对待科学研究的神秘性。人们大多认为,自学是个好办法,但是真正采用自学成才的人却只有极少数。特别是在学校的教

16、育中,推行自学更是困难重重。难在何处呢?依我看,自学的阻力既来自于学生也来自教师,但归根到底还是来自于法定的讲授制度。就学生而言,主要是怕艰苦,对教师有依赖思想。对教师来说,主要是受讲授制度的束缚,不明白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他们能够给予学生最大的贡献,乃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助。妨碍自学的主要借口是学生看不懂,教学必须循序渐进。对此,有一个很有力的例子,说明其理由是站不住脚的。据报导,16岁的安徽学生赵梅生,于1996年高考时,居然以634分的优异成绩考人了中国科技大学,可他却是一个农村穷学生,他自小学四年级一直坚持自学,学完了高中全部课程。他的体会是:“自学是靠自己提出问题,又由自己去解决问题的过程,再难的问题都由自己去解决。”赵梅生的成功,再一次证明了自学是一个普遍的学习方法,一个仅有初小文化程度的学生,能够通过自学而获得成功,难道大学生和研究生们还不能够自学吗?鉴于中国学生大多性格内向,不爱提问题,怕争辩,因而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