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坑变形设计讲解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4437152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基坑变形设计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建筑基坑变形设计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建筑基坑变形设计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建筑基坑变形设计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建筑基坑变形设计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基坑变形设计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基坑变形设计讲解(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工程概况 联合洲际金融大厦路得大厦建设地点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地区, 北距京通快速路 300 米,东距东五环 350 米。拟建建筑物包括三栋商 务办公楼和裙房,三栋商务楼: A、B 坐基坑长约 140 米,宽约 56 米,基坑深7.8米至9米;C坐基坑长约67米,宽约56米,基坑深 11.5米。基坑围护结构按照基坑部位、 周边环境情况以及地质条件等情况的不 同,共划分为 9 个支护剖面。2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详细见本工程勘察报告) 在勘察范围内,拟建场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为: 根据本工程勘察现场钻探、 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 按成因年 代将本次勘察深度(最大孔深 80.00m

2、)范围的地层划分为人工堆积 层、新近沉积层和第四纪冲洪积层三大类。 本工程基坑深度范围内 涉及 3 层地下水,应对上层滞水(一) 、潜水(二)及承压水(三) 。3 监测目的3.1 在基坑土建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和工程自身关键部位实施独立、 公正的监测,基本掌握周边环境、围护结构体系的动态,验证施工方 的监测数据,为业主、监理、设计、施工单位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监 测数据与设计参数的对比, 可以分析设计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科学合 理地安排下一步工序,必要时及时修改设计,使设计更加合理,施工 更加安全。3.2 为建设管理单位对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提供支持,通过现场安全监 测、现场安全巡视和安全状态预警,

3、 较全面地掌握施工安全控制程度, 对施工过程实施全面监控和有效控制管理。3.3 第三方监测作为独立的监测方,其监测数据和相关分析资料可成 为处理风险事务和工程安全事故的重要参考依据。3.4 积累资料和经验,为今后的同类工程设计提供类比依据。14 监测内容4.1 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4.2 基坑围护结构及周围建筑垂直位移监测;4.3 土层深层水平位移监测;4.4 锚杆轴力监测;4.5 基坑工程巡视检查。本工程质量目标为达到优良。5 技术标准5.1 本工程的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5.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5.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5.

4、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5.5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5.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02; 5.7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ZJQ00-SG-008-2003;5.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99;5.9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2007; 5.10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 12897-2006); 5.1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DB11/489-2007;5.12 国家及北京市相关规范规程; 5.13本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及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6 监测方法和精度要求6.1 围护结构水

5、平位移监测6.1.1 水平位移监测网1) 基准点的布设 布设原则2基准点应布设在变形区域以外,位置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距 坑边一般不小于 30m50m 处;工作基点应布设在比较稳定且方便使 用的位置。 布设方法 根据场地围挡条件及基坑位置, 拟在基坑的四角处布设 4 个平面基准 点,点号依次为BM1BM4 ,并在基坑周围布设2-3个工作基点, 点号依次为B1B3。4个基准点需构成边角网,形成统一的水平 位移监测网。平面基准点布设略图见附图。 基准点、工作基点的埋设基准点及工作基点采用特制标石或钢钉, 现场挖坑浇铸或用钻机成孔, 铸以灰浆,内插钢筋。基准点要保证埋设在原状土层中,且是比较稳

6、 定的持力层。每个基准点、工作基点上加设明显标志,防止被破坏。2)水平位移监测网的测量在4个基准点中,选定一点作为坐标起算点,按独立坐标系施测。X、 Y坐标轴的选定,满足X轴平行或垂直于基坑的长边。 基准点观测采用边角网测量方法,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2007)规定的二级平面控制网技术要求观测,以测边为主,加测部分角度。其主要技术要求见表1。表1平面控制网技术要求等级 平均边长(m 角度中误差() 边长中误差(mm 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1.53.0300 1/100000二级边角网测边要求:每边往测4测回(一测回是指照准目标一次, 读数4次的过程)、返测4测回,一测回读数间较差小于 3

7、mm;单程 测回间较差限值5mm。边角网测角要求:水平角观测4测回,半测回归零差尳,一测回内 2c互差尵,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尳。工作基点的布设和测量随工作进度进行, 施测方法和精度要求同基准 点。3)数据处理3数据传输及平差计算观测记录采用全站仪多测回测角观测记录程序进行, 观测时可完成各 项限差指标控制, 观测完成后形成电子原始观测文件, 通过数据传输 处理软件传输至计算机, 使用控制网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 得出各 点坐标。 平差计算要求如下:a平差前对控制点稳定性进行检验,对各期相邻控制点间的夹角、距 离进行比较,确保起算数据的可靠;b使用威远图平差软件按严密平差的方法进行计算;c 平

8、差后数据取位应精确到 0.1mm。 精度要求:外业数据检查合格后,内业威远图平差软件平差计算,平 差后,要求边长中误差小于3mm,角度中误差小于?尵,测距相对中 误差小于 1/100000。6.1.2 水平位移观测1)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布设原则a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以满足监控要求为准,在满足监测对象结 构安全控制的前提下,考虑监测工作量的大小及费用控制的要求。b 测点应尽量布设在基坑圈梁、围护桩或地下连续墙的顶部等较为固 定的地方,以设置方便,不易损坏,且能真实反映基坑围护结构桩顶 部的侧向变形为原则。c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 点水平间距不宜低于20m,

9、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宜少于3个; d 测点的位置在满足监控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施工作业产生的不利影响。布设方法以施工设计图为参考,在基坑四周围护结构桩顶、坡顶上设置。4a在本工程中,围护结构桩(坡)顶水平位移监测点共39个(其中含 11 个棱镜),各观测点要与构造柱、护坡桩垂直,点位编号依次为JC1JC39;b监测点埋设时先在围护坡的顶部用电锤钻出深约 15cm的孔,再把 监测标志放入孔内,缝隙用锚固剂填充,监测标志为直径16mm的柱 状钢筋,中间刻有十字标志;c监测点埋设完毕后,应进行必要的保护、防锈处理,并作明显标记。 变形监测点布设略图见附图。2)水平位移监测点的测量变形测量级别为二级。

10、观测时,在工作基点上设站,以极坐标法测定 监测点的平面坐标, 在一测站上观测所能看到的所有监测点, 每个监 测点观测 4 次,取用均值。另一测站进行部分检核。要求监测点坐标 中误差w 3.0mm。观测前,要检查工作基点的稳定性。首次观测,连续独立观测 3 次,取 3 次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3)数据处理通过各期变形观测点二维平面坐标值, 计算投影至垂直于基坑方向的 矢量位移,并计算各期阶段变形量、阶段变形速率、累计变形量等数 据。4)水平位移监测点测量的注意事项对使用的全站仪、 觇牌应在项目开始前和结束后进行检验, 项目进 行中也应定期进行检验, 尤其是照准部水准管及电子气泡补偿的检验 与校正;

11、 观测应做到三固定,即固定人员、固定仪器、固定测站; 仪器、觇牌应安置稳固严格对中整平; 在目标成像清晰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 仪器温度与外界温度一致时才能开始观测; 应尽量避免受外界干扰影响观测精度, 严格按精度要求控制各项限 差。6.2 围护结构及周围建筑垂直位移监测6.2.1 垂直位移监测网51)水准基点的布设水准基点应埋设在变形区域外, 亦可利用变形区外稳固的建筑物、 构 筑物设立墙上基准点。针对本工程特点,结合现场地质条件,可利用 上述部分水平基准点作为水准基点, 也可单独做点, 点的位置视具体 情况而定,编号为 BM1、 BM2、 BM3, 3 个点构成基准网。基准网 采用独立高程

12、系,选定网中一点,假定其高程为 50.000m,作为高程 控制网的起算数据。2)垂直位移监测网的测量 垂直位移监测网测量采用闭合水准线路, 按一级水准施测, 并且往返 观测。一级水准观测的有关技术要求如下: 视线长度w 30m,前后视距差w 0.7m,前后视距累积差w 1.0m,视 线咼度0.6m,最短视线长度不宜小于3m。 一级水准观测的限差应符合表 2表2单位:mm .等级基辅分划两次读数所往返较差及附合单程双测站所读数之差测高差之差或环线闭合差 测高差较差0.3 0.5 一级 w 0.3Vn w 0.2Vn注:表中n为测站数3)数据处理野外测得的原始数据检查合格后,传输至电脑,内业威远图

13、平差软件 平差计算,平差后,要求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w士0.15mm。垂直位移观测1)垂直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围护结构桩顶及坡顶的垂直位移监测点的点位直接利用28个水平位移监测点的点位(不包含11个棱镜),不再另行布设。2)垂直位移监测点的观测监测点的测量采用闭合或附合水准线路,按二级水准施测。二级水准观测的有关技术要求如下:6 视线长度w 50m,前后视距差w 2.0m,前后视距累积差w 3.0m,视 线咼度0.6m,最短视线长度不宜小于3m。 二级水准观测的限差应符合表 3等 级基辅分划 两次读数所读数 之差 测咼差 之差往返较差及附 合或环线闭合 差单 程 双 测 站 所 测 高 差 较 差

14、级0.50.7w 1.0V nwO.n注:表中n为测站数首次观测,连续独立观测3次,取3次的平均值作为初始观测值。3)数据处理野外测得的原始数据检查合格后,传输至电脑,初始值由威远图平差 软件平差计算,平差后,要求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w士 0.5m m,以 后每次监测,可由仪器内置平差软件进行平差。通过各期变形监测点的高程值,求出每个监测点每期的沉降量及累计 沉降量。623水准观测作业的要求无论水准基点观测或沉降监测点观测都应遵循以下要求:1)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和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不得在日出 后或日落前约半小时、太阳中天前后、风力大于四级、气温突变时以 及标尺分划线的成像跳动而难以照准

15、时进行观测。阴天可全天观测;2)观测前半小时,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 于一致。设站时,应用测伞遮蔽阳光。使用数字水准仪前,还应进行预热;3)使用数字水准仪,应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并避免视线被遮 挡。当地面震动较大时,应随时增加重复测量次数;4)每测段往测与返测的测站数均应为偶数,否则应加入标尺零点差 改正数。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5)水准观测线路须构成闭合或附合水准线路,一般采用固定的测站 点和立尺点,使各次水准线路保持一致,采用固定的仪器和标尺,并 固定观测人 7员。6.3 锚杆轴力监测 锚杆拉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 如:边坡中部、 阳角处、地质条件复杂的部位,结合本工程具体情况布设 5 个监测点, 点位编号依次为M1M5,监测点分布略图见附图。6.3.1 锚索测力计安装根据结构设计要求, 锚索测力计安装张拉端或锚固端, 安装时钢绞线 或锚索应从锚索测力计中心穿过, 锚索测力计处于钢垫座和工作锚之 间。在安装锚索测力计时, 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