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综合高级中学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4432272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清综合高级中学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德清综合高级中学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德清综合高级中学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德清综合高级中学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德清综合高级中学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清综合高级中学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清综合高级中学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生为本开发特长 多元互补和谐发展德清综合高级中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从2012年秋季起,我省普通高中学校高一年级全部进入深化课程改革实践,这场变革不仅直接改变着课程,引领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而且在更广泛意义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影响着广大教师 的教学思想与教学行为,担负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重任。因此,坚定不移地深化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保证我校普通高中深化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和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等文件

2、的相关精神,决定在全校开展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实践研究活动,特制定如 下实施方案。一、学校深化课程改革指导思想根据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有关要求,全面落实课改精神,结合学校教育理念和办 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以我校教学资源配置和师生教与学的现状为出发 点;以“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全面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以分阶段、多形式、有计划、 有步骤地推进选修课程开发为实施原则;以形成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需要为目标,以学生发展为主体, 尊重、信任、指导学生,发展学生个性,促进教师、学生共同成长,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彰显学校特色, 以点带面,重点突破,

3、为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二、学校深化课程改革基本目标和任务(一)立足我校实际,探索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二)通过实施工作的开展,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探讨在新课程下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提升教师开发课程的能力,完成从传统教育观念到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三)大力开展校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推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加强教学管理的研究,构建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四)探索评价机制的改革,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发展性评价制度和教育教学水平检测体系。改革 校内评价方法,推

4、进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的健 康发展和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五)通过课程改革实施,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逐步建立适应新课程的管理体系, 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逐步建立起以生为本、与时俱进、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从而进一步提升 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三、学校深化课程改革基本原则我校深化课程改革实施工作,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积极稳妥的原则。深化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标志着高中整个办学目标、课程内 容、管理模式等一系列的转变。所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实事求是,有计划、分步骤地逐步推进。坚 持客观正确处理好课程改革

5、目标与现实可行性之间的关系。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和态度,客观、科学地对待 和处理课程改革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坚 持积极、稳妥、创新、务实的基本原则,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工作。(二)以校为本的原则。学校是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基本单位,规划新课程必须立足于本地、本校实际, 充分考虑学生生源、师资、教学设备场地等情况,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掘本校的潜力,最 大限度地发挥各种资源的作用,充分体现校本特色。(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课程改革实验是一项开创性的工程,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科 学理论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协调各部门参与者的活动。

6、课程改革也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只有不断实践,才能总结经验,突破原有课程体系的羁绊,闯出一条课改新路。实验人员观念与行为到位是保证课改 运行的两个不可或缺的动力。在实验过程中,既要摒弃那种理论灌输与行为转变脱节的做法,又要反对缺 乏先进观念引导、用旧经验老做法来进行新实验的蛮干,把观念转变和行为转变有机结合起来,共同促进 课改实验顺利进行。(四)开拓创新的原则。课程改革实施是一项开创性的工程,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不断实践,总结 经验,突破原有课程体系的羁绊,闯出一条课改新路。在实验过程中既要吸收、借鉴省内外基础教育改革 经验和教训,又要发挥学校在实施工作中的自主权和首创精神,做到“以校为本

7、、开拓创新”。(五)科研引领的原则。新课程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坚实的教育科研支撑。我们要 在充分借鉴教育研究部门及外省市新课程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激发和调动广大职工实施新课程、研究 新课程的积极性,形成以校为本的研究机制,积极探索我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和形式。(六)协同推进的原则。深化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与广大人 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高中深化课程改革离不开各方面的紧密配合,协同作战。要积极倡导教师之间、 师生之间、教师与专家学者之间的互动、合作与对话;加大开放办学力度,加强学校与社区、家庭的联系 与合作,争取社会各界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8、实现资源共享互补,为新课程实施工作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共同推进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七)以人为本原则。要注重创设尊重人才、鼓励创新、民主开放的学校管理氛围和工作机制,充分发 挥教师和学生在课程改革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八)深化学生评价改革,依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念、交流、测 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互评等多种方式,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档案,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四、学校深化课程改革具体实施策略(一)深化课改具体策略1加强学习与培训(1)坚持“全员培训”和“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

9、、不上岗”的原则,全校参与实验的全体行政人 员和教师要按规定完成培训任务。(2)学校将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分批参加省、市组织的统一培训。(3)在新课程背景下,培训工作面向实际,培训方法要多样,形成以培训促进教学、教研,在教学、 教研中开展针对性培训,促进教师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2、构建新课程管理机制(1)校长是学校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统筹规划,组织领导全校高一课 改工作。学校各科室做好相关职能分解和工作的协调配合。(2)学校根据新课程实施的需要,充分利用、挖掘、扩展教师、场地、设备等学校现有人力和物力 资源,实现资源的重组、优化和放大,建立适应模块化教学特点的,行政班与教学

10、班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和 管理新机制。建立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课程管理平台,努力实现课程开发、教学常规管理、学生学习评价管 理信息化,教师教学研究与交流网络化,学校办公自动化。课程管理网络平台既要发挥管理职能,又要成 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成为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阵地,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伙伴。3、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和新课程的实施(1)学校要根据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师课程申报制度及学 校课程申报审核制度。结合本校的条件,发挥优势,合理有序地安排课程,形成有特色的课程设置,制定 出反映学生个性差异、有利于学生特长潜能发挥的课程计划表。(2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

11、导,正确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了解社会、规划未来。在选课范围上 要尽可能满足学生选课需求和发挥资源效益。在选课程序上要体现学生主体参与,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 在科目设置和课时安排上要考虑效率原则和操作策略。 选课指导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 深入了解学生, 并与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主动的沟通,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课程。(3)学校要积极探索行政班、教学班相结合的教学组织管理形式。要以行政班为单位对学生进行管 理,开展班团活动,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并解决好走班制教学给学校常 规管理带来的新问题,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的良好秩序。同时,要改进和创新年级组办公和学科组办公的教

12、育教学管理制度和形式。要根据高中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班管理的特点,强化学科组建设,探索学科组办公 的新形式。(4)学校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及时解决教师在深化课程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 探索适应学生选择, 基于课程模块的教学管理模式, 为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提供多种形式的专业支持, 帮助教师养成教学反思的职业习惯,引导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使深化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真正成为 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4、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形式鲜明的教学特色。 新课程教学方式的改变呼唤着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新课程要求教师掌握的相关教育知识和技能不再是 以知识形态而是以行为方式呈现,课堂教学是展现教师专业水平的

13、最佳场所,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新课 程理念设计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 )改进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学生的主动学习是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直接表现, 因此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成为每一位教师备课的第一要务。(2)经常组织教学观摩课,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经常组织各种观摩课,不断促进教师深度反思课堂教学,形成本校的教学特色,校内公开课的形式有 骨干教师的示范课, 教学能手的展示课, 新教师的汇报课, 课堂改革的研讨课等, 有计划安排教师跨学科, 跨年级、跨校区听课,坚持做好“走出去,请进来”,创设良好的交流学习平台,推动课堂教学

14、改革。(3)确立集体备课,深化教师合作精神。,切实解决好初高中衔接问题,及时补充相关知识,研讨每一课的教学如何创设情境,如何实现三维 目标的落实,探究各科应延伸的内容,选编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训练题,并将上述内容形成各学科校本研修 教材。(4)把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贯穿到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更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 态度价值观, 更有利于实现新课程所倡导的三维目标。5、以深化课程改革为契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我们要以深化课程改革为契机,及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逐步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实现 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学校要为教师个人的实施和反思,

15、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积极创造条件,帮助教师在 深化课程改革中不断成长,要加强对校本教研活动的指导,保证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6、狠抓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提高教师驾驭新课程和开发课程的能力。教师集课程开发、实施与管理于一身,抓好师资培训,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就抓住了新课程改革的关 键,因此, 我校在教师参加培训的基础上, 要重视建立和完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机制。 要以学校为本位, 让教师自主开发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宗旨的课程。学校和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然后在整合 学生需求、教师兴趣和特长、学校条件和办学需求的基础上,确立课程愿景,明确学校课程开发的总体方 向;学校管理层和教师共同协商,制定

16、并公布学校课程开发的计划和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专家的 专业指导,但是教师才是这一过程的主体力量,学生的需求则是课程规划关注的中心。7、探索新课程体系下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1)教师管理和评价 建立教师的评价体系新课程改变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要形式的评价方法,建立了多元化、新型的评价体系,对教师实施发展性评价。新的教师评价体系要包括教师进修、职业道德水平以及对学生选课指导的力度与实效,教学效果,选修课开设情况,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力与水平,课题研究成果,以及学生、家长、社会的反馈与评价。 教学研究管理学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 师交流与研讨。新课程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以校为本课程研发为载体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