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教学设计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4430000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钱学森》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钱学森》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钱学森》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钱学森》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钱学森》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钱学森》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钱学森》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钱学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永明小学 管腊华【教学课题】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第19课钱学森【教学背景】这是一篇具有爱国情怀的文章。面向的是小学六年级学生。这样一篇课文教学一般需两课时,本教学案例是针对第二课时设计的。由于学生课前的知识储备量有所差异,因此在课前要求学生认真预习课文,通过查阅了解钱学森的有关资料,并了解我国“两弹一星”等的科技发展情况,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教材分析】钱学森一文是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课文。本单元所选的都是名家之作,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身份人的爱国之情。钱学森一文采用倒叙的手法,紧紧扣住钱学森对祖国执著的爱这一

2、中心来选材。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一切困难都不能动摇他回国的坚定决心,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文章语言简洁、朴素,处处体现了主人公的爱国情愫,洋溢着浓浓的爱国情怀。【设计理念】俗话说,站得高方能看得远。备课之时,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打破常规,让学生站得高,看得远,对钱学森有着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因此以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这一与课文表达中心最贴切的语句贯穿整个教学。课上采用了一唱三叹的形式,使之与文本有机结合。当然,一篇好的文章,总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与“面”,这篇文章的重点主要是人物的两处语言描

3、写。有道是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在备课时,我抓住了这一关键之处,再辐射到全文,通过学生自主感悟、体会,丰富学生对钱学森的理解,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感受他的崇高品质。【教学方法】关键词:阅读实践 自主感悟 合作探究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新大纲”也明确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繁琐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课上我营造了一个以爱国情为主线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重点抓住钱学森的两段话语,让学生充分阅读,以读促悟,潜心品味,感悟人物品质。同时不断

4、地引导学生,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准确地把握课文的内涵,逐步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爱国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3、体会倒叙的写作方法以及表达的好处。【教学重、难点】通过对课文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钱学森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突出爱国情。1、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段 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的颁奖词,想看吗? 师范读: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2、大家注意了没有,在颁

5、奖词中,有一句话最能体现课文的主要内容。你发现了吗?(指名答)出示:“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3、是的,多令人感动的一句话。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设计意图: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更重要的是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学伊始,以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视频导入新课,用故事再现人物,用画面渲染情境,使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这里无论是视频中叙述的感人事迹,还是教师深情朗读的颁奖词,无一不体现出本堂课的情感主线爱国情。在这样的感情氛围中,学生的情感也被极大地唤醒,进入文本情境则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二、 精读体会,感悟爱

6、国情。过渡:其实,在50年代的中国条件很艰苦, 那么艰苦的条件,钱学森为何还要执意回国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试着用文中的话来回答。出示:第二自然段钱学森说的话。“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指名生读)1、你读得很投入。能告诉老师你此时的心情吗?(钱学森强调自己是中国人;钱学森在国外还一心想着回国为人民做事。)2、对啊,其实我们文中也有能体现祖国当时落后的状况,你们发现了没有?(第4自然段留学生说的话)3、看来,钱学森是身在美国,心系祖国啊!(师板书:心系祖国)能带着你的那份感动,把这句话读读好吗?(生读该句话)4、从你的朗读中,我们已感受

7、到钱学森深深的爱国情。这也是令我们大家感动的地方。请大家想想看,他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拓展相关故事,加深学生的体会。5、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指名答)6、说得真好,能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生读该句话)让我们一起带着感动和钦佩之情来读读他的话。(生齐读)7、小结:从同学们的朗读、体会中,可以看出钱学森虽然身在美国,但是心里总是想着自己的祖国。因为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齐读)【教学意图:要想引导学生顺利进入文本情境去感悟人物品质,抓住课文的关键语句就显得尤为重要。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学绝不仅仅是一

8、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披情入文,抓住本课重点钱学森的话语就成了关键之处,以此展开,结合课外资料以及他的相关故事,让学生不断诵读体会,以读促悟,读中品悟,并通过比较,激活情感,提高认识。】同学们,除了这里,文中还有他说的话吗?(指名答)第4自然段钱学森说的话。相机出示课件: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祖国的儿女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学生畅谈各自的体会)1、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应当”,感受钱学森的责任心,体会他强烈的爱国情。2、引导学生从“一刻也没有动摇过”、“5年”、

9、“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终于”等词体会钱学森坚定不移的决心,以及回国遭遇的重重困难。3、5年,你们算过没有,是多少个日日夜夜啊!(1800多个日日夜夜)所以说是“漫长岁月”。你们知道他不能回国的主要原因吗?(指名答)出示课件: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4、从美国军官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了解五个师相当于多少人?一个师大约2000人,五个师大约1万人。)5、从中你体会到什么?你还能想象到什么?那你知道美国政府究竟是怎样阻挠钱学森回国的吗?(听了同学的介绍,你的心震撼了吗?学生交流。) 6、能想

10、象一下他这五年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吗?可以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生集体交流)7、小结:说得太形象了,那一幕幕令人气愤的画面犹在眼前。是啊,重重困难没有吓倒他,漫长的等待没有动摇他,他是坚定了决心要回到祖国。(相机板书:坚决回国)8、这就是他,一个炎黄子孙的真情流露。同学们,钱学森是不是没有意识到回国搞科学研究会很困难呢?(指名读)出示课件: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 9、请同学们试着用劝说的语气读读这段话。(指名读分角色读)出示课件: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 钱学森诚

11、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祖国的儿女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10、听了你们的朗读,与其说是留学生在劝他,不如说是他的话感染着留学生。假如你就是留学生,听了他的话你会有何感想呢?(指名答)11、小结:归国决心之大,感动着你,感动着我,也感动着大家。因为投影出示:“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生齐读)【设计意图:“牵一发而动全身”,继续抓住文章的关键之处钱学森的另一处语言来辐射全文。结合文中重点词语,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诵读,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课上把“五个师”、“五年”等转化为清晰的数据,化

12、抽象为具体,给学生更多心灵的震撼。同时开拓学生想象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想象钱学森五年来在美国遇到的各种困难。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的火花被激发了,通过想象,钱学森的形象在同学们的心中越来越高大。】三、总结升华,激发爱国情。钱学森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如愿以偿,在1955年10月1日清晨踏上了归国的航程。这就是课文第一小节给我们展示的情景。谁来给我们读一读。(指名读)1、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还有不同的感受吗?(思念之情、爱恋之情、急迫之情)你能用哪个词来表达他此时此刻的心情?(归心似箭、迫不及待、心急如焚)2、请大家翻开课后练习第2题,填一填。(生做题,集体交流)你觉得这

13、些词用得怎么样?3、能帮“魂牵梦绕”找个近义词吗?(朝思暮想、日思夜想)4、不知大家注意了,如果按时间顺序,课文的第1自然段应该放在哪里?为什么要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应放在文章最后。把它放在开头是一种倒叙的写作方法,知道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吗?)5、小结:今后在我们的习作中也可以适当地运用倒叙的写法,它会让我们的文章更有吸引力。课文学到这儿,一位热爱祖国的伟大科学家已经栩栩如生地站在了我们面前,他就是(齐答)。可他却于今年的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了,享年98岁。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钱老辉煌的一生吧!6、最后就让我们一起用语言来唱响对他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投影出示:“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

14、最重,名利最轻。”(生齐读)【设计意图: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科的主体内容,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提升,只有教给学生写作方法的阅读才是有效的阅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对于写作方法的指导十分重要。此处的交流和学习,教师着重指导学生掌握“倒叙”这一写作方法,明确倒叙写法的好处,以达今后学以致用。最后让学生欣赏钱老辉煌的一生,感受钱老真挚的爱国之情,在同学们一唱三叹的朗读中,钱老的高大形象已深深地根植于我们每个人心中,魅力永恒。】四、读写实践,升华爱国情。1、结合课堂学习的内容,以钱学森为题写一篇简短的人物介绍。2、根据爱国名人故事,选择一则你喜爱的故事讲给你的好朋友听。【设计意图:师生与文本的

15、对话之后,学生尝试着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再次提炼全文,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使情感得以延伸,升华了文章的主题,再次叩响学生的心扉,令人回味无穷。】附:板书设计19、钱学森心系祖国 热爱祖国坚决回国【教学反思】读了钱学森一课,我深受感动,对人物充满着钦佩之情。“如何使这份感动和钦佩之情引起学生的共鸣”、“如何让学生深刻感受到钱学森的拳拳爱国情”,毕竟事件的时间和空间离我们的生活较为遥远,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也存在着一定的障碍。要想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必须找准一个切入口。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这不由地让我联想到课外关于钱学森的一些故事和对他的评价。因此,课堂上我以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也最能反映钱学森崇高品质的一句话“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感动中国人物对于钱学森的颁奖词)为抓手,一唱三叹,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随着一次次的朗读,学生心灵也一次次受到猛烈地撞击,情感也得到了一次次的提升。一篇文章,教学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处处都是重点,也就意味着没有重点。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因而在教学时,我把重点放在钱学森的两次话语上,以此来辐射全文,引导学生个性化朗读,比较阅读,体会感悟,展开想象,揣摩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