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隔离与预防控制措施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4426859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隔离与预防控制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医院感染隔离与预防控制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医院感染隔离与预防控制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医院感染隔离与预防控制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医院感染隔离与预防控制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隔离与预防控制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隔离与预防控制措施(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医院感染隔离与预防控制措施 一、标准预防措施认为患者的血液、所有体液(汗液除外)、分泌物和排泄物都可能具有传染性,具体要求: 1、预计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的操作,要戴手套; 2、接触不同患者时要换手套,脱手套后要洗手; 3、进行任何有血液或体液溅出的操作时,要加穿不透水的隔离衣、戴口罩、护目镜或面罩。 二、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控制措施 在感染性疾病科等科室,主要用于预防肠道感染、皮肤感染、多重耐药菌(如mrsa、vre、pdr-ab、艰难梭菌)等的传播,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隔离与预防,要求如下: 1、应用蓝色“接触

2、隔离”标志; 2、尽量隔离于单间,同种病原菌的感染或携带者可共居一室; 3、进入隔离病室或接触患者及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资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4、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如预计与患者或其环境如床栏杆有明显接触)时,应穿隔离衣或防护围裙; 5、离开患者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6、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7、脱手套、隔离衣后,均应用抗菌皂液

3、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8、一般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或血压计等应专用; 9、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在每次使用后须消毒; 10、该患者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须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擦拭用抹布用后消毒; 11、应尽量减少转运,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如需要转运或该患者如去其他部门检查,应有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须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用后的器械设备、环境表面均需清洁消毒; 12、尽量限制探视人群,并嘱探视者执行严格的洗手或手消毒制度; 13、患者出院后,应对隔离病室里所有物体表面进行彻底消毒; 三、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控制措施 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痘

4、等,在标准预防及接触隔离的基础上,还应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控制措施,做好以下几点: 1、病历夹封面请贴黄色“空气隔离”标志; 2、安置于负压病房;无负压病房条件时隔离于单间,也可与相同病种、处于同病期的患者同居一室,室内空气必须直接排出室外; 3、当患者病情容许时,应带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 4、应严格空气消毒; 5、在患者的房门挂上“止步”警告牌; 6、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的物品; 7、进入确诊或疑似传染病患者病室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

5、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资时应戴手套; 8、建议接触严重开放性肺结核的医务人员首先要进行结核感染的初步检查,在此之后3个月要复查。对于结核菌试验由阴转阳的医务人员应进行胸部x线检查,并进行预防治疗; 9、患者转科或出院后,应对房间里所有物体表面以及空气进行彻底消毒。 四、飞沫传播预防措施 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积髓膜炎等在标准预防及接触隔离的基础上,还应采用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控制措施,做好以下几点: 1、病历夹封面请贴粉色“飞沫隔离”标志; 2、隔离于单间,也可与同病种、处于同病期的患者同居一室,室内空气必须直接排出室

6、外; 3、给患者佩戴外科口罩防止飞沫溅出; 4、在患者的房门挂上“止步”警告牌; 5、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的物品; 6、与患者近距离(1米以内)接触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资时应戴手套; 7、尽量限制探视人群,并嘱探视者执行严格的戴口罩、洗手或手消毒制度; 8、尽快将患者转诊至感染性疾病科,同时通知转运车辆和接收患者的医护人员该患者的初步诊断,以便接收方做好事先的传染预防准备工作; 9、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

7、相隔距离在1米以上; 10、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 11、患者转科或出院后,应对房间里所有物体表面以及空气进行彻底消毒。 五、保护性隔离 是保护易感人员如早产儿、肿瘤化疗、烧伤、粒细胞缺乏等免疫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免受感染的防护措施。 1、患者。放置在负压病房内,无负压病房条件时隔离于单间,注意口腔卫生,建议采用洗必泰漱口,每天至少4次;尽量不与其他无关人员接触。 2、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正确穿戴口罩、帽子、隔离衣(接触患者面为清洁面),患感染性疾病期间,不得进入隔离室;无关人员不得进入隔离室;治疗、护理应有计划的集中进行,减少出入室的次数 3、家属及访客 a尽量不进入隔离室内探视。

8、必要时,应做好手卫生,并戴口罩。疑似感染时,不得探视;b不得携带鲜花、宠物入室。 4、环境管理l保证隔离室内压力高于走廊;l定期对室内环境进行消毒 第二篇: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 1、检验科的检验报告单经消毒后方可发放。 2、口腔科、放射科应使用一次性漱口杯。 3、口腔科牙钻等器械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麻醉科可重复使用的螺纹管、呼吸气囊、气管插管、牙垫、舌钳、开口器等,使用前必须进行严格消毒。一次性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5、内窥镜使用后按规定要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定期做细菌培养,检测消毒、灭菌效果,乙型肝炎等传染病患者使用过的内窥镜要做特殊消毒处理和登记。 6、可重复使

9、用的各种导管、管道,如供氧管道、导管、湿化瓶、螺纹管等用后应清洗、消毒、干燥后备用,湿化瓶消毒后,干燥保存,用前放置无菌用水。 7、连续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及其管道等,应定期更换消毒,湿化瓶内用水应每日更换。 8、病室及门诊各诊室内的空气应定期消毒,有记录。 9、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必须一桌一布,用后应彻底消毒。 10、患者用具(脸盆、尿壶、便盆等)均使用一次性物品,一人一份。 11、病人的衣服、被褥、床单等定期更换,使用被服袋和被服车收取,密闭运送至洗衣房,不得在病房、走廊内清点。传染病病人的被服按传染病消毒隔离规定进行处置。 12、病人出院、转科、死亡后,床

10、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13、病区的拖布分室使用,用后清洗、消毒、悬挂晾干备用。 14、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分类收集,置于黄色医疗废物包装袋内,由专人定时收取,日产日清。 15、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置于双层黄色医疗废物手提袋内,按感染性废物处置。 16、实验室产生的废弃标本、培养基、毒种等应就地进行高压灭菌或高效消毒剂消毒处理后,再按感染性废物处置。 17、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高水平消毒。 18、特殊病原体污染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或灭菌。 19、使用中的消毒剂必须保持其有效浓度,定期检测。含氯消毒剂

11、应每日监测、戊二醛应每周检测。 20、医务人员要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以及使用方法,配制时应注意有效浓度,作用时间及影响因素,现配先用。 21、消毒、灭菌后的器械、物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并定期进行监测。 22、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病房的污水,必须经过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净化后排放。 23、体温表使用后,用500mg/l的“84”消毒液或75%酒精浸泡30分钟后,放入消毒容器内干燥保存备用,消毒液应每日更换。 24、负压吸引器,使用前瓶内倒入消毒液;引流瓶、瓶盖、引流管应每天更换消毒,晾干安装好备用。 25、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26、消毒液容器每周灭菌更换2次;常用的无菌敷料罐(如棉球

12、、纱布、呋喃西林棉球罐等)必须高压灭菌,每天更换;安尔碘、酒精应选小容量包装,密闭保存,3天内用完。 27、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溶液须注明开启时间,在2小时内使用;注射、治疗时,应铺无菌盘;开启的各种溶酶不得超过24小时,并注明启用时间,最好采用小包装一次性使用。 28、无菌、消毒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必须分别放置,无菌物品必须放在无菌柜内,有专人负责每日检查,柜内每日擦拭消毒。无菌物品应标明名称、消毒日期、消毒有效期等,标记清楚,不得有过期物品。 29、无菌物品的包布必须双层,一用一清洗。 30、治疗车上的物品摆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治疗车应备有速干手消毒剂。 31、用2

13、%戊二醛浸泡器械(内镜),消毒需30分钟,灭菌需10小时,使用前必须用灭菌水彻底冲洗。盛装消毒液的容器每周更换二次,使用中的戊二醛每二周更换一次,每周测试浓度一次并有记录。 32、血压计、听诊器等物品,应每周用500mg/l的“84”消毒液擦拭消毒,如遇污染时应随时消毒。 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将医疗废

14、物分为5类 1.感染性废物是指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包括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垃圾等; 2.病理性废物是指在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试验动物尸体,包括手术中产生的废弃人体组织、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 3.损伤性废物是指能够刺伤或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包括医用针、解剖刀、手术刀、玻璃试管等; 4.药物性废物是指过期、淘汰、变质或被污染的废弃药品,包括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等; 5.化学性废物是指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化学物品,如废弃的化学试剂、化学消毒剂、汞血压计、汞温

15、度计等。 国家法定传染病分甲,乙,丙三类,共三十八种: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标准预防是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