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案 (3).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4426616 上传时间:2023-12-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的冬天》教案 (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济南的冬天》教案 (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济南的冬天》教案 (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济南的冬天》教案 (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济南的冬天》教案 (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济南的冬天》教案 (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的冬天》教案 (3).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一、课题:济南的冬天教案 二、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3、仔细揣摩作者对平凡景物的独特感受,寄予的深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1、朗读、品读课文,发现并感悟济南的冬之美。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五、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本文为一篇美文,语言朴实清新,作为感知,感悟文章内容与风采的朗读形式是多样的,如配乐朗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散读。

2、2问题式教学法。教师依据教学目标 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严密思维、拓展想像。 3比较阅读法。通过与前一篇课文春的比较,进一步掌握写景散文的一般阅读方法。 六、教具:多媒体教学 七、课时安排:两课时 八、课型:讲读课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本节课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教学步骤: 1.导语设计: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

3、南的冬天”。 2.作者与课文: 作者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 老舍是满族人,1899年出生在北京一个贫民的家庭。1918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做过小学教员、中学教员;1924年,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汉文;1930年回国后,曾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担任中国文学系教授。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积极参加进步文艺界的各项工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老舍正在美国讲学,他接到了周恩来邀请他回国的信,便立即动身,于同年12月回国。 老舍自1924年开始创作,发表了不少极有影响的作品。北京市人民政府在1951年12月,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他在1966年不幸逝世

4、。 课文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时写的。出生在北京,又刚从英国回来的老舍,十分喜欢济南。他曾经这样说:“从民国十九年七月到二十三年秋初(按:19301934年),我整整在济南住过四载。在那里,我有了第一个小孩,即起名为济。在那里,我交了不少朋友,在那里我努力地创作,快乐地休息时短情长,济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3.解题 :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多媒体课件显示画面背景音乐:高山流水)解说: 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

5、崖,遂称千佛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沸,隆冬季节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刘凤诰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咏湖名句。 4.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朗读课文,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然后思考一下问题。 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济南冬天的“温晴”。) 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

6、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曲折行文”的对比方式。北平、伦敦、济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拥有评判对比的资格。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 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

7、来展示济南冬天的。 (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 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5.精彩语段研习,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齐声诵读第3语段,就如

8、下内容品析研讨。 全段的中心句是:(最妙是下点小雪呀。) 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哪些景物来烘托出来的?(矮松 山尖 草色 阳光) 找出这一段哪些动词用得比较好?(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找出这一段哪些色彩词用得比较好?(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这一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说说你对全段朗读上的体会?(朗读中不仅要读好文中的描写部分,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6济南的雪一点也没

9、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请学生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归纳: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描绘了雪色娇美的情态。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

10、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 7.整体朗读第三语段,体味作者的写作语言。 8.小结: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细味那淡雅的水墨画浸蕴的“温晴”,更觉神韵。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文章有了整体的感知,初步了解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独特感受。 9. 布置作业 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积累语言材料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教学步骤: 1.导语设计: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这篇课文的朗诵方法,了解了大致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再一起去品位、体悟“济南的冬天”。

11、 2. 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领悟思想感情 默读全文,画出文中贴切且给人以美感的比喻、拟人句,并小组讨论、分析是如何写意情状、传达情韵的。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晴。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而乙句的直白叙述则传达不出寄寓的赞美深情。 )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

12、微露出点粉色。(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 3.训练联想能力,练习使用比喻、拟人句写形神。 (提示:文学需要联想,联想对于散文尤为重要,本文不仅联想丰富,而且贵在自然、取譬精

13、当。给学生设定熟悉的情境,如落日、乡野清晨、海滨夏夜等,让学生抓住情境特征,展开丰富的联想,以优美传神的手法状景达意。 ) 4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 请思考以下问题: (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学生回答,教师

14、明确: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5对文章的把握: 诵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 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 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 的地理环境。) 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15、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 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朗读或背诵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 讨论并归纳: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 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 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 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