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4422490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2、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2、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2、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2、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2、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3、提高阅读的速度。教学重点:1、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跳崖的部分。教学难点:本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在理解五壮士跳崖的举动上有一定的难度。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本课时五壮士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却再次诱敌上了顶峰,其实就是绝峰,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继续学习。 二、朗读课文,辨析文段按分好的段指名朗读全文

2、,读后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教师板书: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入绝峰、攀上顶峰,英勇跳崖。) (一)读讲第一段1.自己读第一段,思考:五壮士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了什么任务?他们是怎样完成这个任务的?(板书:拖住敌人、痛歼敌人。)2.读后讨论。讨论后再问:课文是怎么描写战斗场面的?(先概括地写五壮士有计划地利用险要的地形,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是对整体的描写。然后对每个个体进行具体描写。)问:课文是通过什么对人物进行描写的?(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声音,抓特点进行描写)请同学们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来。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二)五位壮士到此就已经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什么要再入绝峰呢?请同学们默

3、读第三段,思考,并划出来。1.读后回答,然后指名朗读。2.再问:再入绝峰意味着什么?班长马宝玉是怎样做这个决定的?其他四位战士是怎样做的?划出重点词语:(斩钉截铁,热血沸腾。)这两个短语你是怎么理解的?说明什么?(说明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消灭敌人,毅然作出了英勇献身的决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三、朗读课文第一、二、三段,体会五壮士的英雄壮举五壮士接受任务后,引敌进入狼牙山,他们英勇杀敌,胜利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消灭敌人,为了战斗胜利,他们毅然作出了诱敌上绝峰,英勇献身的决定。那么后来情况怎样了呢?接着看第四段。 四、学习第四、五段,自己朗读1.思考:向顶

4、峰攀登的过程中五壮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最后是怎样英勇跳崖的?2.划出他们跳崖时的动作。从他们的动作你体会到了什么?(毫不犹豫,个人生死完全抛到了九霄云外。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令人叹服。)3.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的深刻含义。(五壮士是中国人民的代表,歌颂了五壮士在保卫祖国的伟大斗争中,英勇战斗,坚强不屈的崇高品质和英雄主义精神。) 五、总结全文说说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课文记叙了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同敌人血战到底、英勇跳崖的故事。歌颂了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祖国解放,民族解放壮烈献身的崇高精神。) 六、课题引申1.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体会中心。

5、2.进一步理解课题,问:课文所表现的“狼牙山五壮士”的行为之“壮”,从课文中哪几方面可以看出来?五段中哪段是详哪段是略,为什么这样安排?(为了突出中心,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我们要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方法。 七、布置作业1.造句:斩钉截铁,坚强不屈。(注意引导)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八、板书设计: 12、狼牙山五壮士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入绝峰、攀上顶峰、英勇跳崖12、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本课的导入,我力求使学生尽快进入情境,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使学生在了解抗日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事迹的同时,进一步体会五壮士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因此新课导入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教师激

6、情导入:同学们,有一个故事,老师一直想讲给你们听,故事是这样的:在解放军的一个连队里,至今保留着这样一个传统,每天早晨点名时,连长喊马宝玉、葛振林队列里一片肃静,没有人应答,直到点到第六名战士的姓名时,才有人答“到”。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这个英雄连队的前5名战士曾在抗日战争中用鲜血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颂歌。这就是著名的狼牙山五壮的故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随着作者一起走进那硝烟弥漫的战场。展示课题。 二、齐读课题,从这个题目中你能知道什么?(地点、人物)如果说“五壮士”只是告诉我们事件的主要人物,那我认为用“五战士”也可以表示为什么这里要用“五壮士”你是怎样理解这个“壮”字的? 三、那么在

7、狼牙山上围绕着“五壮士”发生了什么事呢?结果怎样?学生自读课文,进入新课学习。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成功的地方是:1、教师的一段激情导入比较好。尤其是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当时把全部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教师身上,激发了学生探求答案的愿望。从而很自然地将学生带人到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情节中。2、课题解得好。通过学生对课题的理解,紧紧抓住“壮”字,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文章的中心所在,便于学生牢牢地把握文章的情感线索。 不足之处:1、揭示课题、点明中心,想法很好。但在解题的同时应在“壮”字下板书重点符号。使学生一目了然。2、点题后,应及时引导学生:“那么你认为文章中哪些地方突出了五壮士的英勇、壮烈?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或者让你感动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这样,就顺理成章的过渡到第一课时自读自悟的学习方法的培养上。 由本课导入设计反思使我想到:虽然我们已经站在了新课程改革的最前沿,但总是不能彻底的解放思想,经常不敢相信学生,生怕他们不会,说不出来,总喜欢按照自己所设计的问题循规蹈矩地牵着学生走,结果往往事倍功半,适得其反。反思这节课后,后来的课文教学我都试着根据文章的特点采用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结果效果非常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热情极高,普遍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把机会让给学生吧,多给他们一些“自由”的空间,他们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