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走进孩子的心灵-王向丽 (2).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4421765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要走进孩子的心灵-王向丽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育要走进孩子的心灵-王向丽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育要走进孩子的心灵-王向丽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要走进孩子的心灵-王向丽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要走进孩子的心灵-王向丽 (2).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要走进孩子的心灵 【案例】: 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硕大的玫瑰花,全校师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观赏。一天早晨,幼儿园的一个4岁的小姑娘进入花房,摘下了那朵最大、最漂亮的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的往外走去。同学们都诧异而又愤怒地望着她。迎面走来了该校的校长,校长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下的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得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美丽的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天真地回答,校长在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奶奶的,感谢她养

2、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这位校长就是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分析】: 1、校园“潜”规则: 校园花房里一朵最大、最漂亮的玫瑰花被一个4岁的小姑娘摘下拿走,“同学们都诧异而又愤怒地望着她”。为何“诧异”?“诧异”是缘于不可理解,“她”把最大、最漂亮的玫瑰花摘下,一个4岁的女孩子,竟敢如此胆大。更有甚者,摘下花后,她却“从容的往外走去。”浑然不觉自己做错了事,“从容”走去,那份淡定、自得、旁若无人,显然大大伤害了爱花学生的“心”。这种损害公物的做法打破了校园“潜”规则制度,自然引发了他人的“愤怒”。2、“潜”规则的规则:作为学校管理者,面对这种错误的行为,我们应该怎么处理?伟大的教育家苏

3、霍姆林斯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弯下腰”“亲切”交流,并送给孩子“两朵花”。“弯下腰”:体现了平等和尊重,哪怕面对的是孩子,一个4岁的小女孩。在课改进行了长达十年时间,我们反思一下过去,我们当中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弯下腰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孩子呢?而六十年前苏霍姆林斯基就在躬身践行这样的教育理念,我们通道不倍感汗颜吗?“亲切”: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正因如此,才真切地了解到孩子摘花的动机是源于孝心、爱心和诚信。“奶奶病重”,“有点不信”,而且是“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话语中透出稚气和天真,还有诚信看过就送回来。她并不知道摘花的破坏性,不认为花摘了会谢,天真地认为送回来就会成为原样。“两朵花”:当苏霍姆林斯基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后,并没有采取粗暴的方式责备或处罚孩子,而是真诚地赞赏孩子、呵护孩子,把孩子当成一个大写的“人”,充分肯定孩子的“爱心”,并亲自摘两朵花予以奖励。这或许就是教育的真谛,“潜”规则的规则的真正内涵。由是让我想起陶行知先生的“3颗糖”故事。大家的教育,以人为本,用甘露滋润心田,让教育走进孩子的心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