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4412919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55.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群落的结构与演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 40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第il步试真题1. (2017江苏单科,24, 3分)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BD )A. 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B.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C. 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系D. 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解析】 调查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选择草多的地方,会使结果偏高, A 错误;热带雨林的物种多样性高于三北防护林,其营养结构复杂性强于三北 防护林,因此其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 B 正确;两只猛禽可能属于 竞

2、争关系, C 错误;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为同一物种,不能反映动 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D 正确。2. (2015课标I, 4, 6分)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 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 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解析】 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为裸岩f地衣阶段f苔藓阶段f草本植物阶 段f灌木阶段f森林阶段。草本植物阶段植物种类及动物种类较少,而灌木 阶段的植物种类和动物种类增加,所以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大、空间结构 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较强

3、, A、B、C 错误;由于草本阶段土壤条件继续形成 小气候也开始形成,同时土壤微生物和小型土壤动物的活力增强,植物的根 系可深入到岩石缝隙,因此环境条件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为一些木本植物的是 ( D )A. 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 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C. 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D. 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解析】 甲、乙、丙、丁分别是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种群是生 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错误;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B 错误;群落是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的总和,包括生产者、消费者 和分解者, C 错误。4. (2014课标I, 6, 6分)某

4、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A )A. 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 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 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 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解析】 青蛙数量增加可减少病毒的传播,可知青蛙以稻飞虱为食,两者 为捕食关系, A 正确;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 B错误;病毒V和水稻之间是寄生关系,C、D错误。5. (2014.海南单科,19, 2分)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5、 D )A. 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 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营养级可能不同C. 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 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解析】 该种鱼的幼体可以捕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浮游动物也可以捕 食浮游藻类,所以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的关系,A正确; 该种鱼的幼体可捕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但成年后仅捕食底栖动物,可见幼体和成体所处的营养级有区别,B正确;水体中不同物种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而该种鱼的成体和幼体属于同一种群,其分层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C 正确, D 错误。6. (2017天津

6、理综,7, 12分)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154(0 10000卞阔叶林针阔混交林1针叶林草本Y潅未-乔木(阔叶树、针叶树)-A-A见下图。魏八駅20十鑒15-10“火烧后年就1 演替阶段E据图回答:(1) 该火烧迹地上发生的是演替。与相比,中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因其具有更复杂的结构。(2) 火烧 15 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主要原因是它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3) 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火烧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 ,以加快氮磷循环。(4) 用样方法调查群落前,需通过逐步扩大面积统计物种数绘制“种面积”曲线,作为 选取样方面积的依据。右图是该

7、林区草本、 灌木、乔木的相应曲线。据图分析,调查乔 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解析】 (1)火烧迹地保留了原有的土壤条件,所以为次生演替。(2)由图可 知,火烧15 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变化趋势均为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主 要原因是演替过程中乔木逐渐占优势,遮挡了阳光,使草本、灌木获得的光 逐渐减少。(3)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而阔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 解速率较快,所以火烧后最好种植阔叶树,以加快氮磷循环。 (4)草本、灌木 均较乔木植株个体小,故图示的三条曲线中,选取的各样方面积对应物种数 最少的曲线表示的是乔木物种数随样方面积变化的规律。样方面积为S3时, 乔木物种数不再随样方面

8、积变化而变化。故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为S3。【答案】 (1)次生 垂直 (2)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 光逐渐减少 (3)阔叶树(4)S37. (2014课标I, 30, 11分)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1) 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 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2) 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 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3) 据调查,近 5 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 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

9、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 类的开垦 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 的演替 速度(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解析】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 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 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 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据此分析可知,在光裸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 替,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2)因森林被全部砍伐 后,土壤条件等仍然保留,因此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所需时间较短, 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

10、到该条件需要较长的时间。 (3)该地区气候越来越干 燥,自然演替的最终方向是荒漠,由于人类的开垦活动,该地区荒漠化速度 加快,故人类开垦活动使群落演替速度加快,但演替方向未发生改变。 【答案】 (1)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 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2)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 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 (3)变快 未发生改变8. (2013课标I, 32, 6分)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11、回答下列问题: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数/种草本植物灌木乔木1草丛34002针叶林521213针阔叶混交林6724174常绿阔叶林1063116(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能得到保留外, 还可能是原有的条件得到了基本保留。(2)在由上述群落构成的相应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生态系统。 (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 (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解析】 (1)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 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生态系统 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常 绿阔叶林物种丰富度最高,抵抗力稳定性最强;草丛物种丰富度最低,恢复 力稳定性最强。(3)针叶林比草丛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复杂,并且植物的垂 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答案】 (1)次生 土壤 (2)草丛 常绿阔叶林 (3)复杂 针叶林中植物群 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