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防灾减灾救灾实施要点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4412870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防灾减灾救灾实施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1年防灾减灾救灾实施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1年防灾减灾救灾实施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1年防灾减灾救灾实施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防灾减灾救灾实施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防灾减灾救灾实施要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 年防灾减灾救灾实施要点2021 年我县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坚守初 心和使命的政治担当做好今年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论述1 、深入抓好学习贯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 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 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 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注重打基础促规范,尽快建立防 灾减灾救灾体系,完善自然灾

2、害应急救助机制,扎实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和能 力现代化。2 、深入开展教育培训。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 精神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的重要内容,牢固树立防范风险意识,坚 决克服麻痹思想,紧盯防御重点,坚决落实各项防御措施,提升防灾减灾责任意 识和履职能力。二、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强化灾害风险防控3 、积极探索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风险监测评估会商机制。应急、气象、水利、自 然资源和规划、住建等部门要加强极端天气的监测预警,建立预警信息统一发布 机制,完善分工合理、职责清晰的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提升灾害风险预 警能力。要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工作专项督查,

3、对重点区域、重 点部位、重要环节进行全面检查,不留盲区。三、加强预案体系建设,强化救灾准备工作4 、健全灾害救助预案体系,完成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结合实际组织 全县乡镇(街道)、村,各部门单位、企业、医院、学校、大型商场超市编制专 项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从而使我县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并 根据预案规定,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四、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综合减灾能力建设5 、以全国 “ 防灾减灾日 ”“ 国际减灾日 ” 等时段为契机,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与 新媒体的作用,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 全力提升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加大防灾减灾知识

4、“进机 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推进力度,大力开展防灾减灾、 应急救护等知识教育培训。五、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强化救灾效能6 、建立完善多灾种综合响应机制,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优势,实现灾前、 灾中、灾后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县减灾委员会与气象、农业、粮商等相关成员单 位间建立工作协同制度,健全工作规程,形成救灾合力7、完善军地协调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应急指挥协同、常态业务协调、灾情动态通报、应急资源保障等机制,实现军地高效有序联动。8 、完善应急值守制度,切实贯彻落实领导带班制、 24 小时值守制度,做好应 急值守和突发灾害信息的收集、汇总、上报工作。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打

5、 造一支“灾前能预判、灾中能报送、灾后能统计”的“三能”灾害信息员队伍。六、落实救灾物资保障,强化物资储备9 、物资保障计划,做到门类齐全,满足需求,保障供给,调拨快捷。立足常见 自然灾害,加强先进设备和特殊装备器材配备,提高专业化技术装备水平,满足 本行政区域救灾工作需要。健全多元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积极探索多渠道救灾物 资社会储备机制,完善救灾物资储备调运机制建设。七、确保救助精准规范、强化监督管理10 、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帮助受灾群众快速恢复生产生活, 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原则,切实把“保民生、保安全、保稳定”当 做当前头等大事。11、力求“准”严格按照自然灾害救助程序确定需救助人员,严格落实 “公平、 公正、公开”评议制度。12、严格落实自然灾害救助物资资金管理使用有关规定,坚持专款(物)专用、重点使用原则,将救助款物迅速发到受灾群众手中,不截留、不挪用。13 、加强救助资金使用、物资管理使用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公开救助款物使用情况,切实维护受灾群众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