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440499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428.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泰州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泰州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泰州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泰州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泰州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泰州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泰州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doc(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泰州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泰州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是推进生态名城建设、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攻坚时期。根据江苏省关于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意见和“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按照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特编制泰州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一、“十一五”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回顾“十一五”期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各项环保工程建设,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完成“十一

2、五”环保规划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1污染减排成绩显著。全面推进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泰州市第二(城南)污水处理厂、泰州市城北污水处理厂等水污染治理重点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国电泰州发电有限公司、泰州梅兰热电有限公司等企业均建成脱硫设施。五年累计实施化学需氧量减排项目201个、二氧化硫减排项目84个,累计削减化学需氧量 16206吨、二氧化硫59865吨,累计削减率分别为11.7%和2.6%,超额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实施节能改造项目395个,节约标煤60.74万吨;关闭小化工、小电镀、小冶金企业145家,淘汰落后高耗能设备4518台(套);关闭供热区域内的

3、工业小锅炉23台,淘汰水泥产能30万吨、印染产能900万米、皮革产能6万标张、钢铁产能9万吨。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主要污染物新增量得到有效控制;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270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2生态创建稳步推进。成功创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泰兴市、姜堰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通过省级考核验收。泰兴的泰兴镇、黄桥镇、新街镇,姜堰的溱潼镇,兴化的戴南镇、张郭镇以及高港的永安洲镇进入国家生态乡镇行列,34个乡镇进入省级环境优美乡镇行列。3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大力开展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完成凤城河、老东河、中子河等河道水环境整治任务,内河生态和景观功能逐步得到恢复。深入开展饮用水水源地

4、综合整治行动,6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全部整治到位,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持续推进城市大气环境治理,2010年,市区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保持在331天以上。不断加大禁鸣区和安静小区建设力度,市区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成果十分显著。4农村环境不断优化。全面启动农村“六清六建”及“三清一绿”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五年累计疏浚县乡河道764条、淤泥5110.46万方、村庄河塘淤泥5976.18万方、改厕21.33万座、建成农村公路2460.84公里。编制完成649个村庄建设规划,建成一批垃圾箱、公共厕所、排水管道等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中日合作农村分散型污水处理示范项目在戴南镇董北村和赵

5、家村顺利竣工,姜堰的白米镇、娄庄镇被环保部和财政部列为国家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5监管体系日趋完善。各级环境监测站监测能力显著提升,各市(区)环境监测站基本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增设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增设海陵区、医药高新区环保行政机构。各级环境监察机构建设达到东部地区二级建设标准。出台了泰州市环境保护信访听证处理暂行办法,组织召开了全国首例环境信访听证会。虽然我市“十一五”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改善。部分城市内河水质短期内难以明显改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改善不明显,地下水氨氮和总大肠菌群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城市灰霾污染未

6、得到有效遏制,局部地区酸雨问题依然严重,酸雾、有机废气等新型废气污染问题仍然存在。二是工业污染有待进一步减少。部分企业污染治理水平低,治污设施运行不正常、恶意偷排等违法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乡镇不锈钢加工业、蓄电池产业等区域性、结构性污染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重金属、危险固废等新型污染问题日益显现。三是环保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现有部分污水处理厂受配套管网设施建设滞后影响,进水率偏低,制约环境效应的发挥。“十一五”规划的60个环保重点工程部分项目没能如期完成。四是生态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生态状况指数均呈下降趋势,湿地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仍然存在,沿江地区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

7、生活和农业面源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治理,危及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产品安全。五是环境监管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环保部门自身能力建设不足,基层环保监管能力跟不上环保形势发展的需要。二、“十二五”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形势“十二五”是我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将面临五个重要的战略机遇:一是国家、省将把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党中央、国务院将建设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江苏省也将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已成为转变经济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二是产业结构的加快调整将使结构性污染态势发生根本转变。“十

8、二五”期间,我市将着力构建以新型装备制造业、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三大新产业和若干新兴产品集群为主体的“1+3+N”产业体系,产业结构由“重”调“轻”,并向低污染、低能耗物耗、高产出的结构特点转变,将有利于缓解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利于更大力度、更深层次解决结构性污染问题。三是综合实力的提升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奠定更加坚实的经济基础。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4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85000元,地方财政用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将持续增加,并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对环保的投入。同时,物价、财税、金融等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也有利于更好地推动环保工作。四

9、是新一轮生态创建将有力推动各项环保工作。市委、市政府要求力争2014年确保2015年建成国家生态市的目标,各级党委、政府将更加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快完善机制体制,切实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推进重大工程建设,为加快改善环境质量创造有利条件。五是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提供更加广泛的社会基础。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对生活环境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高涨,支持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也将面临着严峻挑战,主要有五个:一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压力不断加大。“十二五”期间,全

10、市总体进入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迈进的阶段,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同时,全市结构性污染问题仍将继续存在,对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主要污染物减排的压力不断加大。“十二五”期间,全市能源资源需求继续增加,减排因子增加、减排范围进一步扩大,对主要污染物减排的要求更高、考核更严,减排工作进入结构减排的攻坚阶段,抑制增量、削减存量的任务十分艰巨。三是改善环境质量的压力不断加大。“十二五”期间,随着全市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复合型污染加剧,新型污染不断显现,改善环境质量的难度随之加大,需要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和更加深入的层面推进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四是防范环境风险的

11、压力不断加大。由于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发生根本性转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和积累性环境风险将呈增加趋势。重金属、持久性有机物和土壤污染等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有可能集中爆发。防范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保障环境安全的形势更加严峻。五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压力不断加大。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环境污染纠纷将不断增加,解决环境污染纠纷的难度日益加大。三、“十二五”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打造富有魅力的生态名城,坚持环保优先方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着力解决突出

12、环境问题,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全力维护生态安全,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全市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环境基础。(二)基本原则1生态创建,服务全局。以生态文化为先导、以生态经济为支撑、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生态制度为保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筑可持续发展体系。统筹考虑经济发展需求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推进、良性互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统筹兼顾,和谐发展。坚持环境公共服务均衡化发展,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推进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环境监管向农村覆盖、环保投入向农村倾斜,实现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形成城乡环保一

13、体化格局。3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着眼于江苏沿江开发和苏中加速崛起的大背景,全面分析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加强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防治,全力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全覆盖,重点解决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升重大污染事故防范能力。4政府主导,社会联动。强化政府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手段,合理配置环保公共资源。鼓励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充分发挥民间环保组织的作用,努力形成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工作机制。5加强协调,注重衔接。统筹考虑“十二五”期间国家和江苏省重点区域、重点流域的环境保护目标任务,注重与泰州市国民经济和

14、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其他专项规划相衔接。(三)主要目标到2015年,全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明显进展,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环境监管和风险防范能力显著增强,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面完成,生态功能区得到有效保护,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市空气质量、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等达到相应功能区要求,全面建成国家生态市(主要指标详见附表1)。四、“十二五”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十二五”期间,全市将围绕五项主要任务,组织实施146个环保工程项目(详见附表2),总投资约188.2亿元。(一)参与综合决策,优化经济

15、发展1优化生态空间。实行主体功能区分类建设和保护。明确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规范开发秩序,控制开发强度,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加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湿地、清水通道维护区、特殊生态产业区等6大类重要生态功能区空间管制,严守“生态红线”。执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化环境保护的源头控制,充分发挥规划环评在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结构调整方面的导向作用,把环境功能区划、总量控制、环境容量作为区域和产业发展的决策依据,科学指导开发布局。建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审查与项目环境影响审批联动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依法开展规划环评。到20

16、15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100%。规范工业园区建设。继续推动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进一步提高产业集约发展水平,进区项目应与园区产业定位及环保要求相适应。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控重污染项目引进,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标准及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作为项目审批、核准的强制性门槛,防止产业梯度转移带来的污染转移。清理整顿各级各类工业园区,严格限制化工园区的建设规模。大力开展工业园区环境整治,严格按照产业定位开发建设。对环境污染突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园区(集中区)实施重点整改。注重区内企业科学布局,合理设置环境安全防护距离,避免工业与生活用地混杂。工业开发区(园区、集中区)须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厂、集中供热等基础设施,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新建制革、化工、印染、电镀、酿造等项目,须进入通过区域环评且环保基础设施完善的开发区或工业集中区。新建(含搬迁)化工项目须进入省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