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中的法与德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4404147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富中的法与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财富中的法与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财富中的法与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财富中的法与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财富中的法与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富中的法与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富中的法与德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法治意识。学会用法律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用法律约束自己的经济行为,自觉守法。树立富而思源的意识,培养回报社会、奉献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勤俭节约的美德。2、能力目标:学会处理财富问题的矛盾与冲突,能够逐步掌握和不断提高收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3、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财富中的“法”和“义”,懂得依法纳税的意义,了解我国的富民政策,懂得勤俭节约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重大意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是“富而思源,富而思进”。 对于财富的来源,我们直观的感受是靠自身的许多因素,但却忽视政府、社会所

2、提供的致富平台。因此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的富民政策,认识“富而思源”,从而知道为什么要感恩社会、积极回报社会、承担社会责任具有重要意义。2、“国家税收的作用”是本课的教学难点。税收的作用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勤俭节约,文明消费”,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因为在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今天,对于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中学生来说,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生活作风的具有一定的难度。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堂堂清练习题教学课时:1课时学习过程和指导:(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学)让学生列举生活中我们获得财富的手段有哪些。这里通过让学生简单列举生活

3、中获得财富的手段,并指出这些手段哪些合法哪些非法,从而体会出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财富观,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第六财富中的法与德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或板书学习目标、学生朗读)。学习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大家认真、细致的自学,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二)出示自学指导:(投影自学指导及目标思考题)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内容,对照下列目标思考题,大字部分精读,小字部分快读,找出相关答案,并用铅笔做好标记,10分钟后检查,看谁回答得快而准确。(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学生进行紧张的自学,教师行间巡视,并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或做适当点拨。1 、如何理解“同富不同路”?2、“法”与“义”的

4、关系是什么?3、税收的含义、作用和特点是什么?4、我国倡导什么富民政策?5、为什么要富而思源,富而思进?6、勤俭节约的意义是什么?7、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四)教师检查并点拨、更正和补充(20分钟)(练、议、教)方法:学生举手回答,当出现个别不会的,让会的帮助不会的;当出现多数不会的,学生讨论,教师点拨。1、第一层次:理解“同富不同路”及合法致富的意义”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理解“同富不同路”及合法致富的意义”通过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经济违法实际上危害的是我们大家的利益,遵纪守法实际获得利益的首先是我们自己,使学生对违法乱纪行为产生深恶痛绝的情感。2、

5、第二层次:理解经济活动中的“法”与“义”学生阅读教科书的案例和法律的有关规定,思考财富中的“法”与“义”对人的约束谁更有效?财富中的“法”与“义”是什么关系?学生在讨论之后得出结论,法与德是紧密联系的,法对人的约束是外在的,义对人的约束是内在的,是更有效的。总结见利忘义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取的,符合义的利益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3、第三层次:依法纳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依法纳税是当今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事情,掌握税收的定义。这段文字中的“国家的职能”一词,学生可能不易理解,教师要适当的解释。同时要对“强制的”、“无偿的”加以解释,以引导学生理解国家税收的特点和作用。4、第四层次:富而思源 首先请

6、学生阅读教材主题文字,了解我国的富民政策,再请学生阅读教材两个阅读资料,感受富而思源的实践。最后请学生讨论富而思源、先富带后富将产生什么结果。教师总结“富而思源,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品质,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和标志。”通过数据资料给学生最直观的感触,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富民政策,从而提高学生对于“富而思源”的重要性的认识。5、第五层次:富而思进教师出示富而思进的典型人物图片,请学生思考“富了以后不思进取,还是富而思进、不断开拓?”分小组交流体会。教师总结:只有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向前迈进,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永立潮头,走出更宽更广的道路。6、第六层次:勤俭节约,文明消费教师呈现一些铺张浪费的事例,让学生阅读这

7、些材料,并讨论这些做法的错误之处。再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一段主题文字,从中找出符合自己节约观点的名句,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阅读主题文字,归纳勤俭节约的重要意义。同时结合自己的知识,谈谈自己的感想。教师总结:勤俭节约是“是治国安邦之道”“是现代企业家取得成就的法宝”“是人的美德”。通过资料引发学生探讨的兴趣,从国家和实际生活的角度来思考勤俭节约的意义。最后再由点及面向全校发出倡议,升华本课。本堂课知识归纳1 如何理解“同富不同路”?财富的获得有多种办法和途径。然而,无论用什么方法,走什么路子,都必须纳入法律的轨道、走合法经营的道路这才是真正的生财之道。2“法”与“义”的关系。“义”与“法”同源共

8、生。其实,“义”就是我们心中的“法”。在社会生活中,法律对人的约束是外在的;“义”对人的约束是内在的,才是最有效的。见利忘义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取的。在追求利益的时候应将“义”放在重要位置,符合“义”的利益才是我们应该追求 的。3税收的含义、作用和特点。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基本形式。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作用:国以税为本。国家铺铁路、架桥梁、建机场,离不开税收;国防、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都需要税收;公务员、警察、教师等从事公共事业工作的人员的工资来源于税收。特点: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4我国倡导什么富民政

9、策?“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这是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 5为什么要富而思源,富而思进?(1)“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这是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2)当个人占有的资源远远大于社会平均占有量的时候,个人的社会责任就应增强。富而思源,先富起来的人应担负起更大的 社会责任,不仅体现了个人品质,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和标志。(3)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创造、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只有在新的起点上不断迈进,在甭定自我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才能永立潮头、拓展更宽更广的道路。6勤俭节约的意义。

10、(1)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修身、齐家 、治国都 离不开勤俭节约。(2)勤俭节约是治国安邦之道。(3)勤俭节约是现代企业家取得成就的法宝。(4)勤俭节约是人的美德。7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的现实意义。(1)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把勤俭的美德当作“过时”的观念加以否定。这种观念是错误的。(2)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即使国家足够发达厂,我们的生活真正富足了,勤俭 节约的美德也不能丢。因此,在艰苦的年代,我们要用勤俭节约渡过雄关,在富裕的年代,更要用勤俭节约的习惯培养我们的品德。(3)中学时期,正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能够恪守勤俭节约的生活准则,对未

11、来的成长发展必定有无限的益处;相反,如果从小就追求奢华,不但对国家和家庭不利,而且对个人的发展必然带来不良的影响。课堂小结学生记忆重点(5分钟)完成课堂检测题(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 1财富的取得有多种办法和途径。无论用什么法子,都必须纳入法律的轨道,走合法经营的道路这才是真正的生财之道。下列属于合法收入的是( )A王某参与抢劫得到的3000元钱 B梁某把拾到的500元钱据为己有C某局长利用职务之便,给某开发商招揽建筑工程,获取好处费20万元D某个体餐馆老板交纳各种税费后年终获利5万元2小张在上学路上捡到一部漂亮的手机不知如何处理。请你为其选择正确的行为( )A“地上捡到宝,皇帝要不到”,可以

12、留给自己使用B如果有人知道就交到学校,不然就可以占为己有C偷偷拿去卖了不给别人留下把柄D交到当地派出所或学校,因为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的行为是违法的3广西某物资公司自2009年至2011年在商品销售过程中,搞账外经营,不如实申报纳税先后4次偷税34万多元。2011年8月,当地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判处该物资公司罚金6万元。这说明( ) A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B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一种基本形式 C凡是偷税行为都应受到刑罚处罚D纳税是公司或企业的事,与公民无关4200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霍英东于1977年成立“霍英东基金会”,基金会一直以来以捐献和非谋利投资形式,

13、策划了数以百计的项目。在霍英东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他( ) 无私奉献的精神;富而思源的致富观: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品德:好出风头的个性A B C D5据悉,一些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生活特别奢侈,他们生活潇洒,出手大方.就连日本同学也对他们的生活十分羡慕。这则材料告诉我们( )我国留学生的生活水平已经达到并超过了发达国家生活水平;在广大青少年中弘扬勤俭节约精神十分必要;虽然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勤俭节约的美德不能丢;家庭富裕的学生不需要倡导勤俭节约ABC D6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美德的是()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

14、物力维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厉行节约,勤俭建国 A BCD二、材料分析题材料一:“一提起零花钱,我心里就隐隐作痛。自己的家庭一直不是很富裕,尽管平时总是教育儿子要节俭,但儿子却总喜欢与同学攀比,更没想到的是,儿子竟然几次偷拿家里的钱。”一位母亲的话。材料二:我国初中生年平均零花钱逐年增加。材料三:一初中生用零花钱“摆阔”请客,一桌竟然花了1000元。1.请指出材料一中“儿子”的不正确行为:(要求:请写出三种)他喜欢与同学攀比是不正确的;他偷拿家里的钱是违法行为;他不能做到节俭;他没有接受父母正确的教育;他不能很好地体贴父母2.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发扬优秀传统美德方面,分析三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并谈谈你对零花钱的认识。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少家庭还不很富裕,我们不应大手大脚,铺张浪费。材料二:图表表明中学生月平均零花钱逐年增长,从这一侧面反映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经济的发展。材料三:中的那位同学摆阔的行为不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倡导的文明消费理念。对零钱的看法:我们任何时候都应该保持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不乱花零花钱,合理利用零花钱做有意义的事,不铺张浪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