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解伤寒论清晰制作版【精】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4403344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257 大小:6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解伤寒论清晰制作版【精】_第1页
第1页 / 共257页
注解伤寒论清晰制作版【精】_第2页
第2页 / 共257页
注解伤寒论清晰制作版【精】_第3页
第3页 / 共257页
注解伤寒论清晰制作版【精】_第4页
第4页 / 共257页
注解伤寒论清晰制作版【精】_第5页
第5页 / 共2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注解伤寒论清晰制作版【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解伤寒论清晰制作版【精】(2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伤寒论注释序 夫伤寒论,盖祖述大圣人之意,诸家莫其论拟,故晋皇甫谧序甲乙针经云: 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 用之多验。近世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皆可施用。是仲景本伊尹 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得不谓祖述大圣人之意乎!张仲景汉书无传见,名 医录云: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始受术于 同郡张伯祖,时人言识用精微过其师,所著论,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非 浅闻寡见者所能及。自仲景于今八百余年,惟王叔和能学之,其间如葛洪、 陶景、胡洽、徐之才、孙思邈辈非不才也,但各自名家而不能修明之。开宝中 节度使高继冲曾编录进上,其文理舛

2、错,未尝考正,历代虽藏之书府,亦阙于 校,是使治病之流,举天下无或知者。国家诏儒臣校正医书,臣奇续被其选, 以为百病之急,无急于伤寒,今先校定张仲景伤寒论十卷,总二十二篇,证外 合三百九十七法,除重复,定有一百一十二方,今请颁行。 太子右赞善大夫臣高保衡、尚书屯田员外郎臣孙奇、尚书司封郎中秘阁校 理臣林亿等,谨上注解伤寒论序。 伤寒论注释序 夫前圣有作,后必有继而述之者,则其教乃得着于世矣。医之道,源自炎 黄,以至神之妙,始兴经方,继而伊尹以元圣之才,撰成汤液,俾黎庶之疾疚, 咸遂蠲除,使万代之生灵普蒙拯济。后汉张仲景又广汤液为伤寒卒病论十数 卷,然后医方大备,兹先圣后圣,若合符节,至晋太医令

3、王叔和,以仲景之书, 撰次成叙,得为完帙。昔人以仲景方一部为众方之祖,盖能继述先圣之所作, 迄今千有余年,不坠于地者,又得王氏阐明之力也。伤寒论十卷,其言精而奥, 其法简而详,非寡闻浅见所能赜究,后虽有学者,又各自名家,未见发明,仆 忝医业。自幼徂老,躭味仲景之书五十余年矣,虽粗得其门而近升乎堂,然未 入于室,常为之慊然。昨者邂逅聊摄成公,议论该博,术业精通,而有家学注 成伤寒十卷,出以示仆,其三百九十七法之内,分析异同,彰明隐奥,调陈脉 理,区别阴阳,使表里以昭然,俾汗下而灼见,百一十二方之后,通明名号之 由,彰显药性之主,十剂轻重之攸分,七精制用之斯见,别气味之所宜,明补 泻之所适,又皆引

4、内经,旁牵众说,方法之辨,莫不允当,实前贤所未言,后 学所未识,是得仲景之深意者也。昔所谓慊然者,今悉达其奥矣,亲觌其书, 诚难默默,不揆荒芜,聊序其略。 时甲子中秋日洛阳严器之序 伤寒论注释医家类提要 臣等谨案伤寒论注释十卷,附伤寒明理论三卷,论方一卷,伤寒论十卷, 汉张机撰,晋王叔和编,金成无己注明理论三卷,论方一卷则无己所自撰以发 明机说者也。机,字仲景,南阳人,尝举孝廉,建安中,官长沙太守。叔和, 高平人,官太医令。无己聊摄人生于宋嘉佑治平间,后聊摄地入于金,遂为金 人,至海陵王正隆丙子,年九十余尚存见,开禧元年,历阳张孝忠跋,吴勉学 刻此书,题曰宋人,误也。伤寒论前有宋高保衡、孙奇、

5、林亿等校上,序称开 宝中节度使高继冲曾编录进上,其文理舛错,未能考正。国家诏儒臣校正医书, 今先校定伤寒论十卷,总二十二篇,合三百九十七法,除重复,定有一百一十 三方,今请颁行。又称自仲景于今八百余年,惟王叔和能学之云云,而明.方 有执作伤寒论条辨,则诋叔和所编与无己所注多所改易窜乱,并以序例一篇为 叔和伪托而删之。国朝喻昌作尚论篇,于叔和编次之舛,序例之缪,及无己所 注,林亿等所校之失,攻击尤详,皆重为考定,更其错简,自谓复长沙之旧本, 其书盛行于世,而王氏成氏之书遂微。然叔和为一代名医,又去古未远,其学 当有所受,无己于斯一帙,研究终身,亦必深有所得,似未可槩从屏斥,尽以 为非。夫朱子改大

6、学为一经十传,分中庸为三十三章,于学者不为无裨,必以 为孔门之旧本如是,则终无确证可凭也。今大学中庸列朱子之本于学官,亦案 一十三,原本误作一十二,今改正列郑元之本于学官,原不偏废,又乌可以后 人复位此书,遂废王氏成氏之本乎!无己所作明理论,凡五十篇,论方一卷, 凡二十方,于君臣佐使之义,阐发尤明。严器之序,称无己撰述伤寒,义皆前 人未经道者,指在定体分形析证,若同而异者明之,似是而非者辨之,释战栗 有内外之诊,论烦燥有阴阳之别,谵语郑声令虚实之,灼知四逆与厥,使浅深 之类明云云,其推挹甚重。张孝忠跋亦称无己,此二集自北而南,先以绍熙庚 戌得伤寒论注十卷于医士王光廷家,后守荆门又于襄阳访得明理

7、论方四卷,因 为刊板于郴山,则在当时固已深重其书矣。 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校上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总校官臣 陆费墀。 - Page 4- 辨脉法第一 问曰:脉何以知气血脏腑之诊也? 师曰:脉乃气血先见,气血有盛衰,脏腑有偏胜。气血俱盛,脉阴阳俱 盛;气血俱衰,脉阴阳俱衰。气独盛者,则脉强;血独盛者,则脉滑;气偏衰 者,则脉微;血偏衰者,则脉濇;气血和者,则脉缓;气血平者,则脉数;阴 阻气血,则脉迟。若感于邪,气血扰动,脉随变化,变化无穷,气血使之。病 变百端,本原别之,欲知病源,当凭脉变,欲知病变,先揣其本,本之不齐, 在人体躬,相体以诊,病无遁情。 问曰:脉有三部,阴阳相乘,荣卫

8、血气,在人体躬,呼吸出入,上下于 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随时动作,効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察色 观脉,大小不同,一时之间,变无经常,尺寸参差,或短或长,上下乖错,或 存或亡,病輙改易,进退低昂,心迷意惑,动失纪纲,愿为具陈,令得分明。 师曰:子之所问,道之根源,脉有三部,尺寸及关。荣卫流行,不失衡 铨。肾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经常,不失铢分。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水下 二刻,一周循环。当复寸口,虚实见焉。变化相乘,阴阳相干。风则浮虚,寒 则牢坚,沉潜水畜,支饮急弦,动则为痛,数则热烦。设有不应,知变所缘, 三部不同,病各异端。太过可怪,不及亦然,邪不空见,中必有奸,审察表里, 三焦别焉。

9、知其所舍,消息诊看,料度府藏,独见若神,为子条记,传与贤人。 - Page 5- 寸为上部,关为中部,尺为下部。衡铨者,称也,可以称量轻重。内经曰: 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荣行脉中,卫行脉外,荣卫 与脉,相随上下,应四时不失其常度。肾北方水,王于冬而脉沉。心南方火, 王于夏而脉洪。肺西方金,王于秋而脉浮。肝东方木,王于春而脉弦。此为经 常,铢分之不差也。人身之脉,计长一十六丈二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 三寸,一呼一吸为一息,脉行六寸,一日一夜,漏水下百刻,人一万三千五百 息,脉行八百一十丈,五十度周于身,则一刻之中,人一百三十五息,脉行八 丈一尺,水下二刻,人二百七十息,脉

10、行一十六丈二尺,一周于身也。脉经之 行,终而复始,若循环之无端也。脉经之始,从中焦注于手太阴寸口,二百七 十息脉行一周身,复还至于寸口,寸口为脉之经始,故以诊视虚实焉。经曰: 虚实死生之要,皆见于寸口之中。风伤阳故脉浮,虚寒伤阴故脉牢坚。畜 积于内者,谓之水畜,故脉沉潜。支散于外者,谓之支饮,故脉急弦。动则阴 阳相搏,相搏则痛生焉。数为阳邪气胜,阳胜则热烦焉。脉与病不相应者,必 缘传变之所致,三部以候五藏之气,随部察其虚实焉。太过不及之脉,皆有邪 气干于正气,审看在表在里,入府入藏,随其所舍而治之。 师曰:平脉大法,脉分三部。浮部分经,以候皮肤经络之气;沉部分经, 以候五脏之气;中部分经,以候

11、六腑之气。 师曰:脉分寸关尺。寸脉分经,以候阳,阳者,气之统也;尺脉分经, 以候阴,阴者,血之注也,故曰阴阳。关上,阴阳交界,应气血升降,分经以 候中州之气。 - Page 6- 问曰:经说脉有三菽六菽重者,何谓也? 师曰:脉人,以指按之。如三菽之重者,肺气也。如六菽之重者,心气 也。如九菽之重者,脾气也。如十二菽之重者,肝气也。按之至骨者,肾气也。 假令下利,寸口、关上、尺中悉不见脉,然尺中时一小见,脉再举头者,肾气 也。若见损脉来至 (损至脉来),为难治。 菽,豆也。难经曰: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与 血脉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与肌肉相得者,脾部也。如十二菽之重与筋

12、平者,肝部也。按之至骨举指来疾者,肾部也。各随所主之分,以候藏气。 脉经曰:冷气在胃中,故令脉不通,下利不见脉,则冷气客于脾胃。今尺 中时一小见,为脾虚肾气所乘,脉再举头者,脾为肾所乘也。若尺中之脉,更 或减损,为肾气亦衰,脾复胜之,鬼贼相刑,故云难治,是脾胜不应时也。 问曰:东方肝脉,其形何似? 师曰:肝者,木也,名厥阴,其脉微弦,濡弱而长,是肝脉也。肝病自 得濡弱者,愈也。假令得纯弦脉者死,何以知之,以其脉如弦直,(此)是肝 藏伤,故知死也。 难经曰:春脉弦者,肝东方木也,万物始生,未有枝叶,故脉来濡弱而 长,故曰弦。是肝之平脉。肝病得此脉者,为肝气已和也。纯弦者,为如弦 直而不软,是中无

13、胃气,为真藏之脉。内经曰:死肝脉,来急益劲,如新张 弓弦。 南方心脉,其形何似? - Page 7- 师曰:心者,火也,名少阴,其脉洪大而长,是心脉也。心病自得洪大 者,愈也。假令脉来微去大,故名反,病在里也。脉来头小本大者,故名 (曰) 覆,病在表也。上微头小者,则汗出,下微本大者,则为关格不通,不得尿。 头无汗者,可治,有汗者,死。 心王于夏,夏则阳外胜,气血淖溢,故其脉来洪大而长也。心脉来盛去衰 为平,来微去大是反本脉。内经曰:大则邪至,小则平。微为正气,大为 邪气。来以候表,来微则知表和,去以候里,去大则知里病。内经曰:心脉 来不盛去反盛,此为不及,病在中。头小本大者,即前小后大也。小为正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