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2.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4402230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2.doc(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内容:第五册第100102页的例题及想想做做的习题。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使学生结合详细情境初步认识分数,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能读写几分之一,认识分数各局部的名称,用直观的方法比拟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2、才能目的:开展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学会与人合作并交流思想方法的才能。3、情感目的: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充满好奇心,喜欢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教学重点:结合详细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教学难点:比拟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教学准备: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一根长1

2、分米的线。设计理念: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比拟抽象、较难理解的内容,让学生在动手做分数的过程中认识几分之一,能较好地理解分数的含义。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分数是人们在长期分东西的理论活动中产生的,它不仅代表一个数,表示分得的结果,更是一个包涵丰富思维的活动过程。因此要全面地认识分数,就必须让学生经历这个产生的过程,在动手做数学过程中理解分数的意义。动手理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过程中,始终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在积极探究交流的气氛中不断完善对几分之一的认识,扶放结合,相得益彰。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周末,小明和小红这对好朋友来到了郊外进展野

3、餐,让我们他们准备了哪些好吃的?四个苹果、两瓶矿泉水、一个蛋糕那你们决得怎么分才最公平呢?平均分下面请同学们帮帮助,用手势告诉我怎么分?引导学生将各种食物平均分。师: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分得的结果不是整个的情况,为了表示这样的结果,我们需要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板书:认识分数设计意图: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中单刀直入。设疑激趣,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不受约束地展现自我,此时的他才会把所有的热情投入学习之中。二、新授1、认识1/2我们用圆片来表示这块蛋糕,刚刚我们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一半,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其中的一份是这块蛋糕的1/2。那右面这一份该用什么表示呢?为什么?得出结

4、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教学1/2的写法。那你能把一张长方形纸片折一折,分一分,表示出它的1/2吗?问:刚刚大家折的方法不一样,却都折出了这个长方形的1/2,这是为什么?你还能将生活中的哪些物体平均分,得到它的1/2?设计意图:认识1/2是重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必须以丰富的感性材料作支撑,因此,采用操作、演示、讨论、说理等方法,让学生通过表示蛋糕、长方形纸片的1/2等活动,在脑海中建立起1/2这个分数与多幅图象之间的对应联络,并突出1/2的本质属性,使它深深地植根于学生的认知构造中,以此吸纳和同化更多的知识。2、认识几分之一刚刚我们一起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

5、份就是它的1/2,请大家想想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三份、四份、五份,我们又该怎样表示其中的一份呢?完成第1题。全班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完好表达。创造一个分数.活动要求: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四种材料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长1分米的线,四人一组每人各选一种材料来表示它的几分之一,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完成第2题有四个小朋友也表示出了四分之一,请大家看看对不对?用手势判断设计意图:在认识1/2的根底上,由感性经历作背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放手让学生借助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长1分米的线等学具,自己去创造分数、研究分数。学生不仅顺利地认识几分之一,而且还可创造出几分之一。由此,让学生理解分数与

6、平均分的份数有关,从而把握分数的本质属性。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3、自学分数各局部的名称刚刚我们一起认识了1/2、1/3等,它们都是分数。你还能说出一些分数吗?你知道它的各局部名称吗?让学生自学各局部名称。设计意图:分数各局部名称,让学生自学、尝试,培养学生自学才能和自我评价才能。4、比拟分数的大小轻松一下,给大家讲个小故事:话说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经过火焰山,那天气可真是热.猪八戒直喊:渴死我了! 于是孙悟空买了一个西瓜,他们把这个西瓜分成了它的1/2、1/4、1/8、1/16,假如你是嘴馋的猪八戒,你会选最大的一块?还是最小的一块?那你会选择这个西瓜的几分之一呢?先猜一猜,

7、说说你的理由。四人一组合作,每人选择四个分数中的一个,在圆片上用水彩笔表示出来,再进展比拟.考考你:那四分之一和八分之一哪个大呢?和一比拟呢?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经过猜测、操作、讨论、发现,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三、应用1、元旦快到了,三(1)班的同学出了一期新的黑板报,看看有哪几个栏目,大约各占黑板报的几分之一.2、介绍生活中的分数3、今天你有些什么收获?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倍”的认识是后面继续学习乘法和除法计算的根底,必须让学生实在掌握好。本节复习课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1.充分利用教材资,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在教学

8、教材112页9题时,通过分析p 题意、独立解决、集体反应几个步骤,让学生经历知识运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目光观察周围世界的意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通过对“倍”的认识及相关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乘法认知构造的优化。2.关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的培养。学生在解决有关倍的问题时,经常会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相混淆,主要是因为对题意理解得不够透彻,所以在本节复习课中,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让学生分析p 、理解,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从而进步解决此类问题的才能。老师准备 PPT课件1.课件出示教材110页1

9、题5:飞机从北京飞往西安大约需要2小时,飞往的时间是飞往西安的2倍。北京飞往大约需要几小时?1引导学生回忆有关倍的知识。“倍”的意义: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就说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意义:一个数中有几个一样的另一个数,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2复习有关倍的问题的解题方法。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3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然后集体订正。设计意图:通过对倍的知识的回忆和问题解决,使学生对“倍”有进一步的认识,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

10、的几倍”的意义及解题方法,为后面的练习作铺垫。2.结合教材习题,复习倍的认识的解题方法及二者之间的区别。1课件出示教材112页9题。4元16元 元 元笔袋的价钱是三角尺的几倍?一盒彩笔的价钱是三角尺的9倍。一盒彩笔多少钱?笔袋的价钱是钢笔的2倍。一支钢笔多少钱?2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分析p 三个问题各求的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解答?第一个问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第二个问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第三个问题是一个数和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3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然后集体交流。第一个问题:1644;第二个问题:4936元;第三个问题:1628元4引导

11、学生观察、比拟、讨论:解决这些问题时要注意什么?要注意的问题:倍不是单位名称,它是指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所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样的问题不用写单位名称;两个数相比拟时,把标准数看作1份,另一个数里面有这样的几份,另一个数就是它的几倍5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并在小组内解答。6引导学生讨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有什么不同?意义不同;计算方法不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有单位名称,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没有单位名称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几道题的训练,旨在进步学生解决问题的才能,再次稳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

12、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题方法和二者的区别,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根底。拓展练习课件出示教材114页17题:兴华村前年只有16户使用天然气,去年使用天然气的户数是前年的4倍,今年使用天然气的又比去年增加了20户。今年使用天然气的一共有多少户?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2寻找解题方法。3列式解答。16464户 642084户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倍的认识”,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布置作业教材114页考虑题。板书设计倍的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区别:1意义不同;2计算方法不同;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有单位名称,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没有单位名

13、称。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第一单元 测量1、学科数学课题认识长度单位 毫米课型新授课时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和方法。用手比出的1分米去量一量自己身体上哪两个部位之间的间隔 是1分米。学科数学课题千 米 的 认 识课型新授课时学科数学课题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课型新授课时板书设计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学科数学课题吨 的 认 识课型新授课时平均每人体重25千克,多少人重1吨呢板书设计吨 的 认 识1吨1000千克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题生活中的数学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的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2、能联络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

14、存在这些数学知识。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才能。教学重点能联络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教学难点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1、复习长度单位: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2、复习质量单位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二、联络生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1、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3、全班交流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生: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8吨,。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师:请同学们

15、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生1: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0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2千米。三、全课总结要学生记下一些典型的物体的质量:1个1角硬币重1克;李老师重75千克;一个同学重25千克;一般的小汽车重1吨。板书设计生活中的数学1个1角硬币重1克;李老师重75千克;一个同学重25千克;一般的小汽车重1吨。教后反思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在详细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列出是否算式,探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尝试并学习估算;在详细的情境中,能运用乘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过程与方法:经历与别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选择适宜的计算方法;在详细的情境和理论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