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名师课堂导学资料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4401097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情表名师课堂导学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陈情表名师课堂导学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陈情表名师课堂导学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陈情表名师课堂导学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陈情表名师课堂导学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情表名师课堂导学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情表名师课堂导学资料(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科:语文教学内容:陈情表【课文背景知识】本文是蜀汉旧臣李密上给晋武帝司马炎的一封奏表。李密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长大后博学善辩,曾在蜀汉供职,任尚书郎。晋武帝灭蜀后,为了笼络人心,对蜀汉的旧臣,采取怀柔政策。泰始三年(267),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审时度势,心存疑虑。请你根据以上背景资料,思考下边几个问题:1假如你就是李密(既是亡国旧臣,又被新朝征召),你既想“辞不赴命”,又怕引起晋武帝的猜疑,那么,你会找什么理由,怎样去说服晋武帝司马炎呢?2假如你是晋武帝,你又会如何看待李密在这篇奏表中所陈述的理由呢?3本文作者李密是用什么理由说服晋武帝的?他的理由能被司马炎接

2、受,关键原因是什么?4“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晋武览表,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这是古文观止对本文的评语。请你认真阅读本文,结合这一评语,想想看本文为什么会有如此“悲恻动人”的效果?【重点难点讲解】重点讲解(一)知识重点1古今异义词:舅夺母志:李密的舅舅强迫李密的母亲改嫁。夺,改变。至于成立:直到成人。成立:成人。则告诉不许:就向长官申诉,又得不到允许。告诉:向长官申诉。2富含文化知识的词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期(j):服丧一年。功:服丧九个月叫“大功”,服丧五个月叫“小功”。期、功均指近门亲属。内无应门五尺之童:应门:照看门户。五尺

3、:汉代的五尺相当于现在的三市尺多。童:通“僮”,少年仆人。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太守:郡的长官。孝廉:汉武帝时,察举科目之一,令郡国向中央推举当地能孝顺父母和操行清廉的人。魏晋沿袭此制。除臣洗马:除:授予官职。洗(xin)马:也作“先马”,太子的属官,晋时改掌图籍。当侍东宫:东宫:太子居东宫,因而用作太子的代称。乌鸟私情:相传乌鸦能反哺其母,人们常用来比喻为人子者能孝养其亲。死当结草:春秋时晋大夫魏颗的父亲魏武子临终遗嘱要将宠妾殉葬,魏颗没有照办。后与秦将杜回交战,见一老人结草把杜回绊倒,因而将杜回擒获。夜间梦见老人,自称是魏武子宠妾的父亲,特来报恩。这个故事见左传宣公十年。此句意为:我死后也

4、要像结草老人那样在暗中报答陛下之恩。3重点虚词:以:介词,表示原因,相当于“由于”、“因为”等。如“臣以险衅”、“臣以供养无主”、“但以刘日薄西山”、“则以病日笃”、“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介词,表示动作实施的凭借,义即“凭”、“靠”、“用”等。如“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连词,连接前后两项,后项是前项目的,义即“来”、“以便”等。如“臣具表闻”、“谨拜表以闻”。于:介词,表示比较,义即“比”,如“急于星火”。介词,表示引进与动作有关的对象,义即“对”,如“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二)阅读重点阅读理解本文,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了解有关背景。李密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长大后

5、博学善辩,曾在蜀汉供职,任尚书郎。晋武帝灭蜀后,为了笼络人心,对蜀汉的旧臣,采取怀柔政策。泰始三年(267),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审时度势,心存疑虑。只好以“供养无主”为由,借故推托,于是就呈上这份表章,陈述自己家庭境况和不幸遭遇,以及目前尽忠与尽孝难以两全的矛盾心情,从而提出“愿乞终养”的请求,希望朝廷能够体谅并恩准。第二,理清文章思路。首先要注意全篇起承转合的理路。首段从叙身世起笔,极力描述家庭艰辛、祖孙相依为命的情状;第二段以叙当前事相承,着重写郡县逼迫上道,已隐含欲尽孝而不能之意;第三段转入写正题,首句即点出“孝”字,又用“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作结,为下段“愿乞终养”这个全文的

6、主旨句设伏;最后一段,先以“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而报养刘之日短”合“忠”“孝”而言,然后述志。其次要注意前后的照应。比如第一段内容中,写父死母嫁,是为了说明祖母“躬亲抚养”的原因,写本人“多疾病”是为了突出“抚养”之不易,都是为下文“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这句话张本,下文有多处与“零丁孤苦”相照应。第二段内容中,叙朝廷征召,荐举人才,是为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作铺垫的,又为第三段中“过蒙拔擢,宠命优渥”一句张本。第三段中“孤苦”一词,既承首段,又为下段“臣之辛苦”一句张本。“不能废远”承首段,又为下段“愿乞终养”一句张本。第四段中“愿乞终养”总结上文,点明主旨。第三,体会真挚感情。本文是写给皇帝的

7、书信,以叙事为主。但又与一般的记叙文不同,它的着眼点不在表现事件的完整过程上,而在实现作者的请求上,为此就必须动之以情,将自己的心绪、感受愿望都凝聚在叙述中。通篇陈情,融情于事,这是本文写作上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特点。第一段是陈其已往之情,中间两段是陈其现今之情,末一段是陈其日后之情。文字曲折委婉,叙述层层深入,直说得情深理透,才点出题旨煞住,末段诚挚哀婉,余情惓惓,读后令人“怆然而涕下”。学习本文最好采取反复诵读的方法,先顺畅地读,读出鲜明的层次感,而后有表情地读,在读的过程中,深入思考,领悟叙事中饱含的真情。难句解析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以我这样微贱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官职,我即

8、使肝脑涂地,也无法报答皇上的恩遇。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现在我是卑贱的俘虏,极其渺小和浅陋,却受到了过分的提拔,我怎敢徘徊观望,而有非分的要求呢?观点理解学习本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正确把握“以孝治天下”的观点。报养祖母的纯孝之情应当予以肯定,但对“以孝治天下”这一观点则应有所认识:封建阶级提倡这种伦理道德,根本目的在于防止“犯上”、“作乱”,巩固自己的统治,作者表示要“尽节”于皇帝,是出于感恩图报的心情,也不能与报效国家同日而语。【课文阅读指导】例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

9、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1对加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沐浴清化 沐浴:蒙受 B辞不赴命 辞:辞别C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报:报告 D猥以微贱 猥:猥亵简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解释。A项解释正确,B项“辞”应解释为“推辞”,C项“报”应解释为“报答”,D项“猥”,谦词,说自己地位卑贱。答案 A2对下面各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以供养无主我因供养祖母没有主意。B臣具以表闻我在奏表中(把自己的

10、苦衷)一一呈报。C诏书切峻,责臣逋慢诏书急切严厉,责备臣有意回避,怠慢上命。D则刘病日笃可是祖母的病一天天沉重。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能力。B、C、D三项翻译正确。A项“臣以供养无主”应译为“我因为供养祖母无人来做”。答案 A例2 本文结构层次是怎样安排的?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训练1 研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作者说自己“夙遭闵凶”,请你按照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闵凶”的具体内容。围绕“闵凶”,作者的叙述角度、层次是怎样的?语言特点及作用是什么?从文中分别找出表现祖孙相依为命及其凄苦的词语,并分析其表达作用。开头以“险衅”、“闵凶”备述孤苦,作用是什么?点拨

11、1 首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闵凶”内容有四:A父丧母嫁;B多病零丁;C门衰祚薄;D夙婴疾病。围绕“闵凶”从纵横两方面来叙述。纵的方面,从自己的成长经历的艰难而言,顺序由小到大,即:“生孩六月至于成立”。语言品析:父死母嫁,写出了“躬亲抚养”的原因;多病不行,道出了“躬亲抚养”的不易。语言简洁,寥寥数语表现了“躬亲抚养”的艰难、辛酸与劳苦,为下文“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张本。横的方面,就自己目前的家境而言,顺序由外而内,即:“既无叔伯形影相吊”。语言品析:“无”、“鲜”二字,写出了人丁不旺、两代孤传的特殊关系。“晚有儿息”的“晚”字,足见“门衰祚薄”,祖孙相依为命。以白描手法见情感的朴素、

12、真挚。相依为命:零丁孤苦靠祖母之悯惜、抚养(照应“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夙婴疾病靠孙子侍汤药(照应“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凄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等。作用:生动地表现其孤苦之情状,令人读而生悲。层层叙述,极言凄苦,落在“未曾废远”上,为表现主旨(“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蓄势。训练2 阅读第二自然段,依次思考回答下列问题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前一层按什么来写的?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由这些词可见什么?为何官职递升却“辞不赴命”?后一层如何见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点拨2 两层。前层叙朝廷征召之殷;后层写

13、自己进退之难。按时间顺序。表时间:逮、前、后、寻。表征召:察、举、拜、除、当;孝廉、秀才、郎中、洗马。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从多方面反复陈述自己进退两难的狼狈处境,“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动人心肺。“奉”、“沐浴”、“圣”等词,表达了对当今朝廷的称颂与感恩之情,语言得体而机智。训练3 研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

1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的?作者为什么扯起“孝”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义?品味本段第23两层课文,说说它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点拨3 以“伏惟”、“且”、“但”为转换文义的标志,分别从如下三个角度展开:A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B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谅解。C正面陈述刘之现状,是为“不能废远”的惟一原因。借“孝”来掩饰自己的观望之意,从而解除晋武帝的疑义。“凡在故老,犹蒙矜育”是指当时的一般情况,“况臣孤苦,尤为特甚”特指自己的特殊处境。孝既已及于一般,对特殊就更应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孤苦”一词承首段,又为下文“臣之辛苦”张本。“至微至陋”、“岂敢”等词委婉动人,至为恳切;“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更相为命不能废远”一组四字句,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全段反复表明心迹,叙说衷曲,解释“不能废远”的原因,情辞俱切,语言委婉流畅。【拓展延伸探究】知识拓展(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l一6题。何子平世居会稽,少有志行,见称于乡曲。事母至孝。扬州辟从事史,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人或问曰:“所利无几,何足为烦?”子平曰:“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飨白粲。”每有赠鲜肴者,若不可寄至其家,则不肯受。母本侧庶,籍注失实,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时镇军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