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三篇马说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4398371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短文三篇马说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短文三篇马说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短文三篇马说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短文三篇马说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短文三篇马说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短文三篇马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短文三篇马说(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短文三篇马说 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三篇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2.体会三篇短文各自不同的写法。3.掌握三篇短文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二、难点、重点分析1.难句译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世:世上、世间。然后,这以后。世上有了伯乐,这以后(才)有千里马。是马也,虽有安求其能千里也是:这、这种,也:语气助词,在这里表示语气的舒缓停顿,可译为“啊,虽:即使。能:能力,本事。才美:才能美质,指马的能力和长处。外见:表现在外面。常马:普通的马。安:怎么,哪里。也:语气助词,用于句末,和“安配合使用,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呢。这样的马啊,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本事,(却)因为吃不饱,力气就不充足,

2、(因而)出众的本额也就不能显露出来。想要它和普通的马一样(跑)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而入无之,又倍其力焉。而,连词,表示并列;之,代词,代上文老虎尖锐的爪牙;其,代词,它,指老虎。焉,语气助词,可不择。倍其力:使虎的力量成倍地增加。“虽猛必不胜:虽,即使;必,一定;胜,取胜。即使勇猛无比,也一定不能取胜。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其,代词,指上文说的“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可译为“他们;为人获,被人捕获,这里指被对手打败,他们被人抓获杀掉,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富者日:“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江而下,直到现在还没有去成,

3、你凭什么能去!2.?马说的论点是怎样的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分析: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就是本文的论点。提出论点后即举社会上“伯乐不常有以致干里马常遭埋没的客观现实,以证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接着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基本原因,是“食马者的无知,从背面论证了论点。第3段又揭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第二个原因使用不当。从另一个侧面论证了论点。者的真意在于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对在位者不能辨认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示了极大地愤慨。3.老虎为什么能够吃人分析:第一是力气大,第二是有尖锐的爪牙。从这两个条件看,老虎吃人或者人被老虎吃,是毫无疑问的。这是根据常理推断情况,很容易被人们所理解,所接受。

4、4.人又为什么能征服老虎分析:用比照手法写出老虎吃人的事不大见,人倒是常常能征服老虎。因为:人能动脑筋,亦即能用智慧;人能运用工具。把人具有的两个条件跟老虎相比,那是一百比一的事,人怎么能不征服老虎呢5.有了以上两段,文章的主题大体明确,又为什么有第3段呢分析:先把第1段中人被老虎吃的事加以解释;同时由此推演开去对那种只肯用力不肯用脑、只肯用爪牙不会用工具的人加以抨击,他们最终只能像老虎一样被人控制。6.?说虎这篇文章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发分析:要多动脑,不能死做;要多掌握科学技术,提高人的素质,提高社会竞争能力,不能因循保守,苦做死做。当然,在进行艰苦探索时做些必不可少的具体工作也是应该的,那

5、跟死做有本质的不同。7.?为学可分几个局部各局部的大意是什么分析:分为三段(局部)。第一局部(第l段),提出看法,表明为学难易的转化关键是“为。第二局部(“蜀之鄙有二僧到“富者有惭色),运用具体事例证明上述观点。第三局部(最后一段),总结上文,强调立志。8.(为学)作者对“为学是怎样看的又是怎样提出看法的“人之为学学之,那么难者亦易矣;不学那么易者亦难矣。作者通过两间两答(设问句)提出看法:为学难易的转化关键在于“为。每设问中都是先提出总说,然后从正、反两个方面作答。这样,比照鲜明,突出了“为对于“学的作用,表明了“难与“易的辩证关系。9.?为学说的主要是关于做学问的道理,为什么开头却从“天下

6、事写起因为“为学是“天下事之一,先写“天下事,强调“为之,那么难者亦易矣;不为,那么易者亦难矣的普遍性,这就决定了“为学也不例外。这是从一般到具体的表明事物道理的办法。用“天下事陪衬“为学,目的是论“人之为学。10.富和尚说了两次“子何情而往,语气和所叙述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富者第一次说“子何情而往,用问号表示他是不知而问,探询之中带有诧异的语气。第二次说“子何情而往,用的是感慨号,富和尚不相信究和尚“吾一瓶一钵足矣,就可以去南海。他说这句话,是叙述轻视和奚落的语气,富和尚前后说了两次“子何恃而往,意思虽有不同,但都表现他只迷信物质条件不相信精神力量。提问:“贫僧自南海还,“富者有惭色的故事结尾,

7、表明了什么它与表明作者的看法有什么关系从“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可知去南海是相当困难的,而贫僧仅凭“一瓶一钵,把愿望变成了现实;就有力地表明了“事在人为。富僧虽然条件优越,“犹未能也,证明本文写作意图并不在于论证论点,而是在论证过程中突出了“食马者的“不知马,作“天下事,“为之那么易,“不为那么难。故事虽未直接写“为学,但与“人之为学学之,那么难者亦易矣;不学,那么易者亦难矣的道理相通。这个故事是一个例证,作者用它来生动形象地证明作者看法的正确。三、教学过程设计(马说)(一)介绍作者、解题。板书课文标题?马说及作者韩愈的名字。韩愈(768824)字退之,南阳(现在河南南阳县)人,唐代驰名文

8、学家。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韩氏先人原是昌黎(今属河北)的大族,因而他常常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他的作品集叫做?昌黎先生集。他屡次被贬官降职,很受压抑。在文学上,他反对六朝以来华而不实的骄偶文风,主张复古,即在先秦两汉古文的根底上再创新开展,务去陈言,提倡散体。他的散文创作实践也体现了这种精神。他的散文气势雄健有力,条理畅达,语言精炼。他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剧烈,许多中下层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都怀才不遇。韩愈本人遭遇也是这样,因此他对埋没人才不但不满,而且加以揭露和抨击。本文便是他这类作品中的名篇之一。?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

9、说文体。本文是作者?杂说四首中的第四首,“马说这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二)简介伯乐相马的故事。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惨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谢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三)教师范读

10、全文,要求学生注意难字的读音,并且初步了解全文大意。提问: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答复后,明确:比喻人才。问:伯乐指的是什么答复后,明确:比喻识人才的人。归纳:本文就是通过千里马和伯乐,隐喻人才和识人才的人的。(四)指导学习课文第1段。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2.请同学们合上课本以后,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出示小黑板)相马抵骈死槽枥指名学生把注音写到黑板上,然后请大家翻开课文订正。请一位同学领着大家拼读上述拼音各三遍。3.教师补充讲解词义:伯乐善于相马的“相字怎么解释呢学生答复后,明确:观察,仔细地看。“相马就是仔细审视、察验马的优劣。抵,仅仅,只。骄死,骄,饼,并列。骄死,成双成对地死、一个

11、接着一个地死。槽,是放饲料的食槽;沥,是系马、拴马的马拥、马厩,这两个字合起来可以不分开解释,用槽流借指马食宿的整个环境,即养马的处所。介词“于,都可作“在字讲。介词“以,可以作“因为讲,如同上一课中“臣是以无情也的“以字一样。4.指名学生逐句读、译,再请其他学生补充或订正。5.教师归纳讲析。提问: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对马的认识学生答复后,明确: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就一般的马来说,应该是这样的情况。然而对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从普通的马群中辨认出来,只有一般对待,发挥不出它的特长来,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就没有千里马。在这里,识马就成为前提了。所以作者劈头就提出:“世

12、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连词“然后,表示两件事情的联系,后事续前事而起,没有前事就没有后事。世上先要有会相马的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第二句从背面承接上文,转入论述。本来千里马是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是经常有的。说明千里马多伯乐少。第三句的“奴隶人并非奴隶,指地位低下不识好马的养马人。因为没有人识得好马,即使有了好马,也只是交到他们手中一般地对待。“称,驰名、着称、知名。句末“也字表示陈说语气。全句说:因此即使有了好马,也只能在无识的养马人手里遭受屈辱,直到相继死在马厩里,可见由于没有伯乐,千里马只落得个平庸地默默无闻地死去的不幸遭遇。第1段大意:无识马者那么名马无名。全班齐读第1段。(五)讲读

13、课文第2段。1.指名学生朗读第2段。2.展示小黑板(反面)正音、析义(或辨形):粟s下从米,小米;栗l下从“木,栗子、栗树。食sh吃,食同饲,喂。见xin,同“现。是,此,这。且,副词,犹尚且。安,疑问副词,怎么。3.指名学生逐句读、译、再请其他学生补充或订正。4教师归纳、讲析:第一句:一天能跑干里的马,一顿有时会吃光一石小米。是说才能、本事特殊,食量也特殊。由于没有识马的人,只由喂马的将它一般地喂养,便显示不出它的特殊本事来。“而字连词,表示顺接,联系“不知和“食(喂)两个动作。不懂得它能一天跑上千里而一般地喂它。“也字表陈说语气,“是马也,“也字表句中语气的停顿。“且欲,应译作:而且想要跟

14、普通马一样尚且不可能到达,又怎么能要求名日行千里呢提问:跟常马一样都达不到,岂不是千里马不如常马了吗答复后明确:通常数量的喂养,常马吃饱了而千里马远没有吃饱;没吃饱的当然比不上吃饱的,本事自然发挥不出来。这正是表明,于千里马喂养不得法,便无法显示它的本事。第2段大意:无识马者那么千里马无法日行千里。全班齐读第2段。(六)指导学习课文第3段。1.指名学生朗读第3段。2.指名学生读、译第3段。3.教师归纳、讲析:提问:“策之“食之“呜之是什么句式学生答复后,明确: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问:这里的三个“之字,用法是否一样学生答复后,明确:前两个“之,代词,指手里马,分别作动词“策(驱使)、“食(喂)的宾语。第三个“之却不同:它可以不用,用了只起调节育节的作用,如同我们在第一册中读到的“久之的“之一样。(见蒲松龄的?狼,这里“鸣是(马)鸣,而不是鸣(马)。句式整齐而又灵活富于变化。下面,执“策的“策是马鞭子,名词。“临之,面对着它(千里马)。三个“马字,都是指千里马。“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