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认识锐角、钝角》教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4393794 上传时间:2024-02-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上:《认识锐角、钝角》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二上:《认识锐角、钝角》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二上:《认识锐角、钝角》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二上:《认识锐角、钝角》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上:《认识锐角、钝角》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上:《认识锐角、钝角》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上:?认识锐角、钝角?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 ,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 ,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和比拟等数学活动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 ,增强学生用数学思想认识事物的意识。3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感受数学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标解析: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 ,是基于学生刚刚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的根底之上。通过在学生熟知的情境中展开探索 ,在动手操作中认识、判断锐角和钝角 ,进一步拓展完善对角的认识 ,为以后学习三角形的分类等知识打下根底。教学重点: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难点:理解锐角、钝

2、角和直角的特征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尺、活动角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铺垫导入一在生活中找角。1课件出例如5:在图中 ,你能找到哪里有角?2根据学生汇报 ,在上图显示描出六个代表性的角。2个直角 ,2个锐角 ,2个钝角二在交流中复习。角是由什么组成的?怎样判断直角?三在问题中引入。1课件演示:从例5实物图中抽取刚刚描出的六个角。2引发思考:这些角长得一样吗?你能根据它们的特点分类吗?【设计意图:从生活实物中找角 ,再从中抽象出角 ,既是对旧知的复习 ,又能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 ,引起学生注意 ,并引发思考 ,为下一步探究指明方向。】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一交流汇报 ,感知特征。1小组讨

3、论:这些不同的角 ,你按什么标准分类?说说分的理由。2全班反应 ,交流分法。方法一:按是不是直角分为两类。方法二:按角的大小分为直角、比直角大的角和比直角小的角三类。二分类验证 ,体验特征。1验证直角。指导学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进行正确的判断。2验证比直角小的角和比直角大的角。明确方法:像这两类角有时用眼睛就能分辨它是属于哪一类角的 ,就不需要三角尺去验证。【设计意图:从直观感知层面入手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给角分类 ,交流分类的理由并概括每一类角的特征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接着以三角尺上直角为标准 ,验证判定角的类别 ,直观、形象 ,使学生真切体验到三类角的特征及

4、相互关系。】三归纳整理 ,认识特征。1自主命名 ,发挥想象。像你们这样按照大小把角分成三类 ,其中这一类有它特定的名称叫直角 ,其余的两类角你们想不想为它取个适宜的名字呢?2明确概念 ,点明课题。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其实人们已将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 ,比直角大的叫做钝角。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锐角和钝角。3比拟大小 ,深化认识。1用活动角拉一拉 ,能拉出哪些角?得出方法:把直角的开口拉大就成钝角 ,反之把直角的开口缩小就成锐角。2揭示规律:锐角直角钝角【设计意图:在上一环节的根底上 ,让学生自主命名、自由做角 ,在活动中对三类角的特征及相互关系有了更深刻认识和理解 ,同时为学生提供充分思维和更

5、多探索的空间。】三、稳固新知 ,理解运用一连一连1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2题。2独立完成 ,集体讲评。二找一找1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第9题。2独立完成 ,集体讲评。3小组合作:找一找身边的角 ,并说一说分别是哪类角。三画一画1学生独立画一个锐角、钝角和直角。2同桌交流:说说画法 ,相互判断画得是否正确。四演一演1自由表演:用身体的四肢动作表示角。2汇报表演。这是趣味性的练习 ,学生只要做出动作根本符合三类角的特点就可以 ,不需要用直尺去比。五想一想1找出下面三角形中直角、锐角和钝角。教材第44页第10题2思考: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从三种三角形角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上分析。【设计意图:通

6、过形式多样、由浅入深的练习 ,学生不仅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更为透彻 ,也为以后学习三角形的分类作好铺垫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课堂中学知识 ,感受数学的内在美。】四、梳理反思 ,拓展延伸一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二到生活中找角 ,并向你的家人和同学说一说各是什么角。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稳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7、、思维能力等等,到达“一石多鸟的效果。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拟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力,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为难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方案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8、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开展。【设计意图:此环节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 ,又能将数学学习从课内延伸至课外 ,使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练说 ,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 ,听得准确 ,才有条件正确模仿 ,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 ,注意听说结合 ,训练幼儿听的能力 ,课堂上 ,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 ,我对幼儿说话 ,注意声音清楚 ,上下起伏 ,抑扬有致 ,富有吸引力 ,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 ,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 ,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 ,抓住教育时机 ,要求他们专心听 ,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 ,培养幼儿边听边记 ,边听边想 ,边听边说的能力 ,如听词对词 ,听词句说意思 ,听句子辩正误 ,听故事讲述故事 ,听谜语猜谜底 ,听智力故事 ,动脑筋 ,出主意 ,听儿歌上句 ,接儿歌下句等 ,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 ,轻松愉快 ,既训练了听的能力 ,强化了记忆 ,又开展了思维 ,为说打下了根底。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