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智能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4392274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智能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智能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智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智能(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智能“以学生为本”的实质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教育观念,教师应具有:1.发展的学生观教师创新的阵地在课堂,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把学生看作知识的建构者,学习是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理解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个性特征的人,尊重学生本位、学生主体、学生个性。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得以发挥,性情得以陶冶,个性得以发展。2.正确的教材观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重新认识教材,要把教材看作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和中

2、介。3.共建的课堂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要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的发展性教学,实现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新的教学观要求:教学是需要智慧,须要根据教育对象的需求灵活调整教学活动的过程,需要教师的理论修养,经验积累以及灵活的技能。教学也不只是转化课程内容以达成学生学习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构建知识的过程。课堂是师生开展多种活动从而建构知识,探究真理,发展能力,交流沟通,陶冶情操的地方。4.合作的教学活动观牢固树立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观回归教学的本质:“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

3、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新课程强调教学应当关注人,关注每一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二传手,而是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不再是“以本为本”,视教材为“圣经”的信徒,而是回归生活,回归儿童。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拥有者转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服务者;从权威者、训导者、管理者转向引导者、激励者、服务者;从课程实施的被动者转为课程实施的研究者。教学过程成

4、为知识的自主构建过程,同时应该是师生对话、交流、合作的过程。5.发展的评价观质量,不仅仅是指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还包括过程与方法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效果。评价,不再是强调“甄别”与“选拔”,而是强调“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改进教学实践,创造适合于儿童的教育”,教师要能够主动地顺应现代教育发展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观、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等诸多现代教育观念的树立,是时代和社会对教师提出的客观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社会知觉、判断等心理过程,决定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也是教师自身成长的支撑品质,评价是促进师生发展的一个途径

5、。研究“评价”,探索“发展性评价”的操作要领: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评价应该充分注重过程的客观标准,以此关注真实任务的解决,强调知识的实用价值;评价的标准应多样化,因学习者、学习环境、学习内容而区别对待。为此,教师要实现六个转变:一是教师的职业观,要从做“教书匠”式的教师,向承担“作为一个教育家所应负的使命”转变。二是教师的教育主体观,要从以师为本转向以学生为本。三是教师的师生关系观,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为师生是伙伴关系、朋友关系。四是教师的教学观,要从“为教而教”转为“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须要教”。五是教师的责任观,要从为学生升学负责,转变为对学生的一生负责,从为学生的学习、升学做规划,转变为“为学生的一生做规划”。六是教师的成才观和发展观,要从一次性拿到资格证书可以当一辈子教师,转变到当一个好教师必须终身学习。因此,教师的价值体现,从主要在于拥有知识,转向知识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