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探讨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4386674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探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探讨【摘 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角色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适应新时期的新要求,转变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本文从教师与学生,教学与研究,教学与课程,学校与社会等四个关系分析对比以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关键词】:新课程,教师角色,探讨我国从2001年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新课程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中小学教师要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新课程倡导一种课程共建的文化,需要教师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角色

2、”。因此,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是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的必然要求,新课程的实施,也迫切要求广大教师加强学习、进修,对自己的角色重新认识、定位。一、建国以来我国教育观念和教育理念的嬗变建国后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几次重大的转变,从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地位和学生学习方式为标志,共经历了四个阶段:教师带着教材走进学生教师带着学生走进教材学生带着教材走进教师学生带着教材走进世界注入式教育狩猎式教育引导式教育开放式教育接受型客体被动型主体主动型主体开放型主体19501980- -19811990-19912000 - -2001年后从以上可以看出,实施新课程改革前,虽然提倡学生为主体,但从教师与

3、学生的地位和学习活动过程来看,从根本上说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2001年后我国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最重大也是最根本的变化,那就是将学生看成为“独立的、开放的、发展的”人,以学生的发展为第一位,一切教育教学活动要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教育观念的变化内化为教育理念的变化,新课程所蕴含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人文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折射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要努力改变长期以来“学科本位”、“智育第一”、“升学为主”的教育模式,促进整体上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实现三维教学目标。二、新课程理念对教学活动中教师角色的影响

4、传统的课程标准强调几个统一,即:统一内容,统一考试,统一的教材、教参、统一的评价标准。与此相反,新课程则呈现出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如:教学结果的不统一,教学对象的不统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的不统一,目标评价的不统一性。这些不统一性直接决定了教学活动的变化:表现方面传统教学过程新课程下的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的活动教师中心学生中心学生发展的关注范围单方向发展多方面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状态接受学习探究式学习学生的学习反应被动反应有计划的行动学习活动的内容基于事实知识的学习批判思维和选择、决策教学背景孤立的人工背景仿真的、现实生活中的背景教学媒体单一媒体多媒体信息传递单向

5、传递双项交换三、新课程理念的“四个转变”新课程在教学理念当中发生了重要的变革,即“四个转变”(一)、从“教本”到“文本”旧课程是让学生记住教材、掌握教材,新课程则把教材转换了,教材不再是唯一的,它转换成了“文本”,既有文字的也有图像的,也有现实世界中活生生的。(二)、从“分等”到“平等”过去老师的目光总会逗留在优等生身上,忽视大部分中差生的发展。如果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是大写的人的话,那学生就是平等的,这需要老师创造一种良好的交往环境。(三)、从“设计”到“涌现”以前整个课堂就是一场教案剧的演示,从头到尾都已经事先设计了,老师往往会忽视在课堂中涌现出来的“突发事件”。而“突发事件”恰恰是

6、鲜活的课堂的写照,是新课程中出现的一种涌现的、动态的、生成的课堂。(四)、从“授受”到“对话”原来老师居高临下,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对教师的“教”只能被动地“学”,而新课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进度、学习结果,即实现学习上的“平等对话”。从以上教学活动的变化可以看出,新课程环境要求教学活动要创设和营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创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因此要求教师要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塑造自己的新角色。四、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定位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新课程要

7、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实践中学习。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努力扮演好以下角色:(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是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首先,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传统的地位被动摇了。其次,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经

8、动摇,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职能也变得复杂化了,不再是只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 2、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新课程要求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对学生一生的发展负责,因些一方面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应注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二)、从教学与研究

9、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再不加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实施新课程的保证。(三)、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

10、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为此,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学校、在课堂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课程能力。 (四)、从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社会开放型的教师 当教学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的时

11、候,教学就不只是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而更是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教学,是越来越广泛地同社会发生各种各样内在联系的教学。一方面,学校的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引导并参与一些社会活动,尤其是教育活动。另一方面,社会也向学校开放自己的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正在走向终身教育要求的“一体化”,学校教育社会化,社会生活教育化。教师的角色必须从仅仅是专业型教师、学校型教师,拓展为“社会开放型”教师。教师角色是开放的,教师要特别注重利用社会资源来丰富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意义。 五、转变观念,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成为教学活动的

12、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以及教育教学的反思者、研究者。教师的角色变得多元化,相应地要求教师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一专多能的能力和优良的人格,这是教师作为指导者的先决条件。为此,教师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格,要求教师把自身知识的更新视为一种责任,使“终身学习”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更新知识结构。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知识的容量越来越大、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这就要求教师彻底改变“满桶水”的观念,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不断地多渠道、多角度获取新知识。(二)、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教师思想观

13、念的更新,既要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又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教师更要认识到:在未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工具库。(三)、更新心理观念。到了信息时代,学生获得教育信息的渠道是多元化的。有时学生获得的信息可能比教师快,比教师多。所以这时的教师在学生面前没有了绝对的权威,教师与学生在人格是平等的,教学活动中必须放下架子,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索,不要怕被学生问住,有错就改。这是教师在心理上

14、必须要接受的事实,教师只有在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四)、提高施教能力和对课堂教学的掌控能力。1、教师要提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要求教师掌握计算机工具,用感性、生动的情境分析代替枯燥乏味的言语说教。2、教师要提高课堂的掌控能力。要建立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参与学生的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准确地了解学情,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调整教学计划,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体现了新课程体系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建立

15、起新的“学习共同体”,倡导合作学习。新课标的本质是在“交往”中放下老师的架子,以商量的口吻与学生平等对话、沟通,和学生合作共同讨论研究,成功的完成学习任务。总而言之,新课程下的教师,不能再是“演员”,而应成为“导演”,真正发掘的应该是学生的“表演才能”。只有如此,教师才能真正转变角色,我们的基础课程改革才能取得成功。【参考文献】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张华义.新课程理论讲座 R,20083.钟启泉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4.李湘蓉,薛根生,佘同生.我们就这样实施新课程M科学出版社,20065.王牧华,靳玉乐.生态主义课程思潮引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6.郭元祥.课程观的转向J.课程教材教法20017.林一钢,周军强.论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素养J师资培训研究2002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Z教育科学出版社9.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人民日报,1998-12-2510.李卓奇,潘厚江.互动新课程M国家行政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