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考试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4384583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9.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理论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育理论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育理论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育理论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育理论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理论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理论考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教学的一般任务是: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其中)思维力是 核心;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二).我国中小学教学原则及运用 (1)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 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正确选 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重视运用语言直观。(2)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 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2、,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 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 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3)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 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入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贯彻巩固性原 则的基本要求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重视组织各种复习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4)循序渐进原则, 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

3、逻辑思维 能力。贯彻循序渐进的基本要求是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5)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 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的区别的教学采取的 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 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

4、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补充必要 的乡土教材。(三)教学方法1. 教学方法概述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教学目我和任务的要求;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 个性特点。2中小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和实验法等。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 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可分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谈话法,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 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

5、的方法。(谈话法特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 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 辩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 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练习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 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时的某 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心理学1.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5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

6、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自我实现作为一咱最高级的需要。2增进记忆的方法有:直观形象法;图表法;谐音记忆法;归类比较法;联想法;歌诀法。3.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教师应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学生应明了、理解观察的目的和意义。 要有充分的观察准备,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制定观察的计划。在观察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的培养学生的 良好习惯。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论文。4.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增强创造意识。保持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加强发 散思维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想

7、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5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注重学生早起能力的培养 加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新课程1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2.一般来说,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臵作业。 3.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4.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根本任务是遵循教育规律和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促使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5. 课程标准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

8、程的基础。6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针对性7.新课程主张课堂让学生至少有2/3时间的活动。&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9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10. 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1. 我国古代论语中提出的“温故而知新”教学要求,体现了(巩固性)教学原则。12. 学生学习的两种基本访求:接受性学习、发现性学习。13.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更是一节课的录魂。14. 教师反思的方法:撰写教育日志、撰写教后记、网络教研与反思。15. 简述党的教育方针。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

9、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6. 新课程对教学方式的具体要求: 1.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研究者、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2.教 学环境的转变: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一个和谐、轻松、融洽、愉悦、宽容的课堂气氛。3.教学 内容的转变:一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宽学习视野;二是让“知识生活化”;三是开发课程。4教学方法的转变:提倡启 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填鸭式”教学。5学法指导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6.评价方式的转变。 总方针:以学论教。在评价方法上,要求

10、把质性评价方法和量性评价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描述和记录学生全面、和谐、 持续发展的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评价方法上,不以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而采用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开放 性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情境测验、学习日记、成长记录袋、表现性评价等。17.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作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 到的具体指标。(它具有法守的性质,是教育管理、教材编导、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直接依据,评估与考试的依据,必须 按照课程标准推进教学改革。)案例 1 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赞美的微笑,都会为孩子的生命注入无穷的动力,甚至

11、为他的一生奠基。 一次美丽的误会”,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态度,这份“特殊的礼物”在孩子的美好心灵里是一份至高的荣誉,这份荣誉也将 一直激励着他,成为他前进的动力。新课标中强调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这种新的评价倾注了更多的情感 与人文色彩。这样 一种发自内心的评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案例 2:教师用评语的形式给予学生评价,这是充分发挥质性评价的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之处,体现了教师对 学生的尊重和鼓励,使评价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起点。案例3:三个原因:第一是王老师“身教”不利,没有“身教”,“言 教”就显得苍白无力。“身教”即可以增加“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而且还能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细微的、不易觉察

12、的 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只有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把自己置身于“榜样”和“镜子”的位置,事事从自我做起, 才能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第二是言教不服。“言教”必须以理服人,否则无教育可言。学生中出现问题,一味的“管、卡、压”,固然不行,只有言之 以理,以理服人,才能达到教育效果。否则一切教育都是徒劳的。 第三是心教不诚。教育不过是为了不让学生弄清楚什么 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什么地方,怎样去改正,而不应该把学生的错误化成 给学生的理由。如果这样学生会产生对立 情绪,对教师产生戒备和反感,甚至会“背道而驰”。由此可见,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抱着关心、帮助、谅解、鼓励 的态度,用“

13、心”去爱学生,让学生明白老师是爱你,才教育你”让学生感到你的“爱心”和“诚意”,乐于接受你的教 育,才会有效果。案例 4:一是对学生现在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能力高低、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特长等有一个准确 的评价。二是在完成学校统一教学要求并达到基本培养规格的同时,有所选择和有所侧重地制定进一步加强某方面基础,扩 充某方面知识和发展某方面能力的计划、调整、优化已有的知识。三是按照既定计划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四是在实践中能 不断修正和调整学习目标。案例会了,可以“不听问题:当学生不愿听时,怎么办?这时如何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我认为课堂上提倡教学民主非常重要,师生之间的“换位思考”是协调师生关

14、系的关键。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敞开心扉,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只有走进他们,深入其中,知其所想,给其所需,站在学生 的角度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教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才是学生最为欣赏 的。学生不愿意听就不能强行他去听、案例老师,让我们自己来问题: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什么?请你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参考答案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适当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实践。而不应该用条条框框的模式去束缚学生的创 造力,更不应该让孩子按教师的思维、想法去行事。要让孩子自己去行动,作一个智能人,开发潜能,追求独特案例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

15、,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 师生互动。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参考答案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 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 维的表现。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 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

16、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三、教学建议(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1、案例“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 ”老师 和蔼地问:“为什么呢?” “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 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