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在园与在家行为表现差异的因素研究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4379693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在园与在家行为表现差异的因素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幼儿在园与在家行为表现差异的因素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幼儿在园与在家行为表现差异的因素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幼儿在园与在家行为表现差异的因素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幼儿在园与在家行为表现差异的因素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在园与在家行为表现差异的因素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在园与在家行为表现差异的因素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幼儿在园与在家行为表现差异的因素研究摘要 随着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在家和在幼儿园表现不一样,儿童的行为表现是由环境与儿童共同决定的。在相似的情境中,他们更容易表现出较为一致的行为。情况要从环境、教育方面来探讨。即不同的场合会产生不同人格,从而提出幼儿在园比在家里的行为表现差。 关键词 幼儿;幼儿园;行为表现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我平时对身边的一些小孩子的观察发现,他们的一些言行举止在家与在幼儿园是非常不一样的。我一直想知道,他们会有这样的表现差异的因素究竟是什么呢?到底是一个老师的教育影响了孩子还是父母在家的教育影响了呢?抑或是环境差异呢?二、幼儿的两面性 一般来讲,人都会有两面性,这是人性

2、的弱点。幼小的孩子也表现出这样的两面性,其原因主要是: (1)幼儿园与家庭的要求不一致造成的,家长对孩子迁就放任,没有建立明确的教育规则,孩子就得过且过了; (2)家长的两面性直接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有的家长不自觉地在孩子面前说某些家庭成员的话,当面一样,背后又一样。孩子最喜欢模仿,他并不知道这样做不好,在这样的环境中习惯就形成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开始出现模仿、自我意识、自我评价的能力。从而也逐渐增长了用与社会期待相一致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行为的能力。随着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在家和在幼儿园表现不一样,儿童的行为表现是由环境与儿童共同决定的。在相似的情境中,他们更容易表现出较为一致的行为。情

3、况要从环境、教育方面来探讨。三、具体问题分析 人的两面性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人也没有完美无缺的,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和不足;孩子之所以会出现在家和在幼儿园表现不一样的情况,这使人想起了一则典故:桔子长在淮河以南很甜,长在淮河以北却很酸,本是同一种植物,结果却不一样,这是因为气候、环境不同罢了。那么,同样一个小孩,在幼儿园很乖,回家却不乖了,这也要从环境、教育方面来探讨才行。一般说来,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比家庭优越,老师受过系统训练,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可以模仿学习等,作为家长,只要能扬长避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同样可以创造出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一)不同年龄的孩子在

4、园与在家的行为表现 在实习期间我遇到过一个小班的孩子,他性格开朗、爱表现、手舞足蹈户外活动时,很好动,喜欢跳来跳去。在父母身边时,不敢于表现自己的想法。大部分的事情不敢说,但他会站在老师身边,等老师问他需要什么。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喜欢和比自己大的朋友、成人玩。不是很喜欢与小朋友玩,不会主动提出与小朋友玩。喜欢和周围的人说话。很少主动与周围的人说话,当别的小朋友说他感兴趣的话题时,也会兴奋的说上几句。睡觉能安静入睡,不用大人哄,入睡相当安静,是最让老师放心的一个。吃饭都是自己吃,不用大人喂,吃得也很干净,表现得安静、干净、专注。 还有一个中班的孩子,性格孤僻,爱发脾气,不顺心时表现得嘟起小嘴,

5、她会嘴巴一噘,就不说话了。一日生活基本上没什么大的问题,但有时需大人引导,不能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要老师去问她是否需要。比较懒,不爱运动,常常偷懒,在练操时,老师请自己练习,常常看见她在一旁偷懒。吃饭表现时好,时坏。到睡觉时间了,她有时候能安静入睡,但基本上要老师哄着入睡。能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这是让爸爸妈妈最自豪的一件事;比如:妈妈买了一本锻炼儿童智力的书,她可以玩整整一天。 从上面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对同一个幼儿在家与在幼儿园所表现出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社会交往、自理能力等方面的观察,有些孩子的父母与老师报告的内容基本一致,有些在某些方面一致,某些方面不太一致,还有些孩子的父母与老

6、师报告的内容在很多方面都不一致。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行为表现是由环境与幼儿共同决定的。在相似的情境中,他们更容易表现出较为一致的行为。在约束性低或必须顺从的压力小的情境中,幼儿行为的相似性要高于在那些受到严格的行为规范约束的情境中的表现。(二)幼儿在园与在家的表现差异 经常有家长反映:孩子在家爱说、爱笑、爱打闹,在幼儿园里却不爱说话、不爱发言、不爱回答问题;孩子在幼儿园自己穿衣服、自己喝水、什么都自己干,在家里什么也不干;孩子在幼儿园里特听老师的话,在家里我们说什么他都好像听不见;孩子在幼儿园和在家里的表现很不一样,的确让家长苦恼,本来在幼儿园表现很好的孩子,家长却说在家很“淘气”、“不听话

7、”。 1.环境差异 孩子之所以会出现在家和在幼儿园表现不一样的情况。使孩子的行为有了“两面性”,幼儿在园与小朋友生活在一起,幼儿之间有榜样作用,而且每个幼儿自尊心很强,同伴在一起,谁也不甘落后,尤其是当老师表扬某个幼儿时,就会激起其他幼儿的表现欲,在老师的正确引导、积极鼓励下,又有同伴的影响,幼儿在园表现的都很出色。在家里就不一样了,由于父母教养、教育方式的不当等原因,使孩子在家时任性、撒娇,家长说什么也不听。相反,有的孩子由于内向、不善交往、集体面前就不敢讲话,而在家里同父母一起时,有说有笑,好像变了个人,其实这都与孩子生活的环境有关。 其实家庭和幼儿园环境的要求与孩子的气质相匹配,孩子在两

8、种环境中会表现更一致。比如,外向的孩子比内向的孩子爱交际,不管在家或在幼儿园他都喜欢寻求伙伴,更有活力,容易建立合作关系;外向的孩子对比内向的孩子更敏感,得到父母或教师的表扬后,喜形于色,从而会得到更多积极反馈。而内向的孩子不好交往,较被动,更容易接受社会禁忌,更容易受到惩罚的影响,在熟悉的环境中比在陌生的环境中表现更自如,在压力小的环境中才智发挥得更好,当家庭和幼儿园环境差别较大时会表现出明显的不一致,而在儿童自由选择的环境中,其行为特点则表现得更真实。对同一个幼儿在家庭与幼儿园所表现出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社会交往、自理能力等方面的观察,有些孩子的父母与老师报告的内容基本一致,有些在某些方

9、面一致,某些方面不太一致,还有些孩子的父母与老师报告的内容在很多方面都不一致。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行为表现是由环境与儿童共同决定的。在相似的情境中,他们更容易表现出较为一致的行为。在约束性低或必须顺从的压力小的情境中,儿童行为的相似性要高于在那些受到严格的行为规范约束的情境中的表现。儿童在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社会交往、自理能力等方面表现的一致性也有不同。比较孩子在高兴时的表达方式,以及兴趣爱好的表现时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孩子在家和幼儿园的一致性都很高,因为积极的情感表达和兴趣爱好总是会受到父母和老师鼓励的;而在不顺心时的表现和想要什么是否敢说,以及社会交往方面,因为更多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和压

10、力,有些孩子在家和幼儿园就不太一致,似乎在幼儿园更收敛或拘谨些,像摔东西,不理人,与父母作对、发火、哭等行为多数是冲着父母来的,这表明孩子已经有能力区分哪些行为在老师那儿是无法奏效,甚至还会遭到惩罚和同伴的嘲笑或拒绝。在生活中,孩子们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塑造,他自身在行为塑造和人格发展中同样是主动的创造者。2.家长原因 我觉得家长应要身教重于言教,在为人处世上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对孩子教育的问题上要坚持原则,善于诱导。很多时候,行为发生在孩子身上,问题却在家长身上。家长的教养态度、教育行为影响着孩子的发展。有的家长要求孩子早早睡觉,自己却看电视到很晚;家长要求孩子不能挑食,自己却挑三拣四

11、类似的现象很多,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却没有做到;或家长的态度,或方式不恰当,导致孩子在家与在园表现不一样。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加。家长出于对幼儿园和教师的信任,将孩子托付给我们,双方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这时如果老师以一种平等友好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将家长视为朋友,尊重家长的意见,虚心听取家长的建议,乐意与家长交谈,那么老师与家长的关系就会比较融洽。如对爱挑剔的家长,老师不能简单地敷衍了事,更不能置之不理,以消极的态度对待之,老师应尽量满足家长的要求,主动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的表

12、现,对“多事儿”的家长,老师要以一颗平等而细致的耐心来对待家长的挑剔,以宽厚的胸怀来接受孩子家长不同的意见,以积极的态度和方法来改变家长的埋怨,对总不放心孩子的父母,老师要主动帮助其调整好教子的心态,请家长来园看半日活动,向家长推荐有关家教方面的文章,经常性的其家长约谈。向家长介绍其进步的地方,生活上要细心观察记录一天的表现,如吃饭睡觉喝水游戏等及时向家长交流,也可婉转地请家长将他要说的事写在纸条上,早上及时交给老师,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介绍一些正确的育儿观念和方法,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是双方的,但老师是专业人员,在与家长沟通中更要主动些,只要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原则,真诚地与家长交流,尊重家长

13、平等对待家长,家长都能积极支持老师的工作。四、幼儿在家和在园的“两面性”行为 (一)家长要懂得在家要约束自己的行为 处处给孩子做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要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家长就可以说话不算话,或只要求孩子自己却做不到。 (二)教师和家长相互配合,淡化孩子的“两面性”行为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孩子,双方要及时互通信息,对孩子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及时鼓励与肯定。如孩子自己穿衣服了、在幼儿园里敢于发言了等都要给予及时肯定。五、 小结 我们希望孩子在家和在园的行为表现能有较高的一致性,尤其是在我们非常看重的一些积极品质方面,如乐观、友善,尽责,善于交往,敢于表达,独立性强等,但事实上由于很

14、多行为是人与环境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有时候我们不会对所有的情境做出相同的反应。幼儿正处在人格发展的早期,行为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有时在不同场合表现出行为的不一致是可以接受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当个性的花纹逐渐在儿童行为中凸显,并成为较稳定的行为倾向时,行为不仅具有跨时间的稳定性,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也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文献资料 1 郑福明,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2 李季湄,肖湘宁 著,幼儿园教育 3 侯莉敏 著,儿童的生活与教育.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0 4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大卫.科恩

15、. 天性遗传如何影响孩子的性格. M.王大华,周晖,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6任宝玉,王小波.家庭教育环境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调查研究.2002 7方晓义.怎样做父母. 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8寥建东.家庭教育社会学. M南京:南京师大出版社,1992版 9 刘剑玲.幼儿家庭教育新观念.幼儿教育, M 2003年版 10 关颖.父母教育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心理发展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11 梁雅珠.给孩子一个绿色的家庭.学前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 12 黄悦勤,王玉凤,刘宝花父母养育方式与幼儿感觉统合关系的初步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4) 13 曾琦,卢咏莉父母教育方式与儿童的学校适应心理发展与教育(京),1997年第2期 14 关颖等父母教育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年第4期 15 季成钧主编.家庭教育学.南方出版社,1998年4版 16 魏燕.幼儿问题行为的家庭原因分析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18(3). 17 袁爱玲,吴楚琼.幼儿行为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