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437967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具预备 生字卡片,搜集丰子恺先生的相关资料。 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留心生活、擅长观看、勤于思索,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发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

2、所短的道理。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外形,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日来读读课文手指,看写了什么。板题:手指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相互解答不懂的词语;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板书填空题,让学生查找出答案。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势,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自主学习,思索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沟通,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指出每根手指的特长和短处: (1)大拇指:短处:姿势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洁,只有一个关节;特长: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势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特长: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简单、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与,实际并不出力;特长: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美丽。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力量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特长:体态秀丽,秀丽得意,在丝竹管弦、舞蹈上力量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依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

4、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终一个自然段,思索: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知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全都,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气,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3、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把全班分成六个小组,其中五个分别演五根手指,绽开五指争功的辩论,每组重点说自己的好处,批判他人的缺乏,另外一组当裁判组,最终说说其中蕴含的道理。 4、你觉得喜爱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5、你情愿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板书设计 大拇指:不美,最肯吃苦 食指: 不窈窕,工作简单 根根团结有力气 中

5、指: 养尊处优,工作略为扶衬 无名指和小指:秀丽得意,力量薄弱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 一、朗读 1、教师将课文抄在黑板(或小黑板)上,学生边听教师范读课文,边领悟如何停顿与断句。 2、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重点是断好句,到达正确流利地朗读,朗读停顿是: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 二、猜读 1、对比课文后的解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文意,先默读思索,自己说一说,再分小组相互说一说,最终在全班

6、说。教师准时赞扬擅长理解的同学,鼓舞大胆试说意思。 2、 小结方法:把解释的字词意思放在句子中,逐句读懂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三、对读 1、翻开书,自由朗读课文与译文。 2、两人一组,一人读文言文,一人读译文,逐句对应读,读错一句译文就让对方刮一下鼻子;分男女生全班对读。 3、同桌相互用自己的话叙述这个故事。 4、 小结方法:在借助解释读懂句子意思的根底上,通过译文可以使我们理解得更精确一些。译文不是直接翻译文言文,它适当增加了词语和句子,显得更通顺、更连贯,整体意思更清晰、更通俗易懂。我们在理解文言文意思时也可以采纳这种方法。 四、悟读 1、学生默读,提出自己的疑问,鼓舞提出有价值

7、的问题。师生共同确定探究沟通的重点:从关尹子教射箭这件事情中悟出了一些什么道理? 2、全班沟通: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联系自己学习与生活中的事例多角度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说,鼓舞独特的见解。对学生的沟通不必求全、求深,只要说出自己的感悟就行。如:学习本事要刻苦,要敬重教师;学习本事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弄清晰缘由与道理;学习、做事要把握规律,不能违反规律;教师教学生要擅长点拨,要启发学生思索与实践,等等。 3、 小结延长: (1)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列子说符这本书的学问。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对课文结尾的理解。课 文原文结尾处有一句:“非独射也,为国与身皆如之。”(出示这句话)意思是说

8、:不但是射箭,而且治理国家以及自我修养,都要像这样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把握规律,不违反事物进展的规律。 五、诵读 自由朗读课文,加深理解与感悟。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背诵课文或背诵教师供应的古代格言名句。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教师。 3.熟悉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养,是追求真理所需的珍贵品质。 课前预备: 教师查阅、收集关于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故事、文章。 教学过程: 一、回忆前文,导入新课 在前几课文的学习中,我们熟悉了一

9、位位不怕困难、苦战攻关、擅长发觉、极具科学的科学家。今日,我们再来熟悉一位极有共性的科学课教师怀特森先生。他是心目中最好的教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最好” 1.默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教师”?划出课文的中心句。(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迷信书本、也不要不迷信权威。) 三、读议结合,深刻理解“最好” 1.用哪些事实说明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教师? 2.教师在读这课文时,也不禁被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你喜爱这样的教师吗? 3.怀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划、议) 四、回归整体,

10、加深对科学的熟悉 1.古今中外,擅长发觉问题并讨论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知道哪些事例?(二年级学的画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给戴嵩指出错误的小牧童;四年级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敢于挑战权威的伽利略等。) 2.结合本单元前三课文,谈一谈你对科学又有了哪些熟悉? 五、拓展阅读,迁移延长 1.阅读嗅苹果,读后沟通自己的体会。 嗅苹果 学生们向苏格拉底请教:怎样才能坚持真理? 笑容可掬的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随后取出一个苹果。他用手指捏着,渐渐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留意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哪位同学闻到

11、了苹果的气味儿?” 有一位同学举手答复:“我闻到了,是香味!” 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渐渐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嘱咐:“请同学务必集中精力,认真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从讲台走到学生们中间,让每一个学生再嗅一嗅苹果的气味。 经过三次“嗅一嗅”之后,除一个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起了手,都说闻到了苹果的香味。 那位没举手的学生环顾四周看了看,觉得肯定是自己错了,于是也随波逐流地抓紧举起了手。 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特别圆满,这是一枚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自觉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灯

12、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喧闹、喜庆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挨次,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盛大和喧闹,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尝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挨次、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具预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收集有关春节的习俗、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词,读准字音。 2、自由读课文,说

13、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课时 一、童谣导入,提醒课题。 1、出示动漫童谣童谣,自己读读: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这首童谣写的什么内容? 2、提醒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沟通汇报。(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头,到正月十九完毕) 三、细读鉴赏,感受春节。 1、默读全文,思索课文为我们详细展现了北京春节哪些喧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爱其中的哪几幅。 2、小组研读。 出示研读提示: 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反复读一读,划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小组内朗读自己喜爱的段落,沟通自己的感受。 依据小组沟通的状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 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四、品读课文,体会过年的气氛。 1、指导品读“腊八”,播放课件,自由朗读描写“腊八”的语段,边想一想: 、腊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