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又名豆角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4379121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豇豆又名豆角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豇豆又名豆角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豇豆又名豆角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豇豆又名豆角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豇豆又名豆角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豇豆又名豆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豇豆又名豆角(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秋延后种植是指在北方秋天以后不适合在露地栽培的植物品种的时候在大棚或 者温室内栽培,属于反季节栽培的一种形式,此外还有春提前栽培,越冬栽培等 延后栽培(delayed culture )为了满足某种目的的需要,将花木、果蔬正常种 植期向后推移的栽培。延后栽培根据植物品种的不同而不同。特点一、种植面积小,市场缺口大,经济效益明显。二、内在品质好,消费潜力大。三、种植成本轻,经济效益好。四、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技术支持力度大,发展前景广阔。豇豆又名豆角,可以春秋两季栽培,是我国主要蔬菜之一。豇豆属耐热性较强的蔬菜,能耐高温不耐 低温,适宜的生长发育温度为25-30C, 15C以下生长缓慢,10C以

2、下的长时间低温即可发生冷害。豇豆喜欢光照,尤其在开花结荚期,需要良好光照,光照不足则会引起落花落荚。豇豆对土壤适应性 广,只要排水良好、土质疏松的田块均可栽植,豆荚柔嫩,结荚期要求肥水充足。1播种1.1品种选择秋延后大棚栽培豇豆宜选用日照要求不严格、耐热抗病、耐弱光的品种,根据洞庭湖区的地理气 候特点及消费习惯,可选择以下品种:天畅十号:始花节位4-5节,荚长65-70厘米,荚粗0.85厘米,早中熟,耐热性强,夏秋季种植, 播种至始收约45天,亩产量2000-2500公斤。丰产王:主侧蔓均可结荚,后期还能结回头荚,长70厘米左右,产量高,稳产性好,在良好肥 水条件下,亩产量可达3000公斤。詹

3、豇215:早熟丰产型的白籽豇豆品种,耐热性强,4-6节着生第一朵花,花瓣白色,荚条浅绿 油亮,粗长,肉厚,耐老化,头尾均匀,荚长75-80厘米,秋季栽培播种至始收42天左右,亩产量 约2500公斤。詹豇B355:荚长70-75厘米,耐高温弱光,耐老化,亩产量2000公斤以上。1.2选地整地在秋延后栽培中,由于前期温度高,后期温度低,所以应在大棚中栽培,结合使用遮阳网、防虫 网、大棚膜,实现豇豆的稳产丰产。豇豆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土层深厚、肥沃、松软、排灌良好、 通气性好的沙壤土或壤土为宜。豇豆忌连作,要选择三年内未种过豆科作物的田块种植。翻耕时,每 亩施入腐熟人畜粪15002000公斤,饼肥

4、25公斤,三元复合肥5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耙碎, 整成畦面,高畦,畦宽(包沟)1.21.4米,沟深2530厘米,以利排水。畦面要平整,不得有大土 坨。1.3适时播种秋延后大棚栽培一般在8月1日至8月10日播种最适,如果播种太早,开花期正值高温,结实 率低;若播种太晚,后期温度较低,影响总产量。由于秋季温度较高,采用直播较好。播种前,应精 选种子,选用籽粒大、整齐、饱满、种皮亮泽、无虫蛀、无霉烂的种子,在太阳下晒1-2天,再用冷 水浸泡2-4小时,吸足水分,可使种子出苗快、齐、壮。应尽量选在雨后初晴播种,有利于提高出苗 率,最忌播种后遇上连续数日暴雨引起烂种。根据2012年所作的詹豇215

5、播种试验,表明在33C、 80%含水量环境下出苗最好。在33C下播种48小时后,土壤相对含水量80%的发芽势比饱和含水量 土壤的提高5个百分点,而且根系更长,鲜重更大;如果温度处于28C下,高湿对出苗的危害更大。 播种时以浅播为佳,每畦播种2行,穴距35厘米左右,每穴3-4粒,每亩播种2700-3100穴,亩用种 量1.5-2.5公斤。2田间管理2.1盖防虫网豇豆在秋延后栽培中,蚜虫和豇豆荚螟是生产上的主要害虫,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实行防虫网隔 离。豇豆播种后出土之前,应尽快盖好防虫网,其密度不得低于30目。盖网后,迅速喷施一次吡虫 啉,以保证秧苗出土后免遭虫害。2.2肥水管理豇豆的根系发达,具

6、深根性,吸水能力强,叶面蒸腾小,因而较耐干旱。豇豆的肥水管理总原则 是:前轻后重。前期预防徒长,后期防止早衰。开花结荚前,豇豆对肥料的需求量不大,如果在苗期和抽蔓期的肥水过多,容易引起蔓叶徒长, 第一花序的节位升高,侧蔓增多,花序减少,底荚少,产量低。苗期应适当控制肥水,促进生殖生长, 以利于形成较多的花序,但在出苗期正值高温干旱期,根系尚处在表层,所以应适当浇水,以防萎蔫, 可按每亩用2.5公斤左右尿素兑水淋施1-2次,切忌氮素肥料施用量太大。开花结荚期,豇豆的需肥量大,应浇足肥水,促花保荚。在蔓架的中部已经开花,底荚已达到 10厘米左右时,要施重肥一次。每亩用冲施肥10-15公斤,兑水后于

7、晴天下午沟灌。采收期,从第一次采收开始,每隔7天左右施一次肥,连追2次,以促进侧蔓抽生和开花结荚, 防止早衰。每亩每次用10-15公斤冲施肥兑水灌施,以沟施为主,以后根据长势酌情追肥。由于豇豆 对肥料的要求是以磷肥最多,钾肥次之,氮肥最少,所以除了苗期根瘤未充分发育而需补充一定氮素 肥料之外,开花结荚期须以磷钾肥为主,尤其要增加磷肥用量,促进根瘤菌的活动,使植株生长健壮, 开花多,结荚充实。2.3支架引蔓当苗高达到30厘米左右时,节间开始伸长,进入抽蔓期,此时应及时搭架,一般做成人字架。 每穴插一根竹杆,支架不得太长,以免影响后期扣棚。支架可每两根或4根绑成一把,上边加一根横 竹起到稳固作用。

8、搭架后要经常引蔓,引蔓一般在上午十点以后进行,以防扭伤叶蔓。豇豆的藤蔓是 逆时针方向缠绕的,所以在引蔓时应逆时针方向扶蔓。引蔓时,注意要将节位高度在30厘米以下的 侧蔓一律剪除,以提高成荚率。注意阴雨天不要引蔓,以免造成伤口,引发病害。2.4打顶当主蔓达到竹架顶部,并已回头约30厘米左右时,应及时将顶部剪除,防止架间相互缠绕,影 响通风透光。通过打顶,可以有效控制营养生长,促进下部节位的花芽分化,增加开花数,提高结荚 率。2.5扣棚保温洞庭湖区在9月下旬之后,常有冷空气袭来,影响豇豆的正常生长,所以应及时扣棚,盖好塑料 薄膜,以防冷害,一般在9月20日以前盖好大棚膜。盖膜之后,如果是晴天,则白

9、天敞开大棚两边, 晚上全盖。如果是阴雨天,则昼夜不敞膜。以保证白天温度在30C左右,晚上温度在20-25C。3病虫害防治在洞庭湖区的豇豆栽培中,常见病害有茎枯病、枯萎病、锈病、煤霉病、白粉病,常见的虫害有 蚜虫、豇豆荚螟等。3.1茎枯病主要为害叶柄、茎蔓和近地面的茎基部,病害发生后,茎杆局部变成褐色,晴天干枯,病茎上端 枝叶凋萎枯死。防治方法:喷洒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3.2枯萎病发病后,造成全株枯萎,传播速度快,毁灭性大。剖开病株茎基部和根部,可见内部维管束组织 变褐色。连作地及土壤含水量高的地块发病重。防治方法:一要实行3年以上轮作;二要采用高垄深

10、 沟栽植,结合整地每亩施生石灰100150公斤;三是在发病初期用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倍 液或77%多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喷淋根部。3.3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时叶片上产生黄褐色病斑,病斑中央突起呈暗褐色,周围常具黄色晕环,发 病严重时,病斑相互连结,引起叶片枯黄脱落。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保护,视病情发展, 每隔5-7喷药1次,连喷34次。药剂可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 剂500倍液等。3.4煤霉病在豇豆采收前发病最重,引起落叶,发病时叶上产生近圆形的紫褐色病斑,表面有暗灰色或灰黑 色煤烟状霉,病害严重时,病叶干枯早落,仅存梢部幼嫩叶片。防

11、治方法:在发病初期喷洒50%速 克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每5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3.5白粉病发病后叶上产生白粉状斑,严重时白粉覆盖整个叶片,逐渐发黄、脱落。防治方法:应在发病初 期施药。可选用15%三唑酮(粉锈宁)1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 治,每57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3.6蚜虫是豇豆主要虫害,又是豇豆病毒病主要传毒媒介之一,从幼苗期开始至整个生长发育期均可为害。 防治方法:选用2.5%吡虫啉乳油1500倍液喷雾,7-10天喷施一次,连喷3次左右。3.7豇豆荚螟常以

12、幼虫为害,蛀食花、豆荚,蛀孔堆有绿色虫粪,蛀食早期果荚造成落荚,蛀食后期果荚则种 子被食,造成严重减产。防治方法:从植株现蕾开始,每隔10天,对花、蕾喷药一次可控制危害。药剂可选5%抑太保2000倍液、BT杀虫剂500倍液等,在上午10点钟之前花瓣张开时喷雾最好。喷 药的总原则是“治花不治荚”,即重点对藤蔓的花、蕾施药。4适时采收秋延豇豆从播种至始收38-50天,从开花到嫩荚采收8-12天为宜。一般应在种子刚开始膨大时采 收,可保证豇豆肉质致密、脆嫩,便于运输,又能保证产量。因夏秋季的温度较高,应天天采收,否 则影响品质。采收时间以早上露水未干时为最佳。一般情况下,一个花序有2-5对花芽,而同时结荚的通常只有一对荚,在肥力充足的条件下,能同时成荚2-6条,所以采收时应尽量不要损伤其余花蕾,更不能连花柄一起采下。采收时,要用剪刀采收, 将豆荚从基部剪断,整齐扎成小把,放在阴凉处,以防日晒萎蔫秋延后栽培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