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提升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4378495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心素养提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核心素养提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核心素养提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核心素养提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核心素养提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核心素养提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心素养提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科学思维(逆向思维法、数形结合思想) 逆向思维法很多物理过程具有可逆性(如运动的可逆性),在沿着正向过程或思维(由前到后或由因到果)分析受阻时,有时“反其道而行之”,沿着逆向过程或思维(由后到前或由果到因)来思考,可以化难为易、出奇制胜。解决物理问题常用的逆向思维有过程逆向、时间反演等。【典例1】 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可以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某时刻测速仪发出超声波,同时汽车在离测速仪355 m处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测速仪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汽车在离测速仪335 m处恰好停下,已知

2、声速为340 m/s,则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图1A.5 m/s B.10 m/s C.15 m/s D.20 m/s解析汽车在这段时间内做的是末速度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我们可以把汽车的运动看作逆向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在连续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且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为355 m335 m20 m,则连续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分别为5 m、15 m,从而可以判断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在离测速仪355 m15 m340 m处遇到汽车,即超声波传播1 s就遇到汽车,测速仪从发出超声波信号到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所用时间为2 s,可得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10 m/s。

3、答案B【提升练1】 (多选)(2019山东青岛5月二模)几个水球可以挡住一颗子弹?国家地理频道的实验结果是,四个水球足够!如图2,完全相同的均匀水球紧挨在一起水平排列,子弹在水球中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恰好能穿出第4个水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A.子弹在每个水球中的速度变化量相同B.子弹在每个水球中的动能变化量相同C.子弹在每个水球中运动的时间相同D.每个水球对子弹的冲量不同解析设子弹穿过每个水球的距离为d,子弹在水球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穿出第4个水球时,其末速度为零,我们可以把子弹的运动视为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子弹穿过最后1个、最后2个、最后3个、全部的4个水球的位

4、移大小分别为d、2d、3d、4d,根据xat2知,这4段位移对应的时间之比为12,所以子弹在每个水球中运动的时间不同,子弹在水球中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子弹在每个水球中加速度相同,受力相同,由vat及子弹在每个水球中运动的时间不同可知,子弹在每个水球中速度的变化量不同,选项A、C错误;子弹在每个水球中受力是相同的,运动的位移相同,所以子弹受到的阻力对子弹做的功相等,根据动能定理EkWFd,可知子弹在每个水球中的动能变化量相同,选项B正确;子弹在每个水球中受力是相同的,运动的时间不同,根据冲量的定义式IFt,可知每个水球对子弹的冲量不同,选项D正确。答案BD 数形结合思想1.图象反映了两

5、个变量(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因此要由运动学公式推导出两个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从而分析图象的意义。2.(1)vt图象: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2)at图象:由vv0at可知图象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v,如图3甲所示。图3(3)t图象:由xv0tat2可得v0at,图象的斜率为a,纵截距为v0,如图3乙所示。(4)v2x图象:由v2v2ax可知v2v2ax,图象斜率为2a,纵截距为v,如图4所示。图4【典例2】 (多选)(2019山东德州模拟)为检测某新

6、能源动力车的刹车性能,现在平直公路上做刹车实验,如图5所示是动力车整个刹车过程中位移与速度平方之间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5A.动力车的初速度为20 m/sB.刹车过程动力车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C.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10 sD.从开始刹车时计时,经过6 s,动力车的位移为30 m解析根据v2v2ax,得xv2v,结合图象有 s2/m,v40 m,解得a5 m/s2,v020 m/s,选项A、B正确;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t4 s,选项C错误;从开始刹车时计时,经过6 s,动力车的位移等于其在前4 s内的位移,x4t40 m,选项D错误。答案AB点评本题以“新能源动力车”为载体,在

7、平直公路上实验,创设刹车情境,得出的结论以xv2图象呈现,突破xt、vt的常规形式,对刹车的实质进行创新探究,主要考查对图象信息的提取、速度位移关系式和速度时间关系式的应用,意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对“科学态度与责任”和“科学思维”的考查。【提升练2】 (2019安徽省巢湖市调研)如图6所示为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一时间图象。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6A.物体在t6 s时,速度为0B.物体在t6 s时,速度为18 m/sC.物体运动前6 s的平均速度为9 m/sD.物体运动

8、前6 s的位移为18 m解析at图象与t轴所围“面积”为物体速度变化量,则t6 s时,物体的速度v0v66 m/s18 m/s,选项B正确,A错误;因物体加速度越来越小,其vt图象如图所示,可知平均速度大于9 m/s,位移大于54 m,故选项C、D错误。答案B2.科学态度与责任生活中的直线运动(STSE问题)运动学是高中物理的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是和生活、体育、交通结合紧密的知识点,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通过对近几年高考STSE热点问题的归类研究,可归纳出三个STSE高考命题热点。 结合汽车通过ETC通道的情景考查vt图象【典例1】 为了加快高速公路的通行,许多省市的ETC联网正式运行,E

9、TC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简称。假设减速带离收费岛口的距离为50 m,收费岛总长度为40 m,如图7所示。汽车以大小为72 km/h的速度经过减速带后,需要在收费中心线前10 m处正好匀减速至36 km/h,然后匀速通过中心线即可完成缴费,匀速过中心线10 m后再以相同大小的加速度匀加速至72 km/h,然后正常行驶。下列关于汽车的速度时间图象正确的是()图7解析根据题述及运动学公式v2v2ax可知,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2.5 m/s2,根据运动学公式vv0at可知,经过4 s汽车速度减小到36 km/h10 m/s,然后匀速运动到中心线缴费。汽车从开始匀速运动到通过中心线

10、10 m后所用的时间为 s2 s,随后汽车开始匀加速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vv0at可得,再经过4 s,汽车加速至72 km/h20 m/s,然后正常行驶,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答案A 以行车安全问题为背景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典例2】 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若大桥上两辆汽车行驶的速度均为72 km/h,前车发现紧急情况立即刹车,后车发现前车开始刹车时,也立刻采取相应措施,两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相同。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在1.402.00 s之间。为确保两车不追尾,两车行驶的安全距离应为()A.18 m B.

11、28 m C.40 m D.100 m解析由于v72 km/h20 m/s,两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相同,在反应时间内,后车匀速运动,所以两车行驶的安全距离为在最大反应时间内行驶的距离,即安全距离xvt202.00 m40 m,选项C正确。答案C【典例3】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某地开始了“集中整治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专项行动。这是因为一般驾驶员酒后的反应时间比正常时慢了0.10.5 s,易发生交通事故。下面是驾驶员守则中的安全距离图示和部分安全距离表格。车速v/(km/h)反应距离s/m刹车距离x/m401010601522.580A40图8请根据该图表回答下列问题(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

12、字):(1)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计算驾驶员的反应时间;(2)如果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相同,请计算出表格中A的数据;(3)假设在同样的路面上,一名饮了少量酒的驾驶员驾车以72 km/h的速度行驶,在距离一学校门前52 m处发现有一队学生在斑马线上横穿马路,驾驶员的反应时间比正常时慢了0.2 s,会发生交通事故吗?解析(1)车速v140 km/h m/s,由于在反应时间内汽车仍匀速行驶,根据车速v和反应距离s,可计算驾驶员的反应时间t s0.90 s,即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90 s。(2)如果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相同,由可计算出表格中A的数据为s310 m20 m,即表格中数据A表示20。(3)车速v72

13、 km/h20 m/s,反应时间t0.90 s0.2 s1.1 s,驾驶员的反应距离svt201.1 m22 m,设刹车距离为x,由比例法,即x m32.4 m,停车距离Lsx54.4 m。由于停车距离L52 m,故会发生交通事故。答案(1)0.90 s(2)20(3)会理由见解析 以体育运动为背景考查多过程运动问题【典例4】 如图9为两个足球运动员在赛前练习助攻进球的过程,其中BP在一条直线上,假设甲运动员在B处将足球以11 m/s的速度沿直线的方向踢出,足球沿着地面向球门P处运动,足球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2,在A位置的乙运动员发现甲运动员将足球踢出去后,经过1 s的反应时间,开始匀

14、加速向连线上的C处奔去,乙运动员的最大速度为9 m/s,已知B、C两点间的距离为60.5 m,A、C两点间的距离为63 m。图9(1)乙运动员以多大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才能与足球同时运动到C位置?(2)乙运动员运动到C处后以一定的速度将足球沿CP方向踢出,已知足球从C向P做匀减速运动,足球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仍然为1 m/s2,假设C点到P点的距离为9.5 m,守门员看到运动员在C处将足球沿CP方向水平踢出后,能够到达P处扑球的时间为1 s,那么乙运动员在C处给足球的速度至少为多大,足球才能射进球门?解析(1)对于足球:xBCv0tat2 代入数据得t11 s乙运动员的运动时间t乙t1 s10 s乙运动员的最大速度为9 m/s,乙运动员先加速后匀速到C处,设加速时间为t,则xACtvm乙(t乙t)代入数据求得t6 s,a乙1.5 m/s2。(2)由题意知,足球从C到P时间最多为1 s,乙运动员给足球的速度至少为v,此时足球位移xCPvtat2,代入数据可得v10 m/s。答案(1)1.5 m/s2(2)10 m/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