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修改)(卓晓琳).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4374030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修改)(卓晓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修改)(卓晓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修改)(卓晓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修改)(卓晓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修改)(卓晓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修改)(卓晓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修改)(卓晓琳).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卓晓琳)基本信息学 科数学年 级六年级教学形式讲授教 师卓晓琳单 位大埔县青溪镇实验学校课题名称生活中的比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百分数的意义及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上往往比较困难。于是教材并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两类情境数学情境和生活情境,一类情境是同类量的比较,另一类是不同类量的比较,接着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到需要刻画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

2、广泛存在。这一系列情境也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并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两个量的比。 (2)能正确读写比,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比值的概念,能正确地求出比值。 (3)对比的应用有初步的感性认识。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中,感受“比”产生的背景,理解“比”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和应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感知比较的方法首先出示情境1。给同学们来一场“选美”比赛。不过这次

3、“选美”比赛的对象有点特别。(教师出示规格分别是A:64、B:23、C:83、D:812、E:212五张淘气的照片,全班投票选出最美的几张照片,结果大多数学生都选A:64、B:23、D:812为最美的照片。 然后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为什么这3张照片最美,而其他两张不好看呢?“这里面有什么奥妙?是否跟数学有关联呢?”可贵的数学意识由此而生。如果没有了学生亲身的“选美”体验和经历,就不会有源自内心的思索和自问?就不会使学生将数学与生活审美的进行联系审视。 接着把这5张照片的形状画在方格纸上,引导学生探索这些长方形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意识到仅仅依靠让学生分组完成表1 长方形长宽长是宽的几

4、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通过表1请学生解答了长是宽的几倍和宽是长的几分之几这两个问题并列式,根据学生列的除法算式,从而发现长方形长宽之间的倍数关系,明确是长和宽两个量在比,并使学生体会同类量比的意义。接着让学生画一个具有这样倍数关系的长方形,进一步丰富例证。通过数形结合,使学生对“比”有一些体验。同时,借助图形分类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 接着出示情境2。 情境2向学生提供了马拉松选手赛跑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数据,以及某人骑车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比较谁的速度快,实际上就是要算出路程与时间的比,看哪个比值大。教学时,我先不出“比”这个词。而是先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自己填表得出速度,再说

5、一说,怎样求速度,谁的速度快。 最后出示情境3。 情境3向学生分别提供了三个水果摊位出售苹果的价钱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比较哪个摊位的苹果便宜,实际上就是要算出总价与数量的比,看哪个比值小。这里也先不出“比”这个词。而是先启发学生想一想,能不能直接比较哪个摊位上的苹果最便宜,怎样才能比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填表,再让学生说一说求单价的方法。 情境2和情境3,让学生感受到在同一背景下,总价和它相对应的数量之间存在固定的倍数关系,使学生体会不同类量比的意义。 利用分块式呈现信息材料,一是渗透要学会用“全面”的观点看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创设不同背景下的数学问题情景;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比较两个

6、数量之间的关系时,逐步体验感悟出:单纯从绝对量的多少(比差)来比较是不够的,还要用相对量(比商)来比较。 (二)探究比的意义,揭示学习的主题 在以上3个情境的基础上,接着揭示课题,引出“比”的概念。因为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于是,接下来就让学生自学书本第50页“认一认”中比的概念、比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如何求比值,然后由学生汇报学习成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汇报比的概念的时候,我则着重引导学生寻找概念的重点词、重点意义和条件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而比的概念中,关键字就是“相除”。 接着组织学生回顾前面情境中的有关数量关系,鼓励学生用比的方式说一说,写一写。先是由

7、个别学生说,教师再对学生的表达进行规范,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然后,引导学生说出求比值的方法就是用前项除以后项。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北师大(新世纪)版数学实验教科书编写组的成员陶文中教授给我们指出:学生是否是真的掌握了所学知识,要做到三清想清、写清和说清。“想清、写清”,绝大部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这一方面的能力,而“说清”却往往被忽略。这样不利于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的养成。于是,在我这节课中,我非常重视学生是否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3个情境中有关数量的比的关系,给予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与时间。 (三)巩固新知、拓展运用,深化理解比的意

8、义 在学生想清和说清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内化知识,形成扎实的转化,发展能力,同时体现新课标倡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理念,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第一组:巩固性练习 1、读出下面各比,并求出比值。(1)3 :12 (2)5/8 (3)6 :2/3 (4)1/5 :1/6 通过各种类型的比,使学生知道比的前项、后项的呈现方式是多种的,比值可以是整数、分数、小数。以及让学生仔细观察比与比值的区别,明确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它是一个式子,而比值是一个数,这是很多学生往后比较容易出错的一个知识难点。 2、找比。 六(1)班有男

9、生25人,女生21人。 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 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 通过这一题让学生弄清楚,究竟是谁与谁相比。第二组:综合性练习 判断。1、小强身高148厘米,小明身高12分米,小强和小明身高的比是14812。2、54又可以说成5比4,又可以写成5/4。 通过这两道题,使学生明白两个量之间的比要统一单位。 3、体育比赛中的“40”的意义是什么?它是一个比吗?(让学生展开讨论,然后回答。) 这一环节再次引起了学生思考的小高潮。在同学们的激烈的辩论之后有的同学指出:各类比赛中的比不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比,它只是一种计分形式,是比较大小的,是相差关系,不是相除关系。 还有的同学

10、指出:从40这个比出发,根据求比值的方法,40=40=?这个问题,根据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和分数中分母不能为0,得知比的后项不能是0,所以这个不是我们这节课所学的比。 第三组:发展性练习 1、从同学们非常喜欢的柯南破案故事入手。告诉同学们:(前不久,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某珠宝店发生了一起特大失窃案,侦察员接到报警后立即赶到现场,这时罪犯已经逃走,现场只留下一个脚印)这时柯南来了,他仔细观察完现场后只是量了量脚印的长25厘米,就果断地推算出疑犯的身高。你们知道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吗?你能算出这个疑犯的身高吗?这个故事挑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兴趣,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联想和猜测,这可能与人的身高与脚印长(即

11、脚长)之间的关系有关,于是紧接着鼓动他们展开研究和讨论,以小组为单位从自己身上进行研究,量一量,算一算,并提示学生将发现的关系用刚学到的比的知识来表示。这样教师就不用多费一句口舌,他们饱涨的热情和关注使得他们立刻就发现了其中蕴含的规律。 汇报交流中:教师随机板书几位学生身高与脚长的比及比值,当写到第5个时,下面就有学生喊了起来:“老师,我发现了一个规律:身高与脚长的比值都接近整数7!” 又有学生说:柯南就是用罪犯的脚印长度乘7来推算出疑犯的身高的。刚刚学到的知识能马上学以致用,自己也当一回“小柯南”,这带给了学生强烈的探究的欲望、研究的乐趣和发现的激情,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比的重要性以及比的

12、广泛存在和应用。 接着,教师随即分别出示维纳斯女神雕像图片、芭蕾舞演员踮起脚尖的图片、我国的国旗图片及摔碎的古玩花瓶图片,从而引出美学中的比、国旗中的比及考古学中比的应用,给学生带来了一种新奇的体验,一种清新的熏陶。此时教师适时接上:其实,生活中有趣的比还有很多,感兴趣的话,可以去搜集搜集。从而将学生由课内引到课外。 (四)归纳小结,质疑问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还有什么不清楚的问题吗? 五、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比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比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作业或预习走进生活,寻找生活中常见的比,并说说它的意义自我评价设计教学时认真解读教材,确定课的教学起点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关键。一节课下来,学生走出课堂到底学会了什么?是为数学内容而教还是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而教?答案是肯定的。学生上课前知道些什么?也就是需要我们做好课前预测和课堂预测工作,在关注每一位学生工作中要落到实处,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是把握课堂的关键,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该是有效为教学服务的。另外,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还应该考虑到两个方面:共性目标和提高性目标,立足长远,设计立体的教学结构,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有实效、有生机的课堂。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 评议一单位: 姓名: 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