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指数说明书2011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437391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9.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氧指数说明书201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氧指数说明书201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氧指数说明书201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氧指数说明书201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氧指数说明书201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氧指数说明书20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氧指数说明书20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字式氧指数测定仪一、技术指标燃烧筒内径:90mm燃烧统高度: 450mm流量计精度: 2.5压力表精度: 2.5气源: GB3863工业用氧气,GB3864工业用氮气试验环境: 温度 10-35 度 ,湿度: 45%-75%输入压力: 0.2-0.3MPA工作压力: 0.05-0.15MPA试样类型: 自撑材料与非自撑材料二、测量操作说明一 、 安装1. 将仪器平放在工作台上。2安装氧气减压器和氮气减压器至对应的气瓶上。3使用蓝色聚氯乙烯软管连接氧气减压器和控制箱背面的氧气进气口;使用黑 色聚氯乙烯软管连接氮气减压器和控制箱背面的氮气进气口;使用白色聚氯乙烯 软管连接控制箱后面的混合器出口和

2、燃烧瓶底部的进气口。(注:所有接口为快 接头,软管直接插入至接口底部即可密封)氧气流量计氧浓度氮气流量计氧浓度调节阀氧气压力表校验气入口氮气压力表氮气压力调节阀校验口开关.氧气圧力调节阀图 1 氧指数控制箱(正面)混合气输出氮气输入氧气输入I入 混合氧代*入图 2 氧指数控制箱(背面)图 3 燃烧桶图7 顶盖图 4 燃烧桶底座 图 5 试件架(小) 图 6 试件架(大)二、 使用说明1. 根据 GB/T2406.2-2009 规定,燃烧筒内混合气体流速为 4 厘米/秒,根据 此选择流量,本仪器燃烧桶内径 90mm, 流入筒内的混合气体范围:10.6 l/min 左右。调节时只能调节氮气流量计下

3、的调节开关,使浮子的下沿在刻度指示 0.4 处即可。2. 根据GB2406.2-2009规定,制备10根标准试样,对每根进行测量,并在 试样一端50mm处做出明显标记线,再将另一段插入燃烧筒的试样夹中。3. 根据资料或经验选定最初氧气浓度, 如不了解或无相关资料,可以在空 气中点燃试样,注意观察燃烧情况,如试样燃烧很快, 可以将氧气的初始浓度 设定为 18%, 如试样点燃后很快熄灭,可以选择氧气浓度为 25%或更高。4. 打开氧(氮)气瓶,调节减压器(顺时针旋转为加压),使其输出压力在 0.2-0.3MPa 之间;调节控制箱底部的氧(氮)压力调节阀,使其压力表指向表盘 的 30 刻度线;调节氮

4、气流量计,使其浮子上沿在流量计的 0.4 刻度值左右;调 节氧气流量计上的调节阀和氧浓度调节阀,得到试验所需氧浓度(注:氧气流量 计上的调节阀为粗调,氧浓度调节阀为微调,先使用氧气流量计上的调节阀是氧 浓度略高于到试验所需氧浓度,然后使用氧浓度调节阀进行精细调节)。测试前 或改变浓度时,系统需要冲洗 30 秒。5. 系统冲洗后,用燃气点燃试样,点火器喷嘴垂直向下,火焰长度应为 10-20m m。试样点燃后,需要立刻撤除火源。6. 按照 GB2406.2-2009 规定的方法进行实验,并记录下实验情况,按其规 定的方法计算氧指数,填写实验报告。7. 下次实验准备。做完一个实验后, 擦净燃烧筒以及

5、点火器表面的污垢, 使燃烧筒恢复到常温或者换用另外的燃烧筒进行下一个实验,实验时应该采用二 个燃烧筒交替进行实验。8试验结束。试验完成后,先关闭氧(氮)气瓶,待氧(氮)减压器压力 表示数为零后,旋松减压器调节阀和氧(氮)压力调节阀,旋紧流量计调节阀和 氧浓度调节阀。9.氧浓度传感器校验。打开校验开关,将已知氧浓度的气源与校验口连接, 待气流稳定后,读出氧浓度。如显示氧浓度与实际值不同,则按住“SET”键2 秒,连续按“SET”键至参数“PASS”,将参数值修改为555,连续按下“SET” 键至参数“PblA”,修改参数值,使其为测量显示值减去实测值,设置完成后, 再次按住“SET”键2秒即可返回测量界面(注:传感器有效期限为1年,过期 后应及时更换传感器,并重新校正)10 试样尺寸。根据 GB GB2406.2-2009 规定 ,试样尺寸如下类型型式长宽厚用途基本尺 寸极限 偏差基 本 尺 寸极限 偏差基本尺 寸极限偏差自撑材料一型40.25用于模塑材料二型80-1501010土 0.5用于泡沫材料三型一0.510.5用于原厚的片 材四型70-1506.530.25用于电器用模 塑料或片材非自撑材料五型140-552W10.5-用于软片或薄 膜等注意: 不同的型式, 厚度的试样, 测量结果不具备可比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