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汉代儒学教案.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4370469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汉代儒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必修三汉代儒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必修三汉代儒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必修三汉代儒学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必修三汉代儒学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三汉代儒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汉代儒学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汉代儒学 教案教学课题汉代儒学所用教材教材名称:历史必修第3册,第1 章2节9-11 页出版社:人民出版社教学目标1. 掌握秦汉儒学的发展历程2. 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主张和实质3. 汉武帝“罢黜百家”和创建太学等措施,理解其目的和影响4. 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教学难点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兴起几个问题形成客观的评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 板书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 师生问答法教学过程及内容一 导入 (名人名言导入法)师:伏尔泰认为中国式“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

2、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伏尔泰对中国的赞美,主要是赞美什么呢?生:道德师:对!我们学习了百家争鸣,大家认为伏尔泰所赞美的道德最主要是哪一家的思想呢?生:儒家师:非常好!儒家主张以德治国,在春秋战国却不受重用,在秦汉又是如何发展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二课汉代儒学。二新课讲解知识回顾:师:我们应该对儒家思想有所回顾,请同学们看PPT上的三个人,请思考他们对儒学的贡献。(孔子、孟子、荀子)生:.师:同学们学的非常好!儒家思想经过孔孟荀的发展,已是蔚然大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不但不重用儒家思想,反而使儒学走向黑暗时代,这是为什么呢?请阅读第一目“焚书坑儒”的批判。师:本目共讲三个主要问题;

3、焚书坑儒的背景、过程和评价。同学们在书本上找到了吗?生:找到。师:展示史料“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吕氏春秋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呢?生:背景。秦国大一统,需要统一思想。师:对。结合教材,我们知道焚书坑儒是因为三点原因。一.秦朝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建立;二.一些儒生游士抨击时政;三.关于郡县制的辩论中,李斯斥责儒家依古分封,不合时宜。我们一起看焚书坑儒的过程。师:“焚书”焚的是哪些书?留下的是哪些书?生:(教材原话)师:为何不焚烧医药等书呢?生:实用。师:对,秦始皇留下了实用之书,且对他的政权巩固有用,留下了法家之书,儒家的统统焚毁。这也看得出,他实行的是一种文

4、化专制政策。师:坑儒,在秦都城咸阳外坑杀了460多儒生,以示警戒。始皇的这些举措,该如何评价呢?生:灭学之祸。师:对当时秦始皇加强思想统治而言,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消极意义仍是占主流的评价,尤其汉代以来,被称为灭学之祸。使儒学发展进入低潮。(二)罢黜百家过度:儒学在秦朝步入黑暗时代,那么到了汉朝,儒学柳暗花明了吗?其地位又有何变化呢?请同学们浏览第二目“罢黜百家”。思考:汉武帝促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重要措施有哪些?4、儒家学说为何到汉代才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三、探究讨论1、 和战国时期相比,秦的文化氛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1)变化:(2)原因2、为什么儒学在秦时受到严厉打

5、击? 3、为什么秦王朝不焚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2、材料分析: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1)概括董仲舒思想的核心(2)指出材料二中观点的积极作用。(3)汉武帝为什么接受董仲舒的主张?3、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有什么特点?2科举制的文化影响有哪些?4、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发挥,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6、?发挥心态:思想根源:特点:外儒内法5、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政策有何不同?导致不同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对儒学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两种政策又有何相同之处? 秦始皇汉武帝不同点政策原因影响相同点6、儒学兴起的表现;7、太学的出现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1教育体制:(1)中央:(2)地方: 2影响:(1)对教育:(2)对社会风气:(3)对统治基础:(4)对政坛:易错点一:对汉武帝文化体制改革的影响认识不清例1 下列有关汉武帝文化体制改革理解正确的是()是为了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它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阻碍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利于西汉政治上的“大一统”A B C D易错点二:对科举制确立的意义认

7、识不清例1隋唐科举制确立的进步意义主要表现在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有益于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巩固对皇帝的权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削弱了贵族特权A B C D四、小结归纳:五、训练检测:1被董仲舒发挥了的儒学的大一统思想,能被汉武帝采纳,实际上是因为它吸收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 A.孔子的思想 B.荀子的思想 C.韩非子的思想 D.墨子的思想2无论“焚书坑儒”,还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其本质都是 A.为加强中央集权制造舆论 B.剔除不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思想C.为削弱诸侯(王国)势力提供理论依据 D.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

8、制3关于“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与“大一统”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C、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D、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4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5汉武帝时期兴办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下列与此有关的社会背景是A.经济发展使综合国力增强 B.西汉中央地方教育系统的建立C.君主集权取得对割据势力的胜利 D.佛教冲击了我国传统文化6关于太学的建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接受了

9、董仲舒的献策 B.采用了公孙弘制定的具体方案C、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正式的官立学校D、汉武帝时期太学规模已经很大7下列书籍,在秦朝时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医药之书 B、卜筮之书 C、种树之书 D、墨家(二)材料解析题阅读材料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 (李斯上秦,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架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

10、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摘自张贷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

11、也。”引自汉书董仲舒传回答:(1)三则材料反映了当时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2)材料表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如何评价?(3)概括材料二中李斯的言论与材料三中董仲舒言论的异同。教学过程及内容讲解:儒学在汉代有了生机,尤其是汉武帝时代,地位空前提高,我们一起来学习汉代儒学的发展。背景介绍:“汉初,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师: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生:汉初经济凋敝师:那么统治者该如何治理这个经济凋敝的国家呢?生:无为而治。师:非常好!汉初确实实

12、行无为而治,恢复经济发展,继而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但是汉武帝时期,国家经济实力非常雄厚了,此时还可以无为而治吗?请同学们看材料。“匈奴威胁、边患不止,诸侯坐大、威胁中央,土地兼并、豪强庞大”生:有为而治。师:汉武帝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呢?生:派卫青、霍去病三击匈奴;推恩令解决诸侯问题,等。师:汉武帝雄才大略,把国家治理的海清何晏。面对大一统的局势,汉武帝该如何治国呢?哪家思想合适呢?生:儒家、法家、等等。师:此时,汉武帝遇到问题了,然而一个人的出现,却把所有问题迎刃而解,谁呢?生:董仲舒师:对。所以我们归纳罢黜百家的背景,可得出一下几点:1.无为到有为,黄老思想不能应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13、;2.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整体定型;3.董仲舒改造儒学。师:那董仲舒又是何人呢?我们简单地了解一下他的生平。(汉代儒学代表、大学问家三次应对策问天人三策受赏识、为官晚年著春秋繁露创制新儒学思想)新儒学内涵解读师:我们要重点探讨董仲舒新儒学的内涵,是什么让汉武帝全盘接纳。整体上把握新儒学的内涵,需要先知道它的形成。以公羊春秋为基础,糅合法家、道家、阴阳家改造儒家思想,从而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儒学体系;至于内涵,我们一起来解剖材料。材料一:汉武帝即位之初面临的问题材料二: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宜也。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材料四: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材料五: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请同学们讨论并准备发言。(同学们对材料一 一解读,过程略)师总结:同学们理解的都不错。材料一体现出的是法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观点;二体现的是主张春秋大一统;三主张的是罢黜百家;四则是君权神授;五是天人感应。这五点也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内涵。师:董仲舒如此发展儒学,有何作用呢?汉武帝为何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