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说课材料1.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4351920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搭石说课材料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搭石说课材料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搭石说课材料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搭石说课材料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搭石说课材料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搭石说课材料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搭石说课材料1.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搭石的说课材料尊敬的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第21课搭石。我说课的程序是:。一、联系实际说教材。二、依据课标说理念。三、灵活多样说教法。四、着眼发展定学法。五、整合资源设流程。六、板书设计,下面我就从以上几个方面说说我对这堂课的设计,敬请指导。一、联系实际说教材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本组课文都是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情感故事,让我们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相互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捧读搭石一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乡亲摆搭石,走搭石,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

2、着想的人性美。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奠定情感基调之后,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发现欣赏美;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悟的习惯。过程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品悟,情感渲染等方法让学生领悟搭石中蕴涵的美,体会感受真情美。情感态度目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教学重、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二、依据课标说理念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这是新一轮课改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本文文字不深,其间传递着丰富的情感,这正为学生个性阅读提供了想象空间,因此

3、我在设计上着重体现以下观念:(一)突出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点,紧扣文中流淌的美,引导孩子们感悟。(二)紧紧把握语文课改的方向,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是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三)充分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感情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三、针对内容选教法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我在本文中采用了“读、找、画、议”法,“读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多学科整合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四、着眼发展定学法自主,合作学习法,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美作为全文的主线,以自渎自悟贯

4、穿课堂始终,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使孩子们在感受美,欣赏美,发现美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升华。五、整合资源设流程如何达到预定的目标,突破重难点呢?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感知美。心理学研究表明,当视听感官并用时,能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学习,因此,我安排了这样的导入:点击课件,伴着轻松明快的音乐,眼前出现一幅幅乡村美景图。老师配以深情的语言描述乡村美景:(我的家乡在一个小山村,那儿流水潺潺,炊烟袅袅,那儿的人们善良淳朴,互敬互爱。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小溪中的那一排搭石,静静的躺在溪水中,为我们带来了多少方便,多少快乐。)将学生迅速带入美景。同时板书课题,读题。(课堂

5、伊始,一曲明快轻松的乐曲萦绕于教室之间,为整堂课奠定了“和谐”的基调;抬起头,几块形态不一的石头平整地跨过小溪简笔画摆放在黑板上,不仅唤起学生对“搭石”的感知,也帮助他们理解“搭石”的含义。)二、初步感知寻找美1、这些小小的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走进它,睁大双眼去发现美,欣赏美。2、浏览课文,。课件出示要求:划出“文中那些让我们感到美”的地方。想象美丽的画面,课件随机出示相应的画面: 精心摆放,搭石老人调整石块,一行人走搭石同时过溪,招手礼让偶遇老人,背负过溪学生每寻到一处美,就用不同颜色的笔在黑板的石头上写上一个“美”字。(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的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

6、了语言的积累。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三、品读体味欣赏美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搭石。(一)指导品读,示范学习(第3自然段)示范品读第三段。这段话对“一行人走搭石”的描摹,实实在在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作者写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抓住关键的词句,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充分说出眼前浮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美,感受美。然后指导读句,读出感情。(例段的指导意在向学生渗透学习方法,为后面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7、。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二)小结方法,自主品析。1、师生共同小结第三段的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其他段落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以“我是学习小能手”为竞争、激励契机,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美丽的画面还有很多,你们想不想来欣赏欣赏?课件出示自学要求自主学习1、2、4自然段。1、学生从1、2、4自然段中选择最喜欢的一段以学习小组或个人为单位欣赏,体会其中流淌着的美。2、推荐几种学习方式,自己有更好的方式也可以。出示课件:学习小帮手我想读一读课文中的美文。我想说一说自己的感悟。我想画一画文中的美景。我想演一演文中的情景。我想邀请同学(

8、老师)一起我想(推荐学习方式,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提供了创新的契机。)3、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其中,从中发现有创意的学习方式,并让自主学习落实到实处。4、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评议(1)第一自然段,重点体会“平整方正”、“按照两尺左右的间隔”中体现出来的乡亲们心中有他人的美德。(2)在品析第二段时,重点抓住 “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理解老人一心想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老人的心灵美,读出对老人的赞美。(3)这第四段虽然文字朴实,但是简单的事情中闪烁着美好的

9、思想,散发出融融的暖意。生活在山里的纯朴的人们,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而且“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理解“理所当然的事”。*联系生活举例说说你眼中的“理所当然的事”都有些什么事。 让学生充分感受那种谦让和尊老之美,有感情的朗读。(这一设计,意在使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讨论交流,互相启发、补充,加深理解与感受。并结合评议将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与感悟落在实处,实现与文本的对话。)5、在交流展示过程中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体会到的美。(个人感受不同,不强求统一的答案。)随机在石头上板书:勤劳、和谐、谦让、尊老。6、随机指导各种形式的朗读,以求达到品品读读、以读促悟的效果。(读书

10、是师生对话,尤其是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在学生对“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组织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目的。)(三)学习中心段。(最后一段)1、课件再次出示几幅画面。思考: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2、课件出示最后一段,齐读: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他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文章最后一句话含义深刻,不易理解。在学生对文中所流露出的人性美有了感悟之后,再让学生来理解句子,句

11、子含义就自然出来了。)四、走向生活发现美1、是啊!美无处不在,有看得见的美,看不见的美,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艺术家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作者就是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展现美。带领孩子们走向生活发现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中寻找美,使孩子们的情感得到升华。)课件出示老师搜集来的有关美的图片。随机板书:友善美、团结美、奉献美、无私美、敬业美五、超越文本传播美1、师:老师送大家几句话。课件出示:有德则乐 乐则能久 , 不朽之名誉 独存于德, 言行在于美 不在于多 学生朗读这三句话,理解句意并背一背。主要引导学生学会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2、升

12、华情感;美是一把雨中的小伞;美是一句风中的问候;美是一个关怀的眼神;美是一片温暖的阳光让我们将真善美撒播到每一个角落,让世界因我们而充满爱。最后,伴着“爱的奉献”的乐曲,师生共同走搭石离开课堂,更给人以“曲已尽,意未终”的感觉。课堂教学在学生踏着搭石离去中结束,体现了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美”作为全文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学生们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六、板书设计为了让学生把握好文章的内涵,以及吸引他们的视线。板书注重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结合。将“搭石,一道风景;走石,如画美景”这两句话分别做河岸。再将“默默无闻、互相礼让、尊老爱老”三个词板书在河中的搭石上,再现搭石的美,同时更凸现出人性的美。以上便是我关于这节课的设计,说课与教学一样,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此,还恳请各位评委老师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