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4344382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原因:经济: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 阶级关系:“士”阶层特别活跃,受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文化:私学兴起,培养了大批学者,形成了各思想学派,为百家争鸣提供了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 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张。 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

2、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孟子的重要言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 荀子的重要言论 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儒家孔子政治学 说 思想核心:仁 克己复礼,贵贱有序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德治,为政以德教育贡 献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文化成 就六经,论语孟子“仁政”,民贵君轻 尊王贱霸 性善论荀子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性恶论王霸兼用,君舟民水道家老子“道”是万物的本源 朴素辩证法无

3、为而治,小国寡民庄子“道”是超越时空的物质实体 齐物论法家李悝,商鞅政治实践家。严刑峻法,奖励耕战韩非 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用3.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的理论武器。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五常) 内容原 文观点理解宇宙观“惟天者,万物之祖也”,“天人

4、之际,合而为一”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为儒学披上神学外衣政治观“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权神授天下一统既宣扬“君权神授”,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文化观“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伦理观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有一定进步作用,但也束缚了中国人的精神。特点:是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家的思想,加以改造而成的新儒学体系,为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奠定基础。根本目的: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话专制王权,故受到重视,成为正统思想。3.正统地位的确立汉武帝提升儒学地位的措施及评价(

5、P10)(1)察举选官,开创以儒取士的标准;(2)肯定并采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3)兴办太学,使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4)设立郡国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4.科举选官,儒学显荣(隋唐)(1)科举考试以儒学经典为主要内容,以考试成绩为选官标准,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2)儒生地位提升,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儒学全面影响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6、”。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3.背景佛、道发展,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儒学吸收佛、道理论,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北宋儒者对儒学进行改造和创新。朝代代表地位主张北宋程颢;程颐理学的奠基者天理是万物的本源,主宰万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把伦理道德与天理直接联系起来,认为“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南宋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本体论:万物的本源是天理;修养论:天理就是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

7、高境界。为恢复与天理原本一致的人性,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方法论:格物致知,在于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学之真。南宋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心”即理也;发明本心明朝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3.特点是儒家学者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而形成的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4.评价积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强调责任使命,凸显人性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积极意义。消极:程朱理学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维护封建统治,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压制自然欲求,成为精神桎梏。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

8、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3.背景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统治危机加深。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但受抑制,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思想文化理学日益僵化,压抑人性;文化专制

9、,八股取士,摧残思想。 4.表现阶段代表主张特点明中后期李贽(1)认为“万物皆生于两”,而“不生于一”,从根本上否定了天理的存在。“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2)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否定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3)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明末清初黄宗羲(1)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2)提出君臣平等思想,反对君为臣纲。(3)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4)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反对专制批判专制,否定帝权顾炎武(1)强烈批判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2)提出了“众治”的主张;(3)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4)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

10、学。经世致用王夫之(1)对先秦至清初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2)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作法;(3)哲学思想:发挥了古代唯物论思想。哲学成就5.影响(1)强烈冲击君主专制体制,给近代民主思潮以深刻启迪;经世致用的思潮影响深刻。(2)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正统的地位,难以形成大潮巨浪。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出现及完成:造纸甘肃西汉墓出土了纸,东汉有“蔡侯纸”;指南针战国名“司南”,宋时用于航海;火药唐宋时用于军事;印刷隋唐出现雕版印刷,金刚经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2、四大发

11、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造纸、印刷文化发展、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火药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政权,指南针新船路、世界市场=总之,使世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二、汉字与书画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看书本识别各种字体),总趋势由繁到简。 2、中国书画 (1)书法家: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擅长楷书)等。 (2)中国画的分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突出。 三、文学成就 (1)诗经:收录了西周到春秋的三百多首诗,分风、雅、颂三部分,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儒家经典。 (2)楚辞:屈原是代表人,离骚是代表作、浪

12、漫主义源头。(“风”“骚”并称) (3)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反映大一统景象。代表人物有司马相如、张衡等。 (4)唐诗:社会繁荣、对外开放、科举考试促进了唐诗的繁荣。代表人物有李、杜、白等。 (5)宋词:有柳永、李清照等为代表的婉约派,苏轼、辛弃疾等为代表的豪放派。 (6)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代表人物有关汉卿、马致远。 (7)明清小说: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出现了四大名著以及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等。 四、京剧的产生与发展: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后来徽剧与汉调融合,形成京剧。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新思潮的萌发 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编译近

13、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海国图志,成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2、魏源与海国图志: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的、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启迪了人们的思想。 3.背景鸦片战争前夕,清王朝危机四伏,但仍持“天朝上国”的心态;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加紧侵略中国;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惊醒中国的有识之士,因而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4.概况代表人物: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开近代中国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魏源: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核心内容: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5.评价积极性:迈出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一步

14、,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启迪人们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局限性:学习西方只停留在器物层面,没有冲破封建主义束缚,因此也就不可能寻求到真正的强国御侮之道;代表地主阶级利益,根本上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二、维新思想 1、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1)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借助孔子宣传变法,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其思想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 (2)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反对因循守旧。 (3)严复:翻译天演论,根据进化论宣传变法。 2、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了变法运动的进行,促进了思想解放。 3.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临内忧外患;西学东渐,对儒学为核心的文化产生冲击。4.概况体用之争:派别主张阶级属性目的顽固派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现有的政治文化格局地主阶级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洋务派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即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立国之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技术来挽救封建统治。)代表: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