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赛《温病学》试题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4340262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0.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决赛《温病学》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决赛《温病学》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决赛《温病学》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决赛《温病学》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决赛《温病学》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决赛《温病学》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决赛《温病学》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临床学院大学生知识和技能竞赛决赛温病学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有A、B、C、D 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为最佳答 案,其余选项为干扰答案。在五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填在 右边的括号)1 温病学在因证脉治方面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是:()A以卫气营血和三焦为核心的辨治理论体系的确立B以吴有性为代表的温疫学派医家的出现C以寒凉清热为主的治则的确立D伏邪温病学说的确立E温病病因学说的确立2.下列哪项不属难经所言广义伤寒的病种?()A温病B热病C中风D湿温E暑温3.温病学的萌芽阶段是在:()A战国至晋唐时期B宋金兀时期C明清时期D民国时期E新中国成立后4.温病学的成长阶段是在:(

2、)A战国至晋唐时期B宋金兀时期C明清时期D民国时期E新中国成立后5、温病学说成熟时期是:()A宋金兀时期B明清时期C新中国成立后D战国至晋唐时期E鸦片战争以后到新中国成立前6、被誉为“温热大师”的医家是:()A王孟英B吴又可C吴鞠通D叶天士 E薛生白7、温病的病名首见于:()A经B伤寒论C外台秘要D肘后备急E诸病源候8、第方病学专著论()A是温病条辨B伤寒论C温疫论D经E温热论9.“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语出哪部经典著作?()A素问B难经C伤寒论D金匮要略E灵枢10.湿热病篇的作者是:()A王孟英B薛生白C吴鞠通D吴又可E叶天士11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从病名、病机、治法等方面提出温病

3、与伤寒不同的医家()A.王叔和B.河间C .王安道D .王焘E.思邈12明清时期温病学家中创建“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是:()A .叶桂 B .完素 C .吴瑭 D .薛雪 E .吴又可13明清时期温病学家中吴瑭的代表作是:()A.温热论B .湿热条辨C .诸病源候论D .温疫论E .温病条辨14 .在温病学发展史上创新论、 立新法、制新方,使温病在摆脱伤寒体系束缚的道路上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的医家是:A叶天士 B河间C王安道D吴有性 E 朱肱15. “五疫之至,皆相染易”语出:A.经B.难经C.伤寒D.千金方E.温疫论16. “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论 出A.经B.难经C.自.D.伤寒总病论

4、E .伤寒例(17“温病又名疫者,以其延门阖户,如寒殳之役,A.众叔均等之谓也”语出: 和伤寒例B.仲景论伤寒论C.吴又可温疫论A王次则偏着一家。”语出: 吴又可 E 陆九芝D. 栗山伤寒温疫条辨 E.叶天士温热论18 “天行之病,大则流毒天下,次则一方,次则一乡 叔和 B 庞安常 C 雷少逸 D19、吴又可对温病学的贡献是:编著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病学专著温疫 论 提出温病致病的病因是温邪指出温邪热变最速 创立卫气营血辨证 治疗方面以扶 正为第一要义20下列诸项中,除哪项以外均是吴又可的贡献ABCDE21提出温疫致病的原因是时行之气 指出温疫有强烈的传染性 感染途径从口鼻而入 治疗方面,以

5、祛邪为第一要义编著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病学专著 三焦”的概念首先见于:A.温病条辨B.外感温病篇D.黄帝经E.温热论湿热病篇的作者是:A.王孟英B薛生白23温热经纬的作者是:A、叶天士可24对湿热性质温病的病因A.湿热病篇温疫论C.伤寒杂病论22.B、河间C.吴鞠通D.王安道E叶天士C、王孟英D 、薛生白E、(吴又D.温病条辨B.温疫论C.温热经纬E.外感温病篇25 .吴又可认为,温疫与温病是:A.并列关系B.隶属关系C. 无关系D.同病异名E异病异名26、提出疠气病因学说的医家是:吴鞠通 D叶天士E 薛生白A王孟英B吴又可C27、首先提出新感温病学说的医家是:CC 王安道汪石山 E河间28

6、、A温病的基本概吴又下列哪项提法欠妥:()A以发热为主症B具有传染性E感受温邪易化燥伤阴D热象偏重病机、辨证论治作专门论述的专著是:29.说明温病的诸特点中,以下哪种提法是欠妥的?30下述温病共有的临床表现应除外哪项:()A起病急骤传变较快B发热为主症易出现险恶证候D病程中易耗伤阴津E末期易见后遗证候31 “邪之所着,有天受,有传染”A.经B.难经C.32.新感温病初起特征应除外哪项:A发热恶寒B无汗或少汗语出:温疫 论C 口渴尿黄33下列温病中不属于新感温病的是:伏暑A风温B暑温C34依据发病季节而命名的温病是A风温B春温C暑温35依据临床特征而命名的温病温D36下列除哪项外,都是依四时主气

7、命名的温病: A风温B蕃温 C暑温D37根据四时主气命名的温病是:病暑是温湿温D.温病条辨E 温热论()头痛咳嗽 E 脉浮数苔薄白湿温湿温E ()秋燥E) 伏暑(春温()湿温秋燥A伏暑、风温B 春温、大头瘟C冬温、秋燥D风温、湿温E38 关于温病的命名和分类暑温、烂列痧项提法最正确:根据四时主气命名的有春温、暑温、湿温、秋燥 根据发病季节命名的有伏暑、秋燥、冬温 根据 临床特点命名的有伏暑、大头瘟、烂喉痧 根据 病证性质分为新感温病与伏邪温病 以上都不正 确39 下 列 何()43、44A.四时主气B.初起证候类型C.临床病证的特点D传变的快慢 E.证候的性质 伏邪温病初起特征应除外哪项 发热

8、恶寒属)B 高热不寒 于温烦渴尿黄()舌红苔黄的脉数有力是A45风热病邪温勺致病特点除下列哪项:A.多从口鼻而入,先犯肺卫D.变化迅速B.湿温C暑温 D .秋燥E.易损伤肺阴E.易耗伤阳气E .烂喉痧C.易损伤胃阴A 风温B春温C伏暑D温毒E暑温40下列病种中,哪种属伏气温病A.风温 B. 春温 C. 暑温D湿温秋燥41以下哪种不属于温热性质的温病A.风温 B. 春温 C. 暑温D伏暑E秋燥42.风温,暑温,湿温,秋燥的命名,主要根据的是46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应除外哪项:A起病较缓B传变较慢C47.春温的致病因素是:易困清阳易阻气机)E 易伤脾肺A温邪B温毒病邪 C 温热病邪燥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9、,下列哪项提法欠妥A多发生于秋季 B病位以肺为主CD病程中易耗气伤津E湿热病邪 E 疠气()初起必有口鼻唇咽等明显干燥征象少数严重病例后期可损伤下焦肝肾之阴致病以中焦脾胃为主的温邪是:A风热病邪B暑热病邪C温毒病邪 D 湿热病邪 E(燥热病邪疠气所致疾病特点是:A季节性强B地区性强C下列哪项最符合温热病邪的致病特点:A初起即犯于气分或营分BC初起即犯于营分或血分()传染性强 D 免疫性强 E初起即犯于卫分或气分初起即犯于卫分或营分E初起即犯于卫分或血分温邪致病,大多发病急骤,除了下列哪一项:A.风热病邪E.湿热病邪C.暑热病邪导致疾病过程中易于伤津气,甚至出现津气欲脱的邪气是:A.风热病邪B.

10、伏寒化温的温邪C.暑热病邪伏寒化温病邪致病,痉列哪项在神程中不易出现疗A.斑疹哪是湿热下 初起热象不显AD.易阻遏阳气易动风惊厥F列除哪项外,都与温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A感受温邪B正气强弱F列哪项与温病的发病无关:病程缠绵传变性强D.温热病邪D.燥热病邪高热邪的致C易困遏脾阳失治误治 D 自然因素A温邪感染B 七情生在 中医学中,最:论)一 D温热论下列哪项不属于气分证的基本特征:A但热不寒B二便下血确定温邪在卫分的最重要的依据是:A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BD头身疼痛E咽痛咳嗽区别血分证和营分证的基本要点是:A身热躁扰B昏狂谵妄下述证候中,除哪项外,皆是营分见证的表现A、心烦不寐B、身热夜甚C、

11、斑疹隐隐温病证见发热微恶寒,咳嗽,胸闷,肌肤发疹,舌绛,苔薄 白, )A .卫气同病 B .卫营同病 C .气营两燔 D 、 下列除哪项以外,均为温病肝风动之象 ?气候变化 D 正气强弱 E 营血 述卫气概念的黄帝经E温病条辨口渴引饮舌红苔黄无汗或少汗斑疹隐隐鼻塞流涕吐血、衄血(E.燥热病邪(温毒病邪(E 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著作是:B伤寒杂病(脉数有力(舌质红绛(E、脉细数脉浮细数。其病变为、舌质紫绛气血两燔E、气营同病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A、舌斜舌颤B昏狂谵妄C颈项强直D、牙关紧闭,角弓反E、舌体短缩,强硬65温病卫分证发热的特征是:发

12、热不恶寒C发热憎寒A发热微恶风寒 B 寒热往来D但恶寒不发热埋是卫气营血辨证在临床上的意义66下列除哪纳温病病变过程中的不同证候类型B、阐明各种温病的不同感邪途径C、反映温病病邪入侵部位的浅深和病情的轻重D、说明温病发展过程中的传变规律E、作为治疗立法处方用药的根据67下列哪种温病不属于温热类温病:A风温B春温C暑温68温病与温疫的主要区别在于:A传染性的强弱B发病的缓急CD 伏暑 E 温毒()预后的好坏D传变的快慢E病情的轻重69温病气分证发热的特征是:A发热微恶风寒B 发热不恶寒()C夜热早凉D但恶寒不发热E 身热夜甚70温病营分证发热的特征是:A发热微恶风寒B 身热夜甚()D但恶寒不发热E 寒热往来、多选题(备选答案中有2 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填在右边的括 号)1温疫论的作者E、吴师机、疋:B、吴又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