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工程意见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4338171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工程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培养工程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培养工程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培养工程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培养工程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工程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工程意见(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工程意见 *年初,省委、省政府组织实施了“3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以下简称“3一期工程”)。年来,共评选出培养对象3116人,其中,第一层次3人,第二层次35人,第三层次277人。一批培养对象脱颖而出,成长为各学术、技术领域的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创造了许多科技成果并成功地实施了成果转让,产生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了全省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为进一步增强我省高层次人才竞争能力,构建江苏新世纪人才高地,再造江苏21世纪人才新优势,根据江苏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作“九五”计划和20年规划纲要提出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按照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对人才资源开

2、发工作的要求,现就实施“333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以下简称“3二期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_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江苏“十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在“33一期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能够适应和促进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充满生机活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为顺利实现我省新世纪发展目标奠定坚实的高层次人才基础。 (二)培养目标和重点 从*年至*年,组织实施“333二期工程”。前3年,每年选拔培养对象1名左右,其中,能进入世界科技前

3、沿并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杰出专家10名左右;在国内科学技术界具有重大影响的高级专家00名左右;在省内各学科、行业成就突出,具有一定声望的科学技术带头人000名左右。“33二期工程”培养重点是我省优势学科、重点学科的科学技术带头人,电子信息产业、现代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技术带头人,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创业型人才。 优势和前沿学科。重点培养物理、电子信息、化学、分子电子学、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等方面的人才。 农业。重点培养农业科研与开发、农产品加工、农业市场分析预测及信息、农业标准化以及农业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传统产业。重点培养机械、汽车、化工、建材、纺织、轻工、食品等方面的人

4、才。 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培养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环境保护、海洋产业,特别是软件、集成电路和生物技术方面的人才。 社会科学。重点培养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方面的人才。 二、培养对象的选拔和管理 (一)选拔 1、选拔对象为全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事业单位(含中央驻苏单位)、集体经济单位、民营高科技企业中直接从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从事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2、培养对象的选拔条件、程序、方法及培养管理仍按江苏省“3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培养对象选拔办法和江苏省“333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培养与管理暂行办法(苏委知

5、*21号)执行。具体选拔时,在培养对象专业结构上要充分考虑我省“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和实际需要,每年的选拔计划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必要调整。各地推荐和选拔二、三层次培养对象,要从实际出发,保证人才的培养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 、“33一期工程”培养对象管理期满后,经专家小组考核合格,认为有较大发展前途,需要进一步培养并符合“333二期工程”同一层次选拔条件的,可直接转入二期工程同一培养层次;符合“33二期工程”高一层次选拔条件的,可参加高一层次选拔。 、成立“333二期工程”专家评审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由省内知名专家组成,负责培养对象推荐人选和资助项目的评审工作。专家委员会下设若干专

6、业评审组,负责本专业培养对象的评审工作。 (二)管理 1、“3二期工程”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由省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省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委知工办)按照领导小组的要求,做好实施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工作。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管理的原则,第一、二层次培养对象由省委组织部会同省人事厅、省科技厅统一管理,由省委知工办具体组织实施;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按所在单位隶属关系由各市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或省有关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各层次培养对象所在单位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2、建立和完善三项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培养对象的管理工作。 ()目标管理制度。管理期内,培养对象应制订总的工作目标和年度

7、工作计划。所在单位要与培养对象签订双向目标责任书,报送培养工作主管部门,作为双向考核的依据。 (2)培养对象考绩制度。培养对象个人如实填写培养对象年度工作考核表,由所在单位确认。第一、二层次培养对象的培养对象年度工作考核表,由所在单位报省委知工办存档管理;第三层次培养对象的培养对象年度工作考核表,由所在单位按单位隶属关系分别报市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或省有关主管部门存档管理。 (3)定期检查报告制度。各市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省有关主管部门要定期对培养工作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书面报告省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培养对象的重要动态,要及时向省委知工办报告。省委知工办对培养工作不定期地进行抽查。培养

8、对象每年要向所在单位党委书面报告1次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情况,重大事项须随时报告。 三、主要培养措施 (一)加强政治理论培训,提高培养对象的政治素质。省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每年举办期政治理论培训班,组织一、二层次为主的培养对象学习政治、经济方面的理论知识,进行国情、省情考察活动,帮助培养对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养。各市、省有关主管部门也要举办政治理论培训班,保证每位培养对象在培养期内能够参加1次政治理论培训。 (二)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培养对象业务水平。充分发挥培养基地的作用,为培养对象培训进修、攻读学位、合作研究、查阅资料、使用仪器设备和有关科研手段

9、等提供便利。省委知工办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和培养基地,每年举办相关业务的培训研讨活动。各地、省有关主管部门和培养对象所在单位,要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广泛合作关系,为培养对象选聘导师,举办专业技术培训班,选择优秀的培养对象进入高校攻读学位等,并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在时间上给予保证,以不断提高培养对象的业务水平。 (三)重视培养对象创新能力的培养。各地、省有关主管部门在举办业务培训班时,要安排一定的课时,讲授技术创新课题。选送培养对象到高新技术园区或企业工作一段时间,与企业进行合作研究,合作开发,增强其技术创新能力。 (四)加大选送培养对象出国培训力度。省委知工办合同有关部门,根据我省经济、科技发展

10、的重点和需要,每年组织一批培养对象出国进修、考察、培训,学习并掌握国外的先进知识和科学技术。各地、省有关主管部门、培养对象所在单位,对培养对象出国培训、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等活动,要在经费和时间上予以支持和保证。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建立高层次人才海外培训基地。 (五)安排一定的培养经费。省财政在实施“333二期工程”期间,每年安排一定的培养经费,主要用于资助重点科研项目、国外培养及国际学术交流、图书资料补贴等。培养经费的使用管理办法另行制定。各地、省有关主管部门也要根据财力可能相应安排培养经费,为培养对象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六)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主体作用。高等院校、

11、科研单位和有关企业要充分认识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主体作用,加强对入选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工作。要从本单位发展的需要出发,制订人才培养规划和计划,加大投入,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壮大人才队伍,优化人才结构,不断增强综合竞争能力: (七)重视发挥培养对象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在实践中锻炼提高。鼓励和支持培养对象牵头承担各级各类重大科技项目。创办、领办各类高新技术企业,以各种方式转化自己的智力和技术成果。注意发挥培养对象在政府决策中的参谋咨询作用。各地、省有关主管部门要组织培养对象及其他高级专家围绕本地区、本行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适时举办研讨、论证等活

12、动,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八)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培养工作深入开展。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要加大对“33二期工程”的宣传力度,宣传培养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宣传培养工作做得较好的地区、部门和单位,宣传培养对象的先进事迹和重大成果,尤其要大力宣传在创新创业中取得重大成就的培养对象,鼓励开拓创新、敢于冒尖、敢为人先的精神,为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推动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的深入开展。 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是我省全面建设宽裕的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从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高度,从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充分认识实施“33二期工程”的重要性,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地、省各有关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明确分管领导,并在组织机构、资金投入、培养措施等方面抓好落实,保证“3二期工程”的顺利实施,为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