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还乡(教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4337766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祖还乡(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祖还乡(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祖还乡(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祖还乡(教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三单元 高祖还乡 平凉一中 于小宁课 题高祖还乡 睢景臣课时第一节(总 节)教学目标1了解套曲的特点。反复诵读,熟悉本套曲的基本情节。2理解作者在套曲中借助故事情节和讽刺性语言表达的批判思想。重、难点【重点】了解套曲的特点。反复诵读,熟悉本套曲的基本情节。【难点】理解作者借助故事情节和讽刺性语言表达的批判思想。教学方法导入、简介诵读、赏析交流、点评教学过程(知识线索及师生互动交流)教学札记一、导入新课在封建社会,皇帝是天下的主宰者,享有九五之尊,谁敢诋毁皇帝尊严,那可是要人头落地的。可是,元朝的睢景臣以巧妙的手法剥去了封建皇帝的尊严的外衣。二、了解套曲睢景

2、臣(约1275约1320),元代散曲作家。元代钟嗣成录鬼簿云:景臣名舜臣,字嘉贤或景贤、嘉宾。江苏扬州人,后移居杭州。他“心性聪明,酷爱音律”。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散曲又分为小令和套曲。小令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套数又称散套、套曲,是把同一宫调的若干支不同曲牌的曲子连缀在一起的一种演唱形式。套曲少则数首,多则十几首,甚至几十首,构成一个庞大的整体。这些连缀的曲子可根据需要在同一宫调中进行选择,但要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一韵到底,末了都用“煞调”和“尾声”来结束。三、朗读课文【示范朗读】播放录音或教师朗读,学生看课文听读,注意重点字音,感受内容。【诵读提示】1.读准字音,尤其注意重点字音。注意掌握好

3、句式节拍和节奏。2.诵读时感情、语气要随着唱词内容的不同而变化,要读出幽默滑稽的味道。【学生朗读】1. 学生根据提示诵读,标出每段唱词的押韵字。2. 集体朗读课文,巩固字音,进一步体会套曲的内容和感情。四、鉴赏指导【合作探究】学生以小组形式,思考探讨回答下列问题:本套曲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刘邦回乡的场面?描写中处处表现出怎样的口气?作者写刘邦回乡的情景,仅仅是为了揭出刘邦的老底吗?【发言交流】小组学生代表发言,陈述小组讨论的结果,互相交流看法。【点评归纳】学生发言时,教师随机点评,最后归纳讲解。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汉高祖十二年十月,刘邦回到故乡沛县(在今江苏),豁免了沛县赋税,教沛中儿童一百二十人

4、演唱他的大风歌,设宴款待“父老子弟”,“道故旧为笑乐”。临行,故乡百姓再三挽留,又倾城出送,依恋不舍。本套曲借用一个乡民的口吻,叙述了他对刘邦回乡的见闻,揭露了“帝王之尊”的虚伪与可笑。套曲分三层:第一层(第一支曲子)写刘邦车驾到达之前的情况。第二层(包括二、三、四三首曲子)描写刘邦车驾前仪仗队和卫队的阵势。第三层(五至八等四首曲子)写刘邦和乡民相见的过程,以乡民口气大揭刘邦的老底。首段写刘邦快到家乡,村中接驾的准备活动。社长挨家挨户通知,摊派粮草和差事。作者着重刻画并嘲弄了乡里势利小人,“王乡老执定瓦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葫芦”,画出奴才的嘴脸。众人忙碌,“我”独不解,一开头便为全篇定下恢谐、嘲

5、讽的基调。耍孩儿五煞四煞三首曲子铺叙刘邦车驾的排场。先写村子里迎驾的乐队,用了“瞎”“乔男女”“胡踢蹬”等贬义词语来形容,不仅没有庄重严肃之感,而且滑稽可笑。接着写皇帝的出场。先是旗队过来,各种旗子上的龙、凤、虎本来象征着皇帝高贵的出身和显赫的地位,但是在乡民眼里看来,这些旗子怪里怪气,不伦不类:月旗是白环套兔子,日旗是红环套着一个三足鸟,凤旗是跳舞的鸡,虎旗是狗生双翅,龙戏珠旗是蛇缠酒葫芦。接着写皇帝的仪仗队,威武森严的各种兵器,既像农具,又像农家的甜瓜、苦瓜。最后写车驾前后的卫队、侍从。车驾的前卫像是泥塑木雕的天上判官,个个神气呆板。这些表明皇帝身价、威风的一切,都是按照农村常见事物和农民

6、常用语言加以描绘。通过乡民眼睛的折光,刘邦回乡威严隆重的盛况,统统变了形,走了样,失去了光彩,威风凛凛的排场,像是玩杂耍的马戏班,这实际上讽刺了皇家气派和帝王尊严。三煞二煞一煞写皇帝的出场,逐一数落刘邦当年的寒酸和劣迹,一下揭穿了隐藏在黄袍之后的真面目。作者以乡民口气称刘邦为“那大汉”,表示了对皇帝极大的不尊敬。等乡民认出了刘邦,“险气破我胸脯”,接着以无比愤怒的口气,历数刘邦以前的无赖行径:他是个酒鬼,是个无赖、扒手、骗子,他采人桑、借人粮、抢人麻、偷人豆。这一切都记载得明明白白,不容赖账。这种毫不留情的揭露,从根本上剥掉了刘邦高贵神圣的外衣,使其威风扫地。尾是全篇的高潮,农民要跟他面对面算

7、账,可是现在他竟然改名换姓,叫汉高祖了。这种表明了农民和皇帝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作者以“刘三”称呼,使得帝王之尊在辛辣的嘲笑声中荡然无存。高祖还乡把批判的矛头直指最高封建统治者,对封建皇权作了彻底的否定,这在文学作品中是罕见的,表现了作者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作者借助历史事件,反映了元代等级制度森严,统治者作威作福,地方乡绅趋炎附势,差役苛赋十分繁重的现实。所以它是对元代社会现实的曲折讽刺。本套曲有两个艺术特点:第一,强烈的讽刺性。构思的巧妙和叙述角度,决定了套曲嬉笑怒骂的基调。作者用夸张手法,以第一人称口吻,通过一个乡民的所见所闻所感,把高祖还乡的场面,作了讽刺性的描绘。讽刺的矛头首先对准乡里势利小人,描绘了他们的丑态。作者还把讽刺矛头对准皇帝,把皇家仪仗队、卫队都写得滑稽可笑,使得皇帝的威风、尊严变成了大出丑态。作者以揭老底的手法,摘去了套在刘邦头上尊严的光环,露出他的流氓本相。第二,语言泼辣、诙谐。作者用乡民口吻来写,非常切合乡民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状态,又具有幽默感和讽刺性。如对皇帝的旗帜、仪仗、器械的描写,用农村常见事物做比喻,充满生活气息,透露出了诙谐和嘲讽的意味。套曲写到乡民和刘邦算账时,言词尖锐,语气激烈,有一种寸步不让、不容反驳的逼人力量。五、课后练习学生课后反复诵读高祖还乡。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