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考研侯英建老师笔记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432149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考研侯英建老师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理学考研侯英建老师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理学考研侯英建老师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理学考研侯英建老师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理学考研侯英建老师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学考研侯英建老师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考研侯英建老师笔记(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一、中枢对躯体感觉的分析一)躯体感觉的传导通路1. 丘脑前的传入系统(1)后索-内侧丘系传入系统:深感觉(本体感觉和精细触氏觉):感受器f脊神经f脊神经节(第一级)f 脊神经f脊髓后索(薄束楔束)f延髓:薄束核、楔束核(第二级)f交叉f内侧 丘系f丘脑(第三级)f投射系统f大脑皮层(2)前外侧索传入系统:浅感觉(痛温粗略触压觉):感受器f脊神经f脊神经节(第一级)f脊神经f脊 髓:灰质后角(第二级)f交叉f脊髓丘脑侧、前束(前外侧索)f丘脑(第三级)f 投射系统f大脑皮层丘瞰特异慮觉接转掬后叙神籃节细胞粗路触-E地加丘脑恻卑歯第、潔度賞1)痛觉和温度觉: 脊髓丘脑

2、侧束,先交叉后上行2)粗略触-压觉: 脊髓丘脑前束,先交叉后上行3)本休感觉和精细触压觉:后索,先上行后交叉 相关疾病1)一侧脊髓横断损伤:同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压觉障碍,对侧痛温度觉和粗略触压觉障碍。2)脊髓空洞症,中央管前交叉损害:病变节段以下双侧痛温度觉障碍,而粗略触压 觉基本正常(分离现象),因为略触 压觉换元可发生在多个节段范围。3)肿瘤从脊髓外压迫和侵蚀脊髓:首先波及来自的腰骶部纤维,病变早期可出现 腰骶痛温觉缺失。4)高位脊髓中央发生肿瘤:首先发生颈部或胸部的浅感觉缺失。2感觉投射系统私信获取(二)躯体感觉的皮层代表区及感觉信息处理第一感觉区:第一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相当于Brod

3、mann分区的312区。其感觉投射有以下特点: 躯干和四肢部分的感觉为交叉性投射,即躯体一侧的传入冲动向对侧皮层投射, 但头面部感觉的投射则为双侧性的 体表感觉皮层的投射区域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其感觉分辨的精细程度 ,而非躯体 感受区域的面积,分辨愈精细的部位,代表区愈大,如拇指、示指和嘴唇的代表区。 相反,躯干的代表区却很小 体表不同区域在中央后回的投射区域具有一定的分野 ,且总体安排是倒置的。 即下肢上段在顶部膝以下在半球内侧面上肢在中部而头面部则在底部。但在头 面部的代表区内部,其排列却是正立的。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控一、运动的中枢调控概述最高水平:脑皮层联络区,基底神经节和皮层小

4、脑,负责运动的总体策划中间水平:运动皮层和脊髓小脑,负责运动的协调、组织和实施 最低水平:脑干和脊髓则处于,负责运动的执行。 一般认为,随意运动的策划起自皮层联络区,并且,信息需要在大脑皮层与皮层 下的两个重要运动脑区(基底神经节和皮层小脑)之间不断进行交流,然后策 划好的运动指令被传送到皮层运动区,即中央前回和运动前区,并由此发出运 动指令,再经运动传出通路到达脊髓和脑干运动神经元,最终到达它们所支配 的骨骼肌而产生运动。二、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控作用(一)脊休克1. 定义 横断面以下的脊髓所支配的躯体与内脏反射均暂时减退以至消失,如骨骼肌紧张 降低,甚至消失,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发汗反射

5、消失,粪、尿潴留。2. 机制 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突然失去了高位中枢对脊髓的调节作用。脊休克的表现并 非由切断损伤的刺激本身而引起。3. 恢复(1)一些以脊髓为基本中枢的反射可逐渐恢复,其恢复速度与动物的进化程度有 关(蛙几分钟、犬数天、人数周乃至数月)。恢复过程中,较简单的和较原始的反 射先恢复,如屈肌反射、腱反射等 较复杂的反射恢复则较慢如,对侧伸肌反射、 节间反射(搔爬反射)等 内脏反射可部分恢复,如血压逐渐上升到一定水平,动 物具有一定的排便、排尿能力。(2)离断面水平以下的知觉和随意运动能力将永久丧失。(3)伸肌反射减弱而屈肌反射增强,说明高位中枢平时具有易化伸肌反射和抑制 屈肌反射

6、的作用。(二)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与运动单位私信获取运动单位:由一个a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称为 运动单位,有的运动单位较大,可使许多肌纤维同时收缩,产生很大的肌张力, 有的运动单位较小,有利于肌肉的精巧运动。对侧伸肌反射、牵张反射、节间反射是在脊髓水平完成的姿势反射。1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当脊动物一侧肢体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可反射性引起受刺激屈肌反射三)脊髓对姿势反射的调节一侧肢体的屈肌收缩,肢体屈曲称屈肌反射。屈肌反射具有躲避伤害的保护意义但不属于姿势反射对侧伸肌 反射肢体皮肤受到强烈刺激时,在本侧肢体屈曲的同时,对侧肢体出现 伸直的反射称对侧伸肌反射。对侧伸肌

7、反射是一种姿势反射,在保护身体平衡中具有重要意义。2. 牵张反射 牵张反射:是指有完整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受外力牵拉伸长时引起的被牵拉的同 一肌肉发生收缩的反射。(1)牵张反射的感受器肌梭感受器梭外肌肌梭与梭外肌纤维平行排 列,两者呈并联关系,因此当 肌纤维受到牵拉刺激时,肌 梭也能感受到牵拉刺激或肌 肉长度的变化。梭内肌梭内肌纤维由位于两端的收 缩成分和位于中间的感受装 置(非收缩成分)所构成,两者 呈串联关系传入神经la类和II类纤维过程肌梭一la类和II类纤维一脊髓一运动神经一肌肉当肌肉受外力牵拉而使肌梭感受装置被拉长时,螺旋形末梢发生变形而引起 I a类纤维传入冲动增加,肌梭的传人冲动增

8、加可引起支配同一肌肉的a运动 神经元兴奋,使梭外肌收缩,从而形成一次牵张反射。与肌肉受牵拉伸长的情况相反,当a运动神经元兴奋,使梭外肌纤维缩短时,由 于肌梭与梭外肌纤维呈并联关系,因而肌梭也缩短,肌梭感受装置所受到的牵 拉刺激减少,1 a类传人纤维放电减少或消失。可见,肌梭是一种长度感受器。当Y传出纤维受刺激,使肌梭两端的收缩成分收缩时,其收缩强度虽不足以引 起整块肌肉缩短,但可牵拉肌梭感受装置,引起I a类传人纤维放电增加。 a运动神经元无放电时,有些丫运动神经元仍持续放电。a和运动神经元往往 在高位中枢的控制下同时被激活,这种现象称为a- Y共同激活。在梭外肌收缩期间,由于Y运动神经元的活

9、动引起梭内肌收缩,仍可使肌梭的 传入冲动维持在一定水平,防止了当梭外肌收缩时肌梭因受牵拉刺激减少而 停止放电,所以Y神经元的作用是调节肌梭对牵拉刺激的敏感性。 肌梭的I a和II类纤维的传人冲动进入脊髓后,除产生牵张反射外,还通过侧 支和中间神经元接替上传到小脑和大脑皮层感觉区。核链纤维上II类纤维的 功能可能与本体感觉的传入有关。(2) 牵张反射的类型私信获取(3) 腱器官与反牵张反射 腱器官:除肌梭外,骨骼肌中还有一种能感受肌肉张力的感受器,称为腱器官。 与梭外肌呈串联关系,传入神经为Ib类纤维,对支配同一肌肉的a运动神经元 起抑制作用;反牵张发射:当牵拉力量加大时,腱器官可因受牵拉张力的

10、增加而兴奋,其反射效 应是抑制牵张反射常。这种由腱器官兴奋引起的牵张反射抑制,称为反牵张反射。 其可防止在牵张反射过强而拉伤肌肉.因此具有保护意义。3. 节间反射节间反射:脊动物在反射恢复的后期可出现较复杂的节间反射。由于脊髓相邻节 段的神经元之间存在突触联系,故在与高位中枢失去联系后,脊髓依靠上下节段的 协同活动也能完成一定的反射活动,这种反射称为节间反射。如搔爬反射。三、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控(一)脑干对肌紧张的调控1.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和易化区抑制区(较小):大脑皮层运动区、纹状体、小脑前叶蚓部、延髓网状结构腹内侧部分 易化区(较大):前庭核、小脑前叶两侧部和后叶中间部、下丘脑、丘脑中

11、线核群、延髓网状结构 背外侧部分、脑桥被盖、中脑中央灰质和被盖。2.去大脑僵直( 1 )概念:在麻醉动物,于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脑干,动物出现四肢伸直,坚 硬如柱,头尾昂起,脊柱挺硬,呈角弓反张状态,这一现象称为去大脑僵直。( 2)机制:去大脑僵直是抗重力肌(伸肌)紧张增强的表现。 去大脑僵直的发生是由于在中脑水平切断脑干后中断了大脑皮层 ,纹状体等部位 与脑干网状结构之间的功能联系,造成抑制区和易化区之间的活动失衡,使抑制区 的活动减弱,易化区的活动明显占优势的结果。( 3 )临床:蝶鞍上囊肿引起皮层与皮层下结构失去联系时, 可出现明显的下肢伸 肌僵直及上肢的半屈状态,称为去皮层僵直。人类在中

12、脑疾患时出现去大脑僵直 现象。4)类型:私信获取四、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控帕金森病特点:肌紧张过强,而运动过少症状:肌肉强直、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面部表情呆 板静止性震颤。病因:双侧黑质病变,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治疗:左旋多巴亨廷顿病(舞 蹈病)特点:肌紧张不全和运动过多症状:不自主地上肢和头部的舞蹈样动作,伴肌张力下降病因:双侧纹状体病变,新纹状体内GABA能神经元变性 或遗传性缺损,对苍白球外侧部抑制作用减弱,间接活动通路减 弱,直接通路活动相对加强。治疗:利血平耗竭多巴胺可缓解症状。五、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控A丨后杠製 螂豺母叶犬-闻皮层持為迦骨鑒和三又传人磁厠苣和斯觉传入GSS齒

13、宼传人皮层A、眼讶尔脑4至脊“am 外删部分至主要运対 皮懐至蔚展孩宝卷1ft丽常 内胡部欝远劫执和运动黄划艇停平肉/瞩球羞动疼节?了小脑的分凰与传入*传出纤维联毎示宜圏一)前庭小脑前庭小脑:主要由绒球小结叶与小部分蚓垂构成。是小脑中最原始的部分,控制 躯干和四肢近端肌肉的活动,参与身体姿势平衡功能的调节。切除后:切除绒球小结叶的猴子,或第四脑室附近患肿瘤压迫绒球小结叶的患者,不能 保持身体平衡,出现步基宽(站立时两脚之间的距离增宽)、站立不稳、步态蹒 跚和容易跌倒等症状,但其随意运动的协调不受影响。动物实验还证明,狗在切除绒球小结叶后不再出现运动病(如晕船,晕车等)。 可调节眼外肌的活动,从

14、而协调头部运动时眼的凝视运动。猫在切除绒球小结 叶后可出现位置性眼震颤(二)脊髓小脑脊髓小脑:由小脑前叶和后叶的中间带区(包括蚓部和半球中间部)组成。蚓部 控制躯干和四肢近端肌肉活动,小脑半球中间部控制四肢远端肌肉运动。因此脊 髓小脑是调节进行过程中的运动,协助大脑皮层对随意活动进行适时控制。 损伤: 脊髓小脑受损后由于不能有效利用来自大脑皮层和外周感觉的反馈信息来协调 运动,因而运动笨拙不标准,表现为随意运动的力量、方向及限度发生紊乱。如 意向性震颤、小脑共济失调等,此外脊髓小脑可调节肌紧张,受损后常有肌张力 减退和四肢乏力表现。(三)皮层小脑皮层小脑:指半球外侧部,皮层小脑与大脑皮层运动区

15、、感觉区、联络区之间的 联合活动与运动的策划和运动程序的编制有关。切除后并不产生明显运动缺陷,也无明显临床表现。六、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控(一)大脑皮层运动区大脑皮层是最复杂的中枢部位,能够策划和发动随意运动。初级运动皮质:位于中央前回(Brodmann分区4区) 运动前区: Brodmann 分区 6 区(二)运动传出通路1. 皮层脊髓束和皮层脑干束 皮层脊髓束:由皮层发出,经内囊、脑干下行,到达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传导束, 称为皮层脊髓束; 皮层脑干束:由皮层发出,经内囊到达脑干内各脑神经运动神经元的传导束,称为 皮层脑干束。2. 运动传出通路损伤时表现私信获取巴宾斯基征:阳性:常用一钝物划足跖外侧,出现 趾背屈和其他四趾外展呈扇形散开的体 征称为巴宾斯基征阳性,是一种异常的跖伸肌反射,常提示皮层脊髓束受损。阴性:成年人的正常表现是所有足趾均发生跖屈,称为巴宾斯基征阴性。正常 人的巴宾斯基征(即阴性)是一种屈肌反射,由于脊髓平时受高位中枢的控制, 这一原始反射被抑制而不表现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