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4315462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四章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四章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四章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四章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章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课题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课时2单位二十中时间执笔姜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的农业发展状况,了解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2.掌握农业的主要部门,理解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3.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能力目标1.能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分析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2.能初步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3.根据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我国农业与发达国家农业间的差别,分析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德育目标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科技兴农的思想,并为农业发展好好学习,教法设计 讲述法、讨论法、谈话法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活动设计个案设计问题导入自主学习

2、合作探究释疑评价当堂达标课堂小结导入新课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释疑评价当堂达标课堂小结第一课时一、 农业与我们关于农业的概念。农业的概念有大有小,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而广义的农业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则可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大部门。其中,种植业的结构包括粮食作物、棉花、油料作物、糖料作物、水果和经济作物等。关于农业的重要性也可以让学生从身边找实例。图4.12中三个人对农业的看法,充分强调了发展农业的重要性:从我国人口的角度来说,农业是解决人民温饱的基础;从中国实现现代化来讲,农村实现现代化是瓶颈,是关键;正因为如此,对于国家决策者而言,农业成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可以结合第108页

3、的活动提问:你平日里衣食住行中涉及到的物品,哪些是农业的产物?并将所举的例子列在黑板上,最后归纳一下,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型农业的产物。二、 农业的地区分布农业的地区分布,引导学生在读图的基础上回答老师的提问,在读图的基础上讨论完成110页活动的表格,同时尽量引导学生将这部分知识与前面所学的中国的气候、河流、资源、地形等知识紧密结合,以加强学生对前后知识的联系。西部地区:气候干旱,热、水、土条件的配合上有较大缺陷,绝大部分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农业发展历史较晚,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天然草场广布,大部分地区以畜牧业为主。那里有我国四大牧区。因为降水稀少,农区小而分散,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

4、河谷和绿洲。东部地区:热、水、土条件有较为良好的配合,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人口稠密,是我国绝大部分耕地、农作物、林、渔、副业的集中地区。其中,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北方与南方地区:东部秦岭一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以旱地作为基本耕地形态,发展了一套旱地农业生产制度,是我国各种旱粮作物的主产区。秦岭一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以水田作为基本耕地形态,发展了一套水田农业生产制度,是水稻以及各种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的主产区。关于第110页活动2。安排这

5、个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第一是复习前面的知识,即气温、降水随着海拔的升高是如何改变的;第二是加强对气候与农作物种类、耕作制度的关系的理解;第三是了解一下在山区应当如何开展农业生产,并熟悉我国西南地区山区的常见农作物。同时,学生还会通过做这个练习注意到,山区的植物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呈带状分布的,这样就为今后高中学习垂直自然带打下了基础。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很大,造成农业生产和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第二课时一、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这部分内容可以根据图4.16,安排学生做这样一个活动:给他们几个地方选择,决定适合开展哪种类型的农业生产活动。可选择的地方包括太行山区、华北平原、内

6、蒙古草原、洞庭湖沿岸,可选择的农业生产部门包括林业、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当然,学生在选择时可能不会出什么差错,但重要的是让学生说出这样安排的原因。只有真正说出原因,才算是真正理解了“因地制宜”的含义。在学生说明之后,可以简单归纳,看看学生在安排农业部门生产时都考虑了哪些因素。同时启发学生思考:“上面的选择只是从自然条件方面考虑应该发展哪个大的农业部门,当我们进行具体的生产时,又会考虑到哪些因素呢?”从而引出下面的学习图4.17与第113的结合。我们可以将活动3安排在前面,让学生选择一种农业生产活动,在图4.18的B、C两点进行。当学生叙述完自己的选择理由时,我们自然就会得到图4.17的内容。

7、另外,还可引发学生继续思考:在气候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如果种果树,应该安排在什么地方?山区应该进行什么样的农业生产活动?第112页的活动1和活动2可以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从报纸、杂志或互联网上查找一些关于因地制宜和不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的实例,并分析其成功之处和失误的地方,如果是反例,还应提出一些建议。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讨论,但教师在讨论的最后要落到一点上,即:人类既可以对不利的环境进行改造,使之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同时不合理的行为也可能使得有利的环境变得不利。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这样才可能持续地发展下去。二、 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讲授之前,可以安排

8、学生课下进行一个小调查,看看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在小的时候都吃什么,供给量怎么样?然后和自己现在的状况作一下对比。并且思考:这说明了什么?从而引出新课。在安排学生将数据转化为统计图时,教师先不给任何提示,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画出能够说明问题的统计图,然后全班可以进行交流评比,看看哪种统计图最能说明我国在农业方面的成就。关于第115页活动2。首先应当让学生看图说话,描述桑基鱼塘的整个生产过程,并最好能够画出一幅流程图。接着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农村利用秸秆、牲畜粪便生产沼气,并将剩下的渣子作肥料的例子,同时也请学生画出流程图,并将两幅图进行对比,思考:他们存在着哪些一致的地方?(在整个过

9、程中没有任何废物,都对环境没有损害)关于第107页活动3。在组织学生讨论我国不同地区农业建设方向的原因之后,教师可以找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来分析,例如长江中上游的植被破坏对长江水文状况的影响(包括含沙量剧增、易发生洪水等等)。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国家农业发展政策的全面理解。人类既可以对不利的环境进行改造,使之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同时不合理的行为也可能使得有利的环境变得不利。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做到“因地制宜”,这样才可能持续地发展下去。“要想富,先修路”,有了路,就可以发展各种产业,对于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发展农业就特别重要了。请同学们判断以下产业哪些属于农业?种植水稻、伐木、饲养

10、牲畜、捕鱼、采草药、生产桌椅。我们归纳一下,什么是农业?人们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产品大多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农业。观察图片“主要农业部门”,从反映的内容看,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什么是农业?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称为农业。 提问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发展农业非常重要,你能说一说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吗?学生结合课本108页活动1回答这么多人需要吃饭、穿衣,粮食、棉花生产很重要;工业生产也需要大量的原料;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过渡我国是一个大国,东部、西部、南方、北方的自然条件差异很大,造成农业的

11、地区分布存在很大差异。通过查找资料,并结合读图“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你能归纳出我国各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造成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吗?在读这幅图时,可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我国农业差异最明显的地区是哪两个部分?(2)它们的界线在哪里?(3)东西两部分各有哪些农业类型?(4)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在降水稀少的西部地区,种植业分布在哪些地区?为什么会在这些地区发展种植业?(6)在东部地区,各种类型的农业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7)林业集中在我国的哪些地区?哪些属于天然林?哪些属于人工林?(8)我国哪个地区的淡水渔业最发达?阅读 读图“我国南北方农业分布图”,认识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差

12、异: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和棉花等主要类型。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的影响,我国农作物的地区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的地区分布呈现“南稻北麦”的格局。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的分布特点。棉花生产,北方以棉花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活动 在我国西南部的山区中,农作物的种类、耕作制度随海拔高低的不同而不同。请你在教材图“山地垂直气候景观”中的适当部位填上如下四组内容,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为什么该地会呈现这样的分布规律?A.双季稻、香蕉,一年三熟;B.适宜发展林业、牧业;C.

13、玉米、荞麦、燕麦,一年一熟;D.玉米、小麦,一年两熟。 结论 山区的农业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呈带状有规律的分布的。我国各个地区都有农业发展上的优势和不足,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不同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参考教材图“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回答:(1)粮食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2)以下各地区适合开展哪种类型的农业生产活动?为什么?太行山区 B、华北平原 C、内蒙古草原 D、洞庭湖沿岸(3)完成教材的活动“城市地区农业带的分布”(4)思考:在气候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如果种果树,应该安排在什么地方?山区应该进行什么样的农业生产活动?(5)

14、上面的选择只是从自然条件方面考虑应该发展哪个大的农业部门,当我们进行具体的生产时,又会考虑到哪些因素呢?”回答:自然条件(包括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交通、技术、市场、设备等)因地制宜和不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的事例都比较常见,你能举出哪些事例呢?并分析其成功之处和失误的地方,如果是反例,还应提出一些建议。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讲授之前,可以安排学生课下进行一个小调查,看看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在小的时候都吃什么,供给量怎么样?然后和自己现在的状况作一下对比。并且思考:这说明了什么?从而引出新课。教师: 我国农业仍面临着哪些严峻的挑战?回答: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学生将教材提供的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格数据转化为统计图,看看哪种统计图最能说明我国在农业方面的成就?阅读教材活动,描述桑基鱼塘的整个生产过程,并画出一幅流程图。我国农村利用秸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