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燃易爆场所安全管理制度(4篇).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4187723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易燃易爆场所安全管理制度(4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易燃易爆场所安全管理制度(4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易燃易爆场所安全管理制度(4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易燃易爆场所安全管理制度(4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易燃易爆场所安全管理制度(4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易燃易爆场所安全管理制度(4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燃易爆场所安全管理制度(4篇).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易燃易爆场所安全管理制度一、为加强易燃_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预防火灾事故,保障正常的生产程序,保障公司财产安全和员工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易燃_作业场所。二、本制度所称易燃_场所,是指使用、存放危险物品名表(gb1226890)中以燃烧爆炸为主要特性的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过氧化物;毒害品、腐蚀品中部分易燃_化学物品等的场所。三、各单位易燃_场所存放危险物品种类、数量等情况,应向消防安全管理部门及环境安全保障部作书面报告,审批备案。四、易燃_场所日常管理由采购、储存、使用的所在部门负责,督促该区域内员工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2、并负责区域内消防安全日常检查及其消防设施的日常检查。五、新建、改建、扩建易燃_场所,应当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并经公安消防监督机关审核,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六、易燃_场所应有良好的通风排气装置、消防报警装置和避雷设施及防静电措施。七、凡在公司内各易燃_场所工作的员工,均应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学习与培训,遵守本制度和其他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八、进入公司内各易燃_场所施工、_的外来人员,由业务对口部门和施工、_单位共同开展消防安全教育,落实安全管理人员,并与业务对口部门签订安全协议,需要动火的必须办理动火作业审批手续。九、易燃_场所内电气设施应符合防火防爆要求,不准架设临时电线。十、易燃_场所应

3、悬挂明显防火标志,消防器材配备齐全、充足,作业人员应清楚现场消防器材的位置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十一、易燃_场所防火间距不足时,应增设防火墙。十二、易燃_场所必须有各种岗位安全责任制,检查、交接班、物品保管等制度和记录。十三、易燃_场所物品必须分类、分堆储存,堆垛不得过高、过密,堆垛之间应留出一定的间距及通道口,化学性质相抵触和灭火方法不同的物品,必须分库储存,并注明储存物品的性质、名称和灭火方法。十四、易燃_场所内保持整洁,对散落的易燃_物品应当及时清除。十五、无关人员严禁进入易燃_场所。工作人员不得携带火种和手机进入易燃_场所作业,严格按劳保用品使用规范着装,不得穿着化纤制品以防产生静电。

4、十六、易燃_场所严禁堆放其它杂物,严禁烟火和使用明火。易燃_场所现场作业时,应使用不产生火花的铜制、合金制或其它工具。作业完后及时清除地面、排风管道上的油膜。油料、油漆、溶剂用完要加盖。十七、遇节假日放假前将所有的易燃_物品退回库房,统一保管。十八、对忽视消防安全,不严格执行本制度规定的单位或个人,2按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及公司相关考核制度进行考核。十九、本制度由公司办公室起草,并负责解释。易燃易爆场所安全管理制度(二)一、为加强易燃易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预防火灾事故,保障正常的生产程序,保障公司财产安全和员工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易燃易爆作业场所。二、本制度所称易燃易爆

5、场所,是指使用、存放危险物品名表(gb1226890)中以燃烧爆炸为主要特性的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过氧化物;毒害品、腐蚀品中部分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等的场所。三、各单位易燃易爆场所存放危险物品种类、数量等情况,应向消防安全管理部门及环境安全保障部作书面报告,审批备案。四、易燃易爆场所日常管理由采购、储存、使用的所在部门负责,督促该区域内员工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并负责区域内消防安全日常检查及其消防设施的日常检查。五、新建、改建、扩建易燃易爆场所,应当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并经公安消防监督机关审核,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六、易燃易爆场所应有良好的通

6、风排气装置、消防报警装置和避雷设施及防静电措施。七、凡在公司内各易燃易爆场所工作的员工,均应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学习与培训,遵守本制度和其他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八、进入公司内各易燃易爆场所施工、安装的外来人员,由业务对口部门和施工、安装单位共同开展消防安全教育,落实安全管理人员,并与业务对口部门签订安全协议,需要动火的必须办理动火作业审批手续。九、易燃易爆场所内电气设施应符合防火防爆要求,不准架设临时电线。十、易燃易爆场所应悬挂明显防火标志,消防器材配备齐全、充足,作业人员应清楚现场消防器材的位置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十一、易燃易爆场所防火间距不足时,应增设防火墙。十二、易燃易爆场所必须有各种岗位

7、安全责任制,检查、交接班、物品保管等制度和记录。十三、易燃易爆场所物品必须分类、分堆储存,堆垛不得过高、过密,堆垛之间应留出一定的间距及通道口,化学性质相抵触和灭火方法不同的物品,必须分库储存,并注明储存物品的性质、名称和灭火方法。十四、易燃易爆场所内保持整洁,对散落的易燃易爆物品应当及时清除。十五、无关人员严禁进入易燃易爆场所。工作人员不得携带火种和手机进入易燃易爆场所作业,严格按劳保用品使用规范着装,不得穿着化纤制品以防产生静电。十六、易燃易爆场所严禁堆放其它杂物,严禁烟火和使用明火。易燃易爆场所现场作业时,应使用不产生火花的铜制、合金制或其它工具。作业完后及时清除地面、排风管道上的油膜。

8、油料、油漆、溶剂用完要加盖。十七、遇节假日放假前将所有的易燃易爆物品退回库房,统一保管。十八、对忽视消防安全,不严格执行本制度规定的单位或个人,2按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及公司相关考核制度进行考核。十九、本制度由公司办公室起草,并负责解释。易燃易爆场所安全管理制度(三)1、易燃_场所是指在生产、贮存、使用过程中存在火灾、爆炸的危险因素,易造成人身伤害和物质损失的场所。2、易燃_场所必须设置明显的防火、防爆警示标志。责任单位要进行定期和经常性检查,及时清除事故隐患。3、易燃_场所要明确岗位责任人,消防设施、器材必须经常保持完备良好状态,做到班有班人管,人有会使用。4、存在爆炸危险的场所,电机、照明应采

9、用防爆型,要避免因接触不良、超负荷或过热而产生火花或着火,正确设置避雷装置,检修照明采用安全灯具,避免机械性撞击。5、易燃_场所要严格遵守防火防爆制度,严禁在爆炸危险区吸烟,严禁明火取暖和焚烧可燃物,严禁在防爆区内装设电热设备。6、易燃爆场所应设置完善的安全装置,如_报警器、在压力容器上_安全阀等,安全装置要按规定维护校对,保持处于良好状态。7、易燃、_物品的使用地和储存点、要严禁烟火,严格消除可能发生火灾的一切隐患。8、易燃、_物品的运输、储存、使用、废品处理等,必须设有防火、防爆设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定员定量定品种的安全规定。9、加强可燃物质的管理,对大宗可燃物质必须按品种堆放;对酒

10、精、酒类、油漆、甲醇等易燃物质要妥善保存,不得靠近火源。10、易燃_场所_米范围内严禁烟火,严禁私拉临时线,确需拉设临时线要严格执行公司电气临时线审批制度。11、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补、切割前要进行彻底清洗、置换,并经检测,可燃液体、气体含量应低于其爆炸下限_倍;进入容器、管道内进行焊补、切割,容器、管道内含氧量应大于_%,容器、管道外应设专人监护。12、易燃_场所确需动火作业时,要严格执行公司消防安全管理、危险性作业审批与监护制度。易燃易爆场所安全管理制度(四)1目的为了加强对易燃易爆场所安全管理,防止火灾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安全管理标准。2范围本管理标准适用于所有使用、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

11、,如使用酒精、可燃气体、化验室使用的易燃易爆物品。3职责3.1总经办负责监督管理。3.2生产部协助总经办监督管理。3.3使用、储存、采购、验收、发放的车间部门负责执行实施,对每道工序制定安全标准操作程序。4内容4.1易燃易爆场所的建筑、电气、防雷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要求,经消防局验收后方可使用。4.2因历史原因未消防局验收批文的,或未达到报批要求的,应制订安全管理方案,制定控制措施,使风险系数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并且有长期改造计划。4.3使用、存放量达到国家所规定的,属重点危险源,应按规定进行申报备案,如酒精存放量超过_吨、使用量超过_吨。4.4所有易燃易爆场所列入公司

12、危险源,按公司重大危险源管理标准加强监督管理。4.5易燃易爆场所操作人员(化验室、车间小量使用酒精除外),如危险品仓管理员、搬运工、装卸工、驾驶员必须经过合法机构培训,考核合格取得资格证后才能从事危险化学品的作业。4.6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人员,如部门安全员、公司安全责任人必须取得相关的资格证,方可从事管理工作。4.7易燃易爆场所应安装可燃气体报警气器(化验室、小量使用除外),有防静电措施。4.8消防设施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设施完好。4.9防雷设施完好,执行公司防雷设施检测管理标准。4.10易燃易爆场所应有良好的排风系统,易燃易爆场所,按公司安全检查管理标准执行。4.11易燃易爆场所应设置警示标准,如禁火、关闭手机等,应设置周知卡。4.12存放的危化品应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执行公司易燃易爆物品临时存放间的管理标准。第3页共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