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踏匈奴》看马在古代雕塑艺术中的表现.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4000595 上传时间:2024-02-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马踏匈奴》看马在古代雕塑艺术中的表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从《马踏匈奴》看马在古代雕塑艺术中的表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从《马踏匈奴》看马在古代雕塑艺术中的表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马踏匈奴》看马在古代雕塑艺术中的表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马踏匈奴》看马在古代雕塑艺术中的表现.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马踏匈奴看马的形象的题材在古代雕塑艺术中的表现马的形象在古代雕塑艺术中一直是主要表现的题材,因为马一方面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战争年代;另一方面又在精神、气质上代表着国家的兴盛,也体现着民族的精神。东汉曾把马描述为“夫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马者甲兵之本,国大之用,安宁则以别长卑之序,有变则以济远近之难”。汉代马的雕塑不像西方那种英雄主义的表现手法。西汉霍去病墓前马的雕像没有雕霍大将军骑马归来的形象,而是有一种更深刻的寓意在里面。一看马踏匈奴马踏匈奴,是霍去病墓石雕群中最有纪念与象征意义的作品,像高168厘米,长190厘米。马昂扬地站立着,充满了胜利的快乐,马下的一个匈奴

2、则仰面朝天,垂死挣扎。马骨架匀称,肌肉结实,躯体剽悍肥壮,腿筋劲健突兀,蹄足稳稳抓地,看去凝重劲健、粗犷雄浑、气宇轩昂,是胜利者的象征;。作为战败的匈奴人,则身体屈曲,仰卧马下,脸宽鼻扁,头发蓬乱,左手持弓,右手执箭,马下动作狼狈滑稽,神态凶悍,一副垂而不死之态。它现立于墓冢前庭,像一座宏伟的纪念碑,诠释着墓主的赫赫战功。在创作中,作者没有直接表现霍去病本人,而是选取与墓主戎马生涯朝夕相关的形象作为主题:战马和武士。浮雕、线雕等雕刻技法,细致入微地刻画表现对象的气质、神态。这一马一人,高度概括了霍去病一生的建树,尤其是没有将战败者简单地处理成横陈马下的僵尸,而表现为手攥弓矢随时可能翻身再起的顽

3、敌,更反衬出胜利者的强大,加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又传达出作者的警世寓意,进而拓展了作品的思想深度。整件作品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丰富的表现力,立意新颖含蓄,生动传神。自匈奴崛起漠北,草原文明与平原文明的冲撞就日益激烈,游牧民族以其骑乘弓箭之利,纵横驰骋,有很大的攻伐掠夺性,当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正是汲取了游牧民族的长处。到秦汉之际,中土骑兵已有长足的发展,但相较于“控弦三十万”的匈奴人,还相当薄弱。为了征服匈奴,汉武帝时期大力发展骑兵,且致力于马种改良,不惜用兵大量换取良马,由此武帝时期的汉军才兵强马壮,战无不胜。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就是汉代武力强盛的标志,从此,马在古代社会里就成了不可缺少的

4、,而“马踏匈奴”则形象地展演了西汉征服匈奴的历史一幕,也是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征战匈奴的形象写照。二汉代的石雕在汉代雕塑艺术中,马是表现最多的一种动物形象,马的造型达到相当高的成就,这些艺术成就的取得,与马在当时特殊的社会地位和功能是分不开的。帝王的爱好、马在军事中的作用在客观上促进了马的艺术发展。霍去病墓石雕有许多表现等待出击临战姿态的,它们卧而不疲,眼睛直视前方。我想这应该是反映霍去病在出击匈奴时作战情景的象征吧!如跃马艺术处理手法奔放简洁,表现了马的雄健、机敏,它造型圆润饱满、生益盎然,洋溢着浓厚的塞外草原粗狂肃杀的气氛。这应是霍去病形象的象征。此作品的雕塑者利用原石块的某些类似处,以简要概

5、括的手法雕出一匹矫健刚强的马在那腾起的瞬间形象,另人仿佛听到它的嘶叫声,并看到难以驾驭的激动神态。从头部偏斜和口鼻颤动的刻画上突出的表现了野性的马在跃起时所具有的强大的生命活动。卧马虽作憩息之态,但它昂首警视前方,准备随时纵身而起的神态,也表现出出战环境中的特殊气氛。霍去病墓之所以引人注目,是他采取了以一当十的艺术手法,通过刻画三匹不同姿态的战马马踏匈奴,卧马,跃马,使人自然而然的联想到英勇善战的青年将军和无数浴血疆场的战士,从而表达了这组纪念碑刻所要表达的鲜明主题。霍去病墓前石刻的整体的造型风格和材料以及主题思想达到了一种完美和统一。汉代雕刻在具体的表现动物时,并不在动物外形,而是在对动物的

6、习性和动态有了深入透彻了解之后选择最能表现其活力和神态的特征加以夸张和变形,突出了我国古代传统艺术的特点,就是只表现对象的“神”,而不再现对象的“形”直到能把雕塑固有的韵律和动物的形体统一在一起为止,把人与动物内在的生命力、精神状态与个性表达无遗。马踏匈奴,这件主体性石刻较为完整和写实。在造型手法上作者巧妙的运用了当时成熟的画像石的刻画技法,使得浮雕和线刻完美结合,合理的运用空间,这样作品更为完整坚固。 从汉初墓葬中的大量骑马佣到霍去病墓前的卧马、跃马及马踏匈奴的石雕,马的形象隐约的展示了一种保家卫国的正义力量是坚不可摧的;汉人爱马,以雄浑的造像气势,似乎在象征着当时汉王朝强大的军事实力。有那

7、种磅礴的气势,也具有凛然难犯的庄严气派。 “马踏匈奴”、“跃马”、“卧马”它创造的不是某一匹具体的、个性的马,它是借用马的形象,以马从动态到情节的选择来表现一个时代的气息与特征,这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观念。 三唐代的雕刻在唐代,马一样深受帝王和艺术家们的喜爱,甚至更胜于汉代,最有名气的马刻石雕昭陵六骏。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陵墓前的六块浮雕石碑,这六骏原是李世民生前最心爱的坐骑,在他统一中国的大业中,曾立下了赫赫战功。六匹骏马曾伴太宗一生,以西域国语命名的六匹坐骑,分别为飒露紫,什伐赤,白蹄乌,青骓,特勒骠,拳毛騧,建昭陵时,太宗下令将其刻石与其永相伴,并亲自作诗六首命书法家欧阳询抄录,刻于每

8、匹骏马之碑上,画家阎立本曾绘制六骏图,雕刻采用圆雕和浮雕相结合的形式完成,体现出大唐强盛弘大之气度,精美绝伦。六骏采用高浮雕手法,以简洁的线条,准确的造型,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战马的体态、性格和战阵中身冒箭矢、驰骋疆场的情景。每幅画面都告诉人们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他们姿态神情各异,线条简洁有力,造型栩栩如生,马这一题材的塑造,不只是造型上的成功,雕刻技巧的精绝,而且还寓意著丰富的历史故事,显示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成就。唐太宗营建昭陵时,诏令立昭陵六骏的用意,除炫耀一生战功外,也是对这些曾经相依为命的战马的纪念,并告诫后世子孙创业之艰难。可见马在唐太宗眼里如此受重视,是可以用来警示和告诫子孙后代的象征和标志。从这六匹骏马的石雕中更可以体会到当时的诗人和艺术家们对马的喜爱与重视。四.总结 从马踏匈奴看到汉代石刻中的马的形象,充分体现马在当时人们心中的地位,人们对马的喜爱。昭陵六骏中马的形象栩栩如生,更可以看出唐人更爱马。马在中国古代深受喜爱,无论是帝王将士还是文人艺术家,都对马这个何时何事都离不开的动物情有独钟,帝王将士爱马,马不仅仅是他们叱诧沙场的坐骑,更是某种精神的象征。马的雄姿英风更是文人墨士所向往所喜爱许亚琪 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