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真题——生物(安徽卷)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ligh****329 文档编号:563974336 上传时间:2024-07-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高考真题——生物(安徽卷)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4年高考真题——生物(安徽卷)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4年高考真题——生物(安徽卷)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年高考真题——生物(安徽卷)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高考真题——生物(安徽卷)Word版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安徽卷)生物学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真核细胞的质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液泡膜上的一种载体蛋白只能主动转运一种分子或离子B. 水分子主要通过质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C. 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核膜在分裂间期解体,在分裂末期重建D. H与氧结合生成水并形成ATP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和内膜上【答案】B【解析】【分析】由细胞膜、核膜以及各种细胞器膜等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详解】A、液泡膜上的一种载体蛋白能转运一种或一类分

2、子或离子,A错误;B、水分子主要通过质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B正确;C、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核膜在分裂前期解体,在分裂末期重建,C错误;D、H与氧结合生成水并形成ATP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D错误。故选B。2. 变形虫可通过细胞表面形成临时性细胞突起进行移动和摄食。科研人员用特定荧光物质处理变形虫,发现移动部分的细胞质中聚集有被标记的纤维网架结构,并伴有纤维的消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被荧光标记的网架结构属于细胞骨架,与变形虫的形态变化有关B. 溶酶体中的水解酶进入细胞质基质,将摄入的食物分解为小分子C. 变形虫通过胞吞方式摄取食物,该过程不需要质膜上的蛋白质参与D. 变

3、形虫移动过程中,纤维的消长是由于其构成蛋白的不断组装所致【答案】A【解析】【分析】1、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如果溶酶体的膜破裂,水解酶就会逸出至细胞质,可能造成细胞自溶。2、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与蛋白质搭建起的骨架网络结构,包括细胞质骨架和细胞核骨架,其中细胞骨架的主要作用是维持细胞的一定形态。细胞骨架对于细胞内物质运输和细胞器的移动来说又起交通动脉的作用;细胞骨架还将细胞内基质区域化;此外,细胞骨架还具有帮助细胞移动行走的功能。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是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详解】A、科研人员用特定荧光物质处理变形虫,发现移动部分的细胞质中聚集有被标记的纤维网架结构,并伴

4、有纤维的消长,细胞骨架对细胞形态的维持有重要作用,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所以被荧光标记的网架结构属于细胞骨架,与变形虫的形态变化有关,A正确;B、摄入的食物进入溶酶体中,被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分解为小分子,B错误;C、变形虫通过胞吞方式摄取食物,该过程需要质膜上的蛋白质进行识别,C错误;D、变形虫移动过程中,纤维的消长是由于其构成蛋白的不断组装与去组装所致,D错误。故选A。3. 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包含一系列酶促反应,磷酸果糖激酶1(PFK1)是其中的一个关键酶。细胞中 ATP减少时,ADP和AMP会增多。当ATP/AMP浓度比变化时,两者会与PFK1发生竞争性结合而改变酶活性,进而调节细胞呼吸速率

5、,以保证细胞中能量的供求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细胞质基质中,PFK1催化葡萄糖直接分解为丙酮酸等B. PFK1与ATP结合后,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变性失活C. ATP/AMP浓度比变化对PFK1活性的调节属于正反馈调节D. 运动时肌细胞中 AMP与PFK1结合增多,细胞呼吸速率加快【答案】D【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详解】A、细胞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最终分

6、解为丙酮酸,需要一系列酶促反应即需要多种酶参与,而磷酸果糖激酶1(PFK1)是其中的一个关键酶,因此PFK1不能催化葡萄糖直接分解为丙酮酸,A错误;B、由题意可知,当ATP/AMP浓度比变化时,两者会与PFK1发生竞争性结合而改变酶活性,进而调节细胞呼吸速率,以保证细胞中能量的供求平衡,说明PFK1与ATP结合后,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但还具有其活性,B错误;C、由题意可知,ATP/AMP浓度比变化,最终保证细胞中能量的供求平衡,说明其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C错误;D、运动时肌细胞消耗ATP增多,细胞中 ATP减少,ADP和AMP会增多,从而 AMP与PFK1结合增多,细胞呼吸速率加快,细胞中 A

7、TP含量增多,从而维持能量供应,D正确。故选D。4. 在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化及其方向是由细胞内外信号分子共同决定的某信号分子诱导细胞分化的部分应答通路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对该信号分子的特异应答,依赖于细胞内的相应受体B. 酶联受体是质膜上的蛋白质,具有识别、运输和催化作用C. 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分子与靶蛋白结合,使其磷酸化而有活性D. 活化的应答蛋白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最终引起细胞定向分化【答案】D【解析】【分析】信号分子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发挥调节作用。图中信号分子与膜外侧酶联受体识别、结合,ATP水解产生的磷酸基团结合到激酶区域使之具有活性,有活性的激酶区

8、域能将应答蛋白转化为有活性的应答蛋白。【详解】A、由题图可知,细胞对该信号分子的特异应答,依赖于细胞外侧的酶联受体,A错误;B、酶联受体位于质膜上,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识别相应的信号分子,磷酸化的酶联受体具有催化作用,但不具有运输作用,B错误;C、ATP水解产生ADP和磷酸基团,磷酸基团与其他物质如靶蛋白结合,使其磷酸化而有活性,C错误;D、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信号分子调控相关蛋白质,活化的应答蛋白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最终引起细胞定向分化,D正确。故选D。5. 物种的生态位研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人员对我国某自然保护区白马鸡与血雉在三种植被类型中的分布和日活动节律

9、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白马鸡的分布占比(%)血雉的分布占比(%)旱季雨季旱季雨季针阔叶混交林56.0576.6747.9478.67针叶林40.1317.7842.06917灌丛3.825.5510.0012.16日活动节律 A. 生境的复杂程度会明显影响白马鸡和血雉对栖息地的选择B. 两物种在三种植被类型中的分布差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 季节交替影响两物种对植被类型的选择,降雨对血雉的影响更大D. 两物种在白天均出现活动高峰,但在日活动节律上存在生态位分化【答案】B【解析】【分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

10、其他物种的关系等。【详解】A、从灌丛到针叶林,再到针阔叶混交林,生境越来越复杂,由表格数据可知,其白马鸡和血雉分布占比会发生改变,说明生境的复杂程度会明显影响白马鸡和血雉对栖息地的选择,A正确;B、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两物种在三种植被类型中的分布属于不同地域的分布,不在同一个生态系统,其分布差异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C、由表格数据可知,季节交替(旱季和雨季)影响两物种对植被类型的选择,如旱季时,针阔叶混交林白马鸡的分布占比高,而血雉的分布占比更低。三种植被类型中,旱季与雨季血雉的分布占比差值大于白马鸡的分布占比差值,说明降雨对血雉的影响更大,C正确;D、由图可知,两物

11、种在8:00左右相对密度最大,说明两物种在白天均出现活动高峰,一天的时间内,其相对密度会很大的波动,说明在日活动节律上两物种存在生态位分化,D正确。故选B。6. 磷循环是生物圈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磷经岩石风化、溶解、生物吸收利用、微生物分解,进入环境后少量返回生物群落,大部分沉积并进一步形成岩石。岩石风化后磷再次参与循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磷元素年周转量比碳元素少B. 人类施用磷肥等农业生产活动不会改变磷循环速率C. 磷参与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D. 磷主要以磷酸盐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答案】B【解析】【分析】组成生物体的碳

12、、氢、氧、磷、硫等元素,都在不断进行这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详解】A、细胞中碳元素的含量高于磷元素,故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磷元素年周转量比碳元素少,A正确;B、人类施用磷肥等农业生产活动,使部分磷留在无机环境里,改变磷循环速率,B错误;C、植物吸收利用的磷可用于合成磷脂、ATP、DNA、RNA等物质,故磷参与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C正确;D、磷主要以磷酸盐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D正确。故选B。7. 人在睡梦中偶尔会出现心跳明显加快、呼吸急促,甚至惊叫。如果此时检测这些人的血液,会发现肾上腺素

13、含量明显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睡梦中出现呼吸急促和惊叫等生理活动不受大脑皮层控制B. 睡梦中惊叫等应激行为与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有关C. 睡梦中心跳加快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有关D. 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肾上腺素释放进而引起心跳加快,属于神经体液调节【答案】A【解析】【分析】自主神经系统:(1)概念: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2)功能: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

14、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详解】A、睡梦中出现呼吸急促和惊叫等生理活动受大脑皮层控制,A错误;B、睡梦中惊叫属于应激行为,与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有关,B正确;C、交感神经的活动主要保证人体紧张状态时的生理需要,睡梦中心跳加快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有关,C正确;D、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可以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正确。故选A。8. 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ORFV)感染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宿主易被ORFV反复感染,影响畜牧业发展,危害人体健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ORFV感染宿主引起的特异性免疫

15、反应属于细胞免疫B. ORFV感染宿主后被APC和T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C. ORFV反复感染可能与感染后宿主产生的抗体少有关D. 辅助性T细胞在ORFV和细胞因子的刺激下增殖分化【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免疫过程:1、被病原体(如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2、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3、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4、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详解】A、病毒寄生在细胞中会引起细胞免疫,最终需要体液免疫消灭病毒,即ORFV感染宿主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属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A错误;B、T细胞不具有摄取、处理、呈递抗原的功能,B错误;C、ORFV反复感染可能与感染后宿主产生的抗体少,不能彻底消灭相应病毒有关,C正确;D、B细胞在ORFV和细胞因子的刺激下增殖分化,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不需要细胞因子,D错误。故选C。9. 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