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心理知识的断除.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3954011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心理知识的断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11.心理知识的断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11.心理知识的断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11.心理知识的断除.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11.心理知识的断除.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心理知识的断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心理知识的断除.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心理知识的断除11.心理知识的断除 克:脑子为什么永远因循固定模式,永远在寻找目标?如果它放弃了一个模式,立刻又会抬起另一个模式,它永远都如此运作着。理由可能出自渴求保障及安全感,也可能因为漠不关心、无情、不想达到自己的巅峰状态等等。 深入探究脑子为什么永远因循固定模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透过不断地的研究、洞悉以及辛苦的阵痛,最后内心只剩下了一堵。要想把这堵墙打破,只有靠爱和理智的力量了。在我们探索这一点以前,我想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人类无论多么博学、多么富有哲理及宗教训练,最终还是会落入窠(白)? 博姆:因为人类累积的所有知识里面,都有窠(白)存在。 克:你的意思是:知识不可避免一

2、定会制造窠(白)? 博姆:也许并不明显,但人类的发展似乎有这种趋势。我指的是心理上的知识. 克:我们当然指的是心理上的知识。但人类并没有察觉这一点,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其实是毫无新意可言,也不知道重复再三的机械运作有多危险。 博姆:知识已经变得过于重要,远超过它原来的意义了。譬如关于一个麦克风的知识,我们通常认为并不重要,但是关于自己国家的知识,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克:这种不当的现象是否起因于心智的窄化? 博姆:知识的价值已经远超过其他所有的价值,因此心智才执着于它。它似乎已经变成世上最重要的东西了。 克:印度吠檀多哲学就主张要断除知识,但显然极少数的人能真的做到。 博姆:有的人也许口头上说知识应

3、该断除,其实知识在他心中还是扮演极重要的角色。 克:你是说我真的蠢到认不清知识的无益? 博姆:我想没有人是天生愚蠢的,应该说是知识使他的脑子变得愚蠢了。 克:但脑子似乎并不想解救自己。 博姆:因为它认不清自己在干什么。 克:那我该怎么办?长久以来我一直在观察那些想获得解脱的人,其实知识就是他们最大的障碍。因为心理累积的知识变成了偏见,于是就造成了界分与对立,种种问题也跟着产生。 但脑子还是不肯放弃这些知识。 博姆:是的。 克:为什么?是否因为知识使脑子觉得安全? 博姆:这是一部分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知识已经变成绝对重要而非比较重要的东西。 克: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假设我是一个普通人,我已

4、经认清知识在各方面的价值是有限的,而且在更深的内心里,是非常有害的。 博姆:知识蒙蔽了心智,使人无法正常地觉察他的有害性。只要知识的活动形成了,心智就无法认清真相,因为它会逃避问题,养成巨大的自卫结构。 克:为什么? 博姆:因为它害怕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会遭到危险。 克:无论一个多么博学多才,他的病根还是在心理上的知识。我们为何不能认清这个事实?是什么东西阻碍了我们? 博姆:知识一旦变成最重要的东西,脑子会就会形成抗拒理智的惯性。 克:我早已认清心理的知识会造成界分、破坏性与狭窄的心胸,但我就是无法放弃它。为什么?是否因为缺乏能量? 博姆: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当然能量也会在知识的活动中逐渐耗损。

5、克:正因为耗损了许多能量,我才没有力量解决问题。 博姆:我不认为能量是最主要的原因,如果我们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也许能量很快会恢复。 克:那我该怎么办?我如何才能打破知识的窠(白)。 博姆:我不认为一般人能确认知识的害处,他们不会认为自我感是知识创造出来的假相。他们总觉得有一个“我”、有一个“灵体”存在。 克:你是说这个“灵体”和知识是两个不同的东西? 博姆:似乎是如此,“灵体”制造了这份不同的感觉。 克:到底有没有不同? 博姆:其实没有不同,但幻象总是极为有力的。 克:这就是我们的局限。 博姆:是的。问题在于如何才能突破这个窠(白),突破这个制造自我假相的窠(白)。 克:这是一个重点。如果去除

6、了心理上的知识,人还能在世上运作吗?这是全世界的人类必须解决的问题。 博姆:也许有人觉得我们的话很有道理,但他并不想失去自我感。对他来说,自我感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有价值的东西,况且他并没有认清所有的问题都是这份自我感制造的。知识对于一般人而言是个被动的东西,你可以利用它,也可以弃之一旁。 克:这些我都知道。 博姆:但总有一天知识会走样的。 克:政客以及拥有权势的人不愿意听这些话,所谓的宗教人士也不愿意听,只有那些觉得自己一无所有的人才能听得进去。但他们也未必能以炽热的心情来聆听。 假设我已经脱离了以前的信仰,譬如天主教或新教,我拥有一份需要专业知识的工作,虽然我早就认清心理上的知识多么有害

7、,但我仍然无法抛弃它,它总是不停地和我捉迷藏。我们已经说过这堵墙必须打破,要想打破它只能仰仗爱与理智,这种要求是不是太过分了? 博姆:确实很难办到。 克:我身处墙里面,而你却要我用墙外的爱与理智来打破中间这道墙。我从未跨出过这道墙,又如何能知道墙外的爱与理智是什么?我在逻辑上完全明白你的话很有道理,也很正确,但堵在面前的这道墙实在过于牢不可破,因此我无法超越它。前几天我们曾经讨论过,如果洞悉力不变成概念,就能穿透这堵墙。 博姆:是的。 克:但洞悉力如果讨论得太多了,就有变成抽象概念的危险。换句话说,我们可能会脱离真实的状况而强调抽象概念,于是洞悉力又变成了知识。 博姆:是的,它又变成了认知的活

8、动。 克:我们又恢复了原状。 博姆:真正的困难在于知识不是一种死的讯息,它非常活跃。它在我们的脑子里不但形成了过去的基础,同时也在随时形成新的活动。我们的整个传统都把知识误认为被动的东西,事实上它极为主动活跃。 克:知识有时也在静待。 博姆:静待下一步的行动?不论我们如何处置它,它已经在采取行动了。即使在我们发觉它是问题的那一刻,它已经有行动了。 克:我是真的领悟到它是个问题,还是把这份领悟当成了概念?你看出这两者的不同吗? 博姆:知识会自动地将一切事物概念化,这就是它的整个运作结构。 克:我们所有的生活方式都是如此。 博姆:除此之外,知识没有其他作用了。 克:我们该如何打破这一堵墙,即使一秒

9、钟也好。 博姆:如果知识能观察自己的活动就比较好办了。但难就难在知识似乎只会静待、行动,它无法觉察自己,因此它永远都在干扰脑子的活动。 克:无论我走到哪里,人类的问题都出在知识造成的障碍,因此这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你认不认为聆听其实远比解说和逻辑思考来得重要? 博姆:它还是会形成一种模式。 克:不,不,它不会形成任何模式。如果我全心全意地聆听你说话,那堵墙会不会因此而打破?假设我是一个普通人,而你这个明白人和我说了许多话,于是我终于领悟了自己的真相。虽然我全心全意听你说话,但内心之火还是没有点燃:薪柴都有了,火就是烧不起来。那么我该怎么办?这是我心中永远的呐喊。 博姆:我认为知识具有各种不同的防

10、卫系统,普通人有可能察觉它的真相吗?这才是你要问的问题,不是吗? 克:是的。要想和某甲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某乙必须全心全意地聆听。在这种沟通之中,就会产生觉察力。 博姆:是的,某甲必须打破某乙的成见,打破知识形成的整个结构。 克:当然。某乙来到某甲的面前就是这个目的。他已经不再迷信任何教团组织和教条,他知道某甲所说的一切才是真相。某甲和他之间的沟通是强烈而真实的,因为某甲所说的一切都不是和一个普通人沟通,后者能否以相同的热切度来聆听?如果能够的话,在这种炽热的诉说和聆听之间,效应就产生了。 这种状况有点像科学家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你毕生研究的心得传授给学生,因此话的一切都是极为重要的讯息,而学生

11、也放弃了许多的活动来到你的面前。如果听者无法立即领会,责任是不是在说者这一方?还是因为听者本身能力不够,所以才无法立即领会? 博姆:如果听者的能力不够,那就毫无办法了。但假设有一个人,他的防卫心并没有那么严重,他虽然聆听了某甲的话,仍然无法察觉微细的障碍,这种情况就不像刚才那么简单了。 克:我却认为非常简单。如果一个人真的能全心全意聆听,脑子就不会再陷入任何窠(白)。普通的沟通方式大部分是一来一往地诉说与接收,但这中间一定有一种距离感。 博姆:是的。 克:这份距离感就会产生危险。如果我不能完全接收、不能全心全意地聆听,沟通就结束了。这种沟通之中没有知识的享受和满足感,而只有真相,如此罢了。我的

12、心早已习惯于享受,如果不能得彻底的满足与享受,我就不愿意听了。 现在假设我已经认清追求满足与享受的危险,因此我把这些都搁置一旁,除了纯然的观察之外,不再追求任何赏罚或享受。 目前我们已经到达另一个关键:纯然的观察或真实的聆听是不是爱?我认为是的。 现在某甲一说完这句话,我可能马上就会要求:“给我一个方法,告诉我该怎么做。”我这句话一说出来,就立刻回到了知识的领域。如果我不问某甲该怎么做,又会处在一种什么状态?纯然的觉察就是爱,因为其中没有任何动机及思辩活动,这也就是理智,这三者是一体的。某甲一步一步非常仔细地为我说明了一切,我也开始有些感受了,不过种感受很又消失了。于是我不得不问:“我如何才能

13、拾回这种感受?”这句话一说出口,我又回到了知识和记忆的局限中。 博姆:你的意思是:知识总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 克:你这才认清要想摆脱知识有多难。 博姆:知识为什么不等到需要它的时候才出现? 克:换句话说,为什么不能摆脱心理上的知识,只保留生活上的知识?为什么不能从自由中行动,而要从知识中行动? 博姆:知识只是行动依据的资讯,而不是行动的源头。 克:这就是从知识中解脱了。只有摆脱心理上的知识,一个人才可能从空性中与他人沟通。在那种情况之下,当我们用字遣词时,是出自一种自由的状态,而不是出自心理上的知识。假设我是一个已经从知识中解脱的普通人,而你是一位卓越的科学家,那么你能不能毫无阻碍地与我沟

14、通?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博姆:是的,如果知识只被视为一种资讯,就不会形成障碍。但是一般来说,知识似乎已经超出应有的重要性,同时它也觉察不出自己的不自由了。 克:它永远都是不自由的。如果我真的想了解自己,就必须有观察的自由。 假设我已经完全摆脱了心理上的知识,而你正怀着炽热的心情想和沟通。我是真的达到了那种境界,还是自欺欺人? 博姆:这就是问题所在,因为知识永远都在欺骗自己。 克:我的心永远在欺骗自己吗?我该怎么办?让我们来探讨一下。 博姆:我认为答案还是“聆听”。 克:我们为什么不能聆听?为什么不能立刻明白这些道理?原因也许是老化、局限或懒惰等等。 博姆:还有没有更深的原因? 克:知识就是“自我”,它已经形成了牢不可破的概念。 博姆:概念又变成了最重要、最有意义的事。举例来说,你如果相信“上帝”这个概念,“上帝”就在你的心中形成了巨大无比的力量。 克:还有,如果我以生为英国人或法国人为荣,这个概念也会带给我巨大的能量。 博姆:然后知识就赋予身体一种存在感,于是知识就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