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实施过程中面临哪些问题与挑战 2012继续教育.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3951368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实施过程中面临哪些问题与挑战 2012继续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实施过程中面临哪些问题与挑战 2012继续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实施过程中面临哪些问题与挑战 2012继续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实施过程中面临哪些问题与挑战 2012继续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实施过程中面临哪些问题与挑战 2012继续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实施过程中面临哪些问题与挑战 2012继续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实施过程中面临哪些问题与挑战 2012继续教育.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实施过程中面临哪些问题与挑战?答:1. 从目标到内容的质变由于信息技术课经历了从“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到“应用软件的使用”又到“信息技术”的过程,长期以来,大多数信息技术课以讲语言、讲应用工具为主,重点放在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上。即使把 2000 年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与新课标相比,在目标、内容与形式上,差异也是非常大的。由此给一线教师所带来的冲击也是前所未有的。( 1 ) 新课标以培养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新课标明确提出高中信息技术课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通过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要使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

2、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 必修模块“更多关注课程的深层内涵。该模块所依托的信息技术内容不宜过分提高。”“将课程重点转移到适合高中学生认知水平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上。” 也就是说,在新课标下我们教学的重心不能只停留在讲解什么技术和软件工具能干什么,怎么干,不能只教会学生这个技术怎么用,那个工具如何操作,而是要使学生学会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恰当的信息技术或工具和方式“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 。当然这首先要求学生对各种相关的信息技术和工具要达到熟练的程度。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实施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与挑战就是转变教学观念,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如何培养

3、学生的信息素养上,而不再是操作与技能。( 2 )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课标解读的第 54 页还指出“关于各学段课程任务的轮廓性分野是这样确定的:小学初步接触信息技术,形成感性经验;初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开始学习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高中在持续经历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个性化发展,追求自由于信息文化的能力”,必修模块“所依托的技术内容不宜过分提高,可以在初中经验的基础上注入一定的实用技巧,注重对方法的归纳与总结”。由此看来,新课标的教学就技术内容而言是非零起点,已经假定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在 2000 年的指导纲要中,小学、初中信息技术课并没有被列

4、为必修课,义务教育阶段又将信息技术教育放在综合实践活动领域,因此,我们面对的学生究竟学过哪些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掌握了多少信息技术应用技能?还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分析。所以,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实施所面临的第二个问题与挑战就是要界定教学对象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与技能?哪些知识和技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或补课)?需要归纳总结哪些技术上的方法?( 3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新课标还强调了对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要“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新课标中提到的评价,不仅仅是对教学过程、学习结果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对信息、对信息活动过程与结果

5、的评价,是一种判断能力的培养。而在过去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有关这方面的内容是很少的,即使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是少而又少的。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实施所面临的第三个问题与挑战就是如何教会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价?教师如何去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 4 ) 新课标强调学生要有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阐述了课程的目标。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一个单独的方面提出,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信息技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让学生逐步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

6、的价值观和责任感。所以,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实施所面临的第四个问题就是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课标所要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这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5 )新课标在技术内容上更注重方法与思想的挖掘。新课标除了必修模块外,还引入了五个选修模块,如“算法与程序设计”、“人工智能初步”、“数据管理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 “网络技术应用 ” 等。“各选修模块是沿着技术分类纵向设置的” ,“具体教学中,需要教师适当对技术应用方法和思想进行渗透,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技术背后所蕴含的技术价值和技术思想,使其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理解和掌握过程与方法,这样才能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

7、,乃至学会生活,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其终身发展的需要,成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公民。” 。这里的“算法与程序设计”也不同于以往所讲的 VB 程序设计,它不仅仅是一些控件对象及编程,而且是对算法的理解,对软件工程思想的挖掘;“数据管理技术”要挖掘数据库技术思想和知识管理、知识发现等等。所以,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实施所面临的第五个问题就是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有关人工智能、数据管理、网络应用、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等各种技术知识与应用,同时还要了解它背后更深层的技术方法与技术思想,教师本身还需要再学习。尽管新课标面临着不少的问题与挑战,但二十多年的信息技术普及教育并不是一无是处,一线教

8、师与广大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已经探索出很多好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评价方法与经验,这些实践经验都可以直接借鉴到新课标的教学中去,帮助我们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2.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认定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为非零起点。那么起点在哪里?这个问题需要具体分析。现实情况是复杂多变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都会造成很大的差异,即使在同一个环境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水平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 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同。多年来由于地区与地区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小学初中开课的不均衡,硬件水平的不均衡,师资水平的不均衡,造成了新课标面对的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

9、水平参差不齐。我们知道,学生之中不乏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特别优秀的,但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也大有人在,尤其是边远地区(包括北京的远郊区),对信息技术工具一知半解的人又占多数。在每年的高一新生入学后,我校均要对全体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进行一次摸底性的调查,调查表明,其中对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比较熟悉的学生约占 10% ,每种工具知道一点,但又不知如何使用的学生约占 85% ,而完全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人约占 5% 。当然,对于不同地区和学校还会有所不同,但这种差异是存在的,差异的结构是雷同的。( 2 )自主学习能力不同。除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上的差异外,针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上也存在着较

10、大的差异。这里之所以强调自主学习能力,是鉴于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现状,在新课标的教学中教师将面临着双重重任:技术应用的教学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而由于课时所限,又不可能花太多的时间在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培养上。因此,更多的技能要靠学生自学去补上。然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并不容我们乐观,在新课标教学实践中我看到,由于长期采用 STEP BY STEP 的教学方式,学生已经习惯于教师牵着走,即使教师提供了详细操作步骤的技术支持,大多数学生也不去浏览,仍然要操作一步问一下教师。只有少数学生( 5% )能够根据教师提供的技术支持进行自主学习。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生能力也是新课标教学中所面临的挑

11、战。( 3 )信息素养基础不同。学生通过小学、初中的学习以及家庭社会各种方面的影响,凡是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多多少少都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然而,学生所具有的基本的信息素养也是千差万别的。在教学实践研究中,为了检测学生获取信息、加工表达信息的能力,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将全班同学以 2 3 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分组,围绕“我的校园我的同学”确定小组主题,利用数码相机采集相关素材,利用图像处理工具对采集到的素材进行处理,形成表达主题的作品。接到任务的同学们都很兴奋,以最快的速度冲出了教室。当我问起最早返回教室的学生拍摄的主题时,他们的回答却是“没考虑主题的事,看到什么就拍什么,拍了好多的照片”,而有的小

12、组学生则能够精心采集与他们要表达的主题相关的素材,有的小组学生为了抢拍符合主题的照片,拿着相机等待一周的时间。新课标所面对的学生,可能会进行文字处理、会对某张图片进行处理、会制作动画,但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来完成自己的意愿,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将信息技术恰当地应用于学习与生活中的信息素养。2. 什么是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包含哪些因素?信息素养是一种基本能力 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1年第4季度报告提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包括基本学习技能(指读、写、算)、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信息素养是其中一个方面,它涉及信

13、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 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 信息素养涉及各方面的知识,是一个特殊的、涵盖面很宽的能力,它包含人文的、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诸多因素,和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信息技术支持信息素养,通晓信息技术强调对技术的理解、认识和使用技能。而信息素养的重点是内容、传播、分析,包括信息检索以及评价,涉及更宽的方面。它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既需要通过熟练的信息技术,也需要通过完善的调查方法、通过鉴别和推理来完成。信息素养是一种信息能力,信息技术是它的一种工具。1. 信息意识。 看一个人有没有信息素养、有多高的信息素养,首先要看他有没有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有多强

14、。也就是,碰到一个实际问题,他能不能想到用信息技术去解决。 信息意识是指对信息、信息问题的敏感程度,是对信息的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的自觉程度。 2. 信息能力。 发现信息、捕获信息,想到用信息技术去解决问题,是信息意识的表现。但能不能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选择适合的信息技术及工具,通过恰当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则要看有没有信息能力了。 信息能力是指运用信息知识、技术和工具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它包括信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与管理、信息技术及其工具的选择和使用、信息处理过程的设计等能力。 3. 信息道德。 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

15、式带来了根本性变革,同时也引出许多新问题。如个人信息隐私权、软件知识产权、软件使用者权益、网络信息传播、网络黑客等。针对这些信息问题,出现了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信息关系的行为规范,这就形成了信息伦理。能不能在利用信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遵守信息伦理,体现了一个人信息道德水平的高低。 简言之,信息意识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想到用信息和信息技术;信息能力决定能不能把想到的做到、做好;信息道德决定在做的过程中能不能遵守信息道德规范、合乎信息伦理。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和基本内容,信息意识是信息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并渗透到信息能力的全过程。只有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才能激发信息能力的提高。信息能力的提升,也促进了人们对信息及信息技术作用和价值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应用信息的意识。信息道德则是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正确应用的保证,它关系到信息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