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民居——厦子房.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3948718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中民居——厦子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中民居——厦子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中民居——厦子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中民居——厦子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中民居——厦子房.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中民居厦子房文 / 频阳刀客 厦子房,尤其是正儿八经的厦子房,现在是不容易见到了。但如果时光能够倒流的话,那么请允许我把时针向前拨那么七八年甚至十几年。好了,那么,请把眼睛往关中大地上瞅瞅,在那些绿树掩映的村庄里,你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一排又一排的厦子房。 不知是哪位智者发明了“厦子房”这种称谓,我亦无法考证“厦子房”三字的来历,反正,这种房子在我出生前的几百甚至几千里,就已经出现了。在陕西八大怪里,有一怪就是说这厦子房,它说,房子半边盖。就是的,厦子房就是半边盖的房子。 正宗的厦子房,一前一后,中间对半,门口,还要有一座照碑。你进去过厦子房吗?如果没有,那请跟随我的脚步,一同参观参观厦子房

2、。 一般的厦子房,都是坐北朝南,为啥?通风,向阳啊!好了,不说了,还是跟我走吧。现在,正对着我们的,是一座照碑。照碑不偏不倚,正好对准了大前门。听老人说,照碑有保护风水,辟邪的作用。我不信那玩意,甭管它,继续跟我走。饶过照碑,就进了前门。门为木门,做的厚重高大,门面有漆,或黑或红,对扇开,在门正中上方,坐门有几个锁眼,右门有一根锁杈,在它们下面,各有一只门环,均为铁制。 走过大门,就进入前门大房了。前门大房为一东西方向拱顶高屋。屋厅甚为宽敞,可以放置杂物。如家里有老人的,厅下必辟有一独屋。做甚?托人为大,当然是给老人住的。过了前门房,就是院子了。院子不大,但总是有一个牲圈,总是有一小块花草小地

3、。很可能,其间还有一口水窖,水窖上方,自然是辘轳了。在离窖口下方不远的地方,有一水眼一进一出。进者,下雨后里屋的积水可以排到窖里;出者,多余的雨水可以顺水眼排到前门大房外。一定要排到前门大房外,因为,肥水不流外人田。窖里的水,自然是用来喂牲洗衣了。 呵呵,不管这个水窖了,继续往里走。里屋外围中央,是二门。在二门东侧的厦房墙壁上,有一精致砖雕神龛,里面供奉着土地爷,关中乡党相信,土地爷会保佑风调雨顺,庄稼收获的。进了二门,就是厦子房了。果然是对半各一栋,东边一栋,下面是隔出的卧室,或一间,或两间,视家人多寡而定了。这隔出的房子,不用说是家里其他人住了。两边的厦子房,均依高墙而建。两边很高,然后向

4、中间逐渐倾斜,到一定程度,嘎然而止(这个词好象用的不恰当?),形成一或宽或窄的方形空格,仰头上望,白日可见蓝天白云,晚间可见月亮星辰。空格下面,就是依空格大小而建的天井了。天井深近一尺,多为青石板铺就,四侧沿台,亦多为方石青砖垒就。因为雨水长久冲刷,青石板青光闪闪,角落缝隙里,会看到不少青苔。在天井的南侧左角下方,必有一水眼,通往二门外的水窖或干脆直通前门大房外。在天井的正中或正北台沿上,必有一用砖或石支底的方形青石板,叫做捶衣石。平日洗衣,可讲衣服放在上面锤洗。 厦子房如为三间对开,那两边会各有两个木柱。厦子房的大部分重量,要用这两根柱子承重。在关中,看一家境况如何,柱子与房廪、木椽的粗细与

5、否是判断境况好坏的重要依据。当然,两厢墙壁材料也是参考对象,家境差一点的,墙壁用胡基垒就,好一点的,不用说是用砖了。厦子房下空间很大,加上比较高,中间又有空格,所以通风状况良好,住在下面,冬暖夏凉。呵呵,你住过吗?我住过,确实如此! 沿天井边缘的过道继续往前走,没几步就是厨房了。厨房很大,亦为一东西走向的拱顶高屋。而且,厨房往往会比厦子房高一级,至于原因,抱歉,我也不晓得,呵呵。 厨房正中,是一片较为开阔的空地,也可能放一高脚四方桌。平时吃饭可以在这进行。与空地正面相对的,可能是一扇后门,也可能就是一面墙壁。空地右墙角,就是灶台了。灶台旁边的墙壁上,帖上灶神的画像,一男一女,画得慈眉善眼,让人

6、看了很舒服。而与灶台紧挨的,为一产自耀州的大瓷水瓮。在厨房与厦房接触的那一边,是存放粮食、其他用具的地方,有的人家,这里还可能有一石窖,可以专门用来存放粮食以节省空间。 呵呵,走到这里,这座厦子房就算看完了。一般这样一座房子,面积在二三百平方左右,也算不小了。如果盖现在的楼房,那么空间又将扩大很多甚至成倍。 对了,你是不是要问:厦子房为什么要这么建?我查了一下资料,没找到,那我就结合关中地区的情况来给你解释一下,不知道对不对? 关中地区为渭河冲击平原,黄栌土到处都有,且该地自古为中国重要的农耕地区,在现在你还可能在一些地方看到“耕读传家”的门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多从事农业生产,就连他们自称也是“庄稼汉”。这样的地方,农业生产发达,森林灌木就相对要少。又关中地区为半干性温带气候,年降雨在500800mm之间,相对江南,雨水比较少。在这样的情况下,想以江南那种纯木结构来盖房建屋是不大现实的,也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是智慧的,他们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聪明智慧,创造性地发明出了厦子房这种民居样式。 木头少,那就把房子分成两半,一半三墙,墙为砖(砖为土烧)砌,甚至就直接用胡基砌墙。这样,就节省了大量木料。而在院子里打水窖,就是充分利用雨水的体现。厦子房结构紧凑而不封闭,线条流畅而进出自如,实为我秦人智慧之结晶也!2005.4.21于重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