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视野下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3945108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化视野下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全球化视野下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全球化视野下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球化视野下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化视野下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文/王彦达而对世界经济全球化这一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如何继承和保存、如何传承和发展以及保存和发展的内容和方式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我们有必要明确少数民族文化都包含哪些内容,她对一个民族意味着什么,以及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路径和载体等问题都需要我们民族工作者来回答并加以解决。少数民族文化是各少数民族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并经世代传承的文明成果,是各族人民群众千百年来在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并形成的传统的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内的所何文化事项,不同民族的文化是其自身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具体体现。因此,民族文化的内涵是丰富多

2、彩的、范I科也是十分广泛的、表现形式更是多种多样的。它既包括村落建筑、生产技术及工具、服饰饮食、民间历法和医药等物质生活方而的内容,也包括亲屈关系、民间社会组织、社会交往、人生礼仪和岁时风俗以及娱乐游戏等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还包括伦理道徳、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和习惯法等精神生活方而的内容。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的状况决定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各民族都何自己与众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文化Z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在我国,除南方部分少数民族在吃饭时不使用筷子外,其它民族都使用筷子,而在西方国家则都大多使用刀叉。特别是服装,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服饰,通常情

3、况卜,我们通过个人身上所穿的服装就可以分辨出这个人足哪个民族的人。此外,各个民族还何许多自己独特的民间技艺,比如苗族的蜡染和刺绣,藏族的口传史诗格萨尔,蒙古族的史诗江格尔,纳西族的东巴经,瘁族的民间漆器,土家族的西兰卡普,还有遍布全国的诸多民间木版年画以及多姿多彩的民间玩具、民间陶瓷、民间印染等等,也都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可以说,民间的习俗有多丰富,民间艺术就仃多丰富,民族文化也就何多丰富。凡此种种,这些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共同组成并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1()1()保护力度民族文化大量是以无形文化形态而存在的,山歌、神话传说等等,虽然在民族地区保存完好,但是,随着文化现代化的推进,民族文化中无

4、形的文化形态正在受到剥离和舍弃。民族地区无形文化,越来越明显地处在彼湮灭和遗忌的深谷里,抢救和保护的紧迫性刻不容缓。为此,我们建议上级部门,加大对民族地区无形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对无形民族文化形态,进行抢救性发掘整理。我们恳请上级部门出台冇利于民族地区无形民族文化保护的政策,拨付专项资金,开展专项工作。(三)加大对民族地区有形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民族地区的文化,既何无形的文化形态,又有何形的文化形态。有形文化形态,以实物的方式存在,主要体现在生产生活方而。在民族文化的保护中,我们对无形文化形态的认识要高于对有形文化的认识,因而,我们常常忽视对民族地区仃形民族文化的保护。独特的民居,瑰丽的民间手工

5、艺品,甚至劳动的工具、生活的器物等等,构成了民族文化的何机组成部分。我们恳请上级部门加大对民族地区有形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四)全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T程应尽快在偏远的民族地区实施国家基于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冲击的现实,于今年提出了在全国进行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试点工作。我们认为,国家应该尽快在更大范閘里进行实施。如果得不到国家和上级部门的支持,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的丢失,就是不可避免的。(作者为重庆市黔江区区长)为了更好地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我们必须对少数民族文化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尊重少数民族文化、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彼此互相尊重、相互之间和睦相处的文化氛围。民族文

6、化是一个民族生活的历史遗存,也是民族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在民族发展的历史K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民族认同、民族信仰、民族道徳、民族自信等等,是民族聚合的最重要的精神内核,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力量,从历史进程中看,凡是独立于民族Z林的各个民族,必然有其独特的文化支撑这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文化可以说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人们藉此才会有归属感。在经济全球化这个大背景|我们更要强调文化的差异性,绝不能丧失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传承和发展优秀的民族文化,既是少数民族祥众蒂神生活的需要,也是我们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文化要发展,但这种发展必须基于各民族主体的自我选

7、择和创造,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不能只用“暉物馆”的方式,将民族文化看成占旧珍宝存档了事。对那些濒临失传、乃至消失的文化,要尽量抢救,并将Z放在陣物馆中,用来告诉后人,我们曾经拥何怎样的文化传统。民族文化又是流动的、辐射的,发展传播中又歉收并番着的人类文化,它与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相生相水乳交融。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不能脱离滋养这种文化的生态坏境。生态环境对于文化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很多民族所具有的某些鲜明的文化恃征,就是生态环境影响和作用的结果。例如,热带河谷与傣族文化、高原雪山与藏族文化、广聂无垠的大草原与蒙占族文化、苍山洱海与白族文化等等,都体现了文化和生态水乳交融的意象,以至于人们一-说到

8、这些民族和文化,脑海中便会立即浮现出其独特的生态环境:而说到这些生态环境,也会使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那些民族文化。要保持传统文化资源的真实性,就必须坚持和保护在本乡本土的自我传习。因此,在民族文化传承的路径选择上,以卜儿点需要给予认真的考虑:首先,民族节日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任何民族的各种文化事项都可以在民族节日中得到展现,它是一个民族文化最集中的体现,因此要特别重视对民族传统节日的保护和发扬,使民族节日能够真正发挥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我国各少数民族都何自己的民族传统节日,在那些民族味十足的传统节日里,流淌的是一个民族的传统稱神,它就像遗传基因一样,从先辈那里一-代一代地传卜来,把那些流传

9、千占的优良品质注入我们的血液和生命,构成这个民族独特的精神内涵和特殊魅力。同时,节日还是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形式,无论是人间亲情的渲染,还是对晚生后辈言行品徳的熏陶,传统节日都何所涉及。人们在欢度节日时那种积极向上的心里状态,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良好愿望,充满希望、互相祝福、讲究团圆的传统情绪,都会极大地增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I何且这种影响还是潜移默化的、深刻而深远的。传统节日更加注重节日的文化内涵,它承载的是民族精神的历史积淀,是民族将神风貌的自我展现和自然显露。各地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越来越重视民族节日在振奋民族精神、凝聚社会力量方而的作用,在民族节日的宜传普及方而做了大量的工作。

10、比如,对不是国家法定假日的民族传统节日,如一年一度的藏历新年、務历新年,伊斯兰教的占尔邦节、开斋节等节日,各地都组织各种庆祝活动,或给少数民族同志放假,以庆祝他们自己的节日。在庆祝传统节日的同时,各地还发展了一些适应当代需求的节日,如多数民族自治地方,也都把自治地方成立的日子当作本地区最盛大的节日来庆祝,这对弘扬民族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教育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文化的传承是通过人来进行的,因此,要广泛泛开展民族文化的教育普及T作,允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作用。在传承民族文化方而,家庭环境的熏陶和影响发挥了关键作用,各地涌现的音乐世家、舞蹈世家、文学世家等等,就是对家庭在传承民

11、族文化方面的重大作用的最好体现。所谓的祖传秘方、家传绝学等也都体现了人们对家庭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视,许多文化事项传承就是由家庭成员的自我传习来实现的,虽然具有某些局限性,但毕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可考虑给那些具有特色文化传统的家庭授予牌匾,鼓励人们传承民族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o学校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不仅要传授现代的科学技术知识,而且也要传授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我们培养的是能为社会所用的人才,而不是只知道存储知识的木偶。因此,要把如何做人放在教育的第一位,当然也就包括文化传统的教ff在内,这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第三,少数民族自身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少数民族自身在传

12、承民族文化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认识到传承民族文化,不仅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它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民族文化只有在产生它们的土壤上才能得到保持和发扬,离开了孕育它的土壤,它的生命力必将逐渐消退,乃至最终消失。1997年云南大学尹绍亭教授提出的建设“民族文化生态村”的构想,在传承民族文化方而做了何益的尝试和探讨。它的最重要原则就是在文化的原生地进行保护强调当地民众的积极参与和自我主导,强调文化不能脱离其“母体”,不能抛弃其根本。同时,还必须不断吸收外界和现代的优秀文化,继承自我是根本,吸收他者是发展,只何两者的何机结合,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才是有生命力的。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的目的,不是去要求少数民族应该怎样做,也不是企图把自己的想法和意志强加给他们,而是希望和他们一起,共同探索、回忆、认识、学习、重建和发展他们固有的文化。目前,这一构想虽然只是在云南部分地区进行试点,但却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