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填空题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3944093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填空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练习及答案第一章 填空题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情境中人的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2、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兼备的学科,并以为主。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3、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心理。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4、二十世纪初,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是建立在的理论框架加教育工作实际方面材料的印证之上的。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5、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三种类型:第一是;第二是外推的基础研究;第三是。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6、教育心理学外推的基础研究,其课题来自于。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7、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系统性原则首先体现在。 窗体

2、顶端窗体底端8、调查法中使用最广泛的是。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9、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0、二十世纪60年代,掀起了一股人本主义思潮,罗杰斯(C. Rogers)提出了的主张,认为教师只是一个“方便学习的人”。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1、布鲁纳(J. S. Bruner)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上的专题特邀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几十年来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二是反思性;三是;四是社会文化对学习的影响。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2、二十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

3、一著的。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3、1924年,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4、杜威(J. Dewey)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成为进步教育的带路人。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5、在运用观察法时,观察时间不宜过长,对同一类行为可采用重复观察的方法,即采用的方式。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6、问卷在正式施测之前,应进行和分析,以保证问卷的有效性。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7、自然实验法的基本组织形式有三种:一是单组实验;二是;三是。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8、由于先后两次接受实验的影响,因而在两种实验因素中就可能产生,使得两种实验条件下的被试

4、不同质,从而影响实验的精度。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9、循环组实验比较好地体现了教育实验的原则,如果设计得好,此种方法可使学生都受益于实验。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20、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从二十世纪50年代以前集中于学习问题转向对教学问题的极大关注,这种转变最初源于教育心理学家所进行的教育与课程改革。练习第二章 填空题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环境决定论的思想从哲学上发轫于英国经验决定论者洛克(J. Locke)的。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2、艾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认为,每一阶段的发展中,个体均面临一个。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3、按照艾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儿童在6、7岁12岁处于阶段。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4、教育

5、对儿童的发展起。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5、教育必须以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即要遵循教学的原则,又称为或“可接受原则”。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6、行为主义心理学作为传统心理学的叛逆,是在的哲学基础上,在动物心理学和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下产生的现代心理学派别。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7、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8、桑代克认为,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一是;二是练习律;三是。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9、动物只对经常受到强化的食物刺激产生分泌条件反射,而对其它近似刺激则产生抑制效应,这种现象称为。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0、斯金纳认为有机体行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应答性行为;另一种是。

6、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1、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2、类属学习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另一种是相关类属学习。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3、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通常又称为,它揭示了人类和动物的一种极为普遍的学习形式。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4、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的是。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5、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主题是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6、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7、结构不良领域有两个特点:一是概念的复杂性;二是。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8、托尔曼学习理

7、论中的核心概念是,它有“预告认知”的涵义。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9、奥苏伯尔的“组织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的组织者;另一类是比较性的组织者。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20、于1913年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旗帜。第三章填空题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动机由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2、动机具有和选择性两个特征。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3、动机主要有三种作用:一是;二是;三是维持行为。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4、奥苏伯尔曾从影响学生取得学业成就的角度将学习动机区分为、与附属内驱力。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5、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6、强化训练的形式有奖赏训练、和回避训练。 窗体

8、顶端窗体底端7、强化程序可分为和。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8、人类动机的形成及发展其实质是的唤起和形成。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9、从时间上可将断续强化分为强化与强化。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0、根据强化与反应次数的关系可将断续强化分为强化与强化。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1、外部强化能起到两种作用:一种为的作用;另一种是提供信息的作用。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2、人在追求成就时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一种是。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3、成就动机训练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为;另一种是。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4、韦纳指出,人们经常把成就行为归因于、努力、和运气四个方面的原因。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5、班杜拉将期待区分为和两种。 窗体顶

9、端窗体底端16、班杜拉强调期待在调节人的行为上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7、成功的经验会人的自我效能感,多次失败的经验会人的自我效能感。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8、学习者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称为。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9、无助感产生后有三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二是认知出现障碍;三是。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20、习得无助感的概念最初是由等人提出的。第四章 填空题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知识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知识概念仅指;广义的知识概念包含三类知识:即陈述性知识、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和。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2、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言语信息方面的知识主要是以或图式来表征的。 窗

10、体顶端窗体底端3、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可以由学习者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这种获得概念的方式叫。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4、下位关系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派生类属;另一种是。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5、一般认为,知识学习的过程可以分为习得阶段、巩固阶段以及阶段。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6、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获得的最终表现是的形成和发展。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7、奥苏伯尔将旧知识吸纳新知识的过程叫做。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8、短时记忆也称,它的信息的储存时间在。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9、长时记忆具有和主要以语义进行编码的特征。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0、心理学史上最早对遗忘问题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的是著名的记忆心理学

11、家。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1、过度学习的时间(或次数)越多,保持量的增加则越少,这就是过度学习的。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2、从迁移的影响效果看,迁移可分为和。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3、某一领域或课题的学习直接对学习另一领域或课题所产生的影响称为。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4、学习迁移的理论中最早的学说是。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5、贾德的概括化理论揭示出造成学习迁移的原因之一是两种学习遵循着,而不仅仅是相同的成分。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6、认知结构一般是指个人在以前学习和感知客观世界的基础上形成的,由组成的心理结构。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7、先前的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称为;后来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称为。 窗

12、体顶端窗体底端18、个体把已学到的经验推广应用到其它在内容和难度上类似的情境中,称为。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9、不同难度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称为。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20、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况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另一种学习。第五章填空题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所有的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成分:一是;二是;三是障碍。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2、从问题的内容来分,可将问题分为和两类。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3、从问题的性质来分,可将问题分为、转换问题和三类。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4、思维定势就是指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作了特定加工方式的。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5、按创造力水平的高低,阿瑞提(Arie

13、ti)将创造力分为和。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6、创造力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二是。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7、创造力的最主要特征是、。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8、创造力测量与智力测量的显著区别是:创造力测量着重测量的答案与解决问题的方式;智力测量则着重测量的答案与解决问题的方式。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9、集体讨论法又称,是由奥斯本(A. P. Osbon)提出来的一种培养创造力的方法。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0、关于创造力与知识的关系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认为两者存在关系;第二种认为两者存在关系;第三种认为两者存在矛盾关系。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1、从给定状态和目标状态是否被明确界定的角度来分,可将问题分为和两类。 窗体顶

14、端窗体底端12、问题情境就是指问题呈现的。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3、问题解决时所需要的知识经验是指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经验的和。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4、教师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起作用。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5、不利于创造力培养的教育观念有:、以同龄人的行为为楷模、禁止学生提问、等。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6、高创造力的人具有一些有利于其创造力发展和创造性地完成任务的人格特点,这些特点就构成了。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7、按照创造力本身从萌芽到形成的过程,海纳特(Heinelt)将创造力分为、潜创造力和。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8、常见的推理有两种:一种是归纳推理;另一种是。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9、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措施主要有、和注意掌握好的问题解决策略。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20、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和验证。第六章 填空题窗体顶端窗体底端1、学习策略作为一完整的概念,是在1956年提出“认知策略”以后出现的。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2、迈克卡等人(Mckeachie et al.,)认为,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