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职语文二册综合测试题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3940566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职语文二册综合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中职语文二册综合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中职语文二册综合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职语文二册综合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职语文二册综合测试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2011春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时间:120分钟分数:100分)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一(16分,每小题2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千仞(rn) 嬉戏(x) 轶事(di) 叫喳喳(zh) B. 作揖(j) 鳟鱼(zn) 枯燥(zo) 削苹果(xio) C. 谥号(y) 旗帜(zh) 撒娇(s) 螺旋式(lu) D敷衍(yn) 慷慨(ki)汲水(j) 紧箍咒(g)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慰藉 娇健 参予 如愿以偿 B. 侥幸 寒暄 刻画 措落有致 C. 编纂 端详 提炼 令人震奋 D. 落寞 恬静 沧桑 风华正茂3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 新学期开始,新的实习课上问题层出不穷,很是棘手。 B. 这个故事,情节曲折离奇,读来引人入胜,爱不释手。 C. 他们在狱卒口中只是一个编号一个没有人疼、没有人爱、没有人搜肠刮肚的一个数字。 D. 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于1798年应运而生。4.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直前进的。 B. 宋朝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对于我们很熟悉。 C. “无数”的另一个意义也可以说是不可数。 D. 直到20世纪初,人类的平均身高和体重几乎没有显著增加。5.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故乡的榕树以榕树为线

3、索,回忆了作者和他儿子在榕树下的趣事。B. 黍离采用了诗经惯用的叠字的表现手法。C. 明湖居听书的主人公是王小玉,其他人物起侧面烘托作用。D. 张良、樊哙、曹无伤等人在鸿门宴上舍命保护刘邦,使他得以逃脱。6. 从语言的的得体性考虑,用词正确的一句是A. 请你明天在家里等我,我会按时光临的。B. 你们的服务质量不错,下次我一定惠顾。C. 星期天我登门拜访你,你在家恭候吧。D. 我们一定提供优质服务,欢迎各位光临。7.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古时,“左迁”指的是升官。 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 “望”指的是农历每月初一。 D. 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派词人,他们

4、的词作反映了驱逐金人,统一中原的壮志。8. 对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A.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上片以写景为主,主要描写赤壁的景色,同时兼怀古人。 B. 首三句,仿佛是远景描写,江水浩荡,奔流不息,送走一代风流人物。C. 次三句,铺陈其事,是近景的定格,目光投向赤壁古战场。 D.“人道是”三字,表明作者知道此处是赤壁古战场,咏写古事,抒发感叹。二(18分,每小题3分)(一)人口的增长或者减少取决于两个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但都受到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制约。自

5、然环境的变迁表现在很多方面:如气候的变化,气温的升高或降低,降水量的增加或减少,灾害性天气的频繁和剧烈程度;地质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山崩、泥石流、海啸、地面与海平面升降、水土流失;生物灾害;还有各种疾病、传染病、虫灾、某些物种的异常增减。这些变化及其造成的灾害对人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相当明显,在人类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尤其如此。10世纪末,世界各国各地都还处于农耕和游牧阶段,对天灾既无法预报,也不能有效防御,只能忍受或者用迁移的方法躲避。一次大面积的持续发干旱往往会造成千万人的死亡,14世纪初的“黑死病”(来自中亚的淋巴腺鼠疫)的传染曾使整个欧洲的人口减少了1/4到1/3,明嘉靖三十四年十

6、二月十二日(1955年1月23日)陕西华县的地震创造了死亡83万人的记录,17世纪前期的气候异常使大多数地方的人口出现停滞或倒退,1845年来自美国的马铃薯病虫害在3年间导致100万爱尔兰农民死亡,20世纪60年代初的饥荒使中国至少损失了1800万人。9.下列影响人口的因素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A.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人口增长或者减少的两个因素。B. 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受到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制约。C. 自然环境的变迁不会影响死亡率但会影响出生率。D. 自然造成的灾害对人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相当明显。10.下列对在人类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人类抵御天灾的方式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A. 人类对

7、天灾既无法预报,也不能有效防御。B. 人类对天灾有一定的预报能力,但不能有效地防御。C. 人类有一定的防御能力,比如通过迁移的办法进行躲避。D. 人类对自然了解甚少,只能被动忍受,消极防御11.下列对文中运用大量举例和数字说明的目的,理解正确一A.说明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自然变化及其造成的灾害对人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非常明显。B.说明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自然变化及其造成的灾害对人的死亡率的影响非常明显。C.说明在人类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人类对自然灾害无法预报而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D.说明在人类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自然的破坏力非常巨大,人类物质损失非常严重。(二)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

8、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做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奇,愈奇愈险。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

9、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遍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百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12. 下列对第一段中写攀登泰山作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用爬泰山比喻演唱也需要峰谷跌宕才动听。B. 比喻王小玉的演唱如攀登泰山,节节高起。C. 作者听到优美的旋律,联想

10、起攀登泰山的情景。D. 就像攀登泰山愈高愈奇一样,唱腔越高越有韵味。13. 下列对第二段文字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A. 这段文字描绘了王小玉从高潮到低潮、又到高潮、最后结束的过程。B. 这段文字描绘了王小玉从发展到高潮、最后结束的过程。C. 这段文字描绘了王小玉从高潮到结束的过程。D. 这段文字描绘了王小玉从起始到发展、高潮,直至结束的过程。14. 下列对两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两段文字属于正面描写,写出了王小玉说书的精湛技艺,里面没有运用侧面描写。B. 这两段文字为了表现王小玉说书技艺的精湛,运用了比喻、通感、夸张等手法,把听觉描写写得酣畅淋漓。C. 这两段文字对声音进行了绘形、

11、绘声、绘色的描写,写出了歌声的美妙。D. “花坞春晓”在这里形容王小玉的演唱和琴师的轮指弹奏相合相和的声音。三(24分,每小题3分) (一)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2、”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15. 下列句子中,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张良西向侍 侍:陪坐B. 范增数目项王 目:眼睛C. 若入前为寿 寿:敬酒D. 常以身翼蔽沛公 冀:像鸟张开翅膀一样16.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 常以身翼蔽沛公 B. 吾得兄事之 C. 于是项伯复夜去 D. 范增数目项王17.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因击沛公于坐 B. 籍何以至此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C. 得复见将军于此 因

13、击沛公于坐 D. 若属皆且为所虏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18. 下列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沛公前赴鸿门宴,带去的人有张良、项伯等。 B. 从“不自意”中可看出沛公无意做王。 C.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多次暗示,项王默然不应,是因为他没有看到。 D. 项伯看出项庄舞剑的用意,因此借舞剑的机会保护沛公。(二)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由是观之,则今

14、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慕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素不闻诗书之训 训:教诲B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视:看C 矫诏纷出 矫:假托D 忠义暴于朝廷 暴:显露20下列短语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百世之遇加其土封 蹈死不顾矫诏纷出A际遇 增加 踏上假托B机遇 更加 顿足纠正C际遇 增加 履行匡正D遇到 更加 踏上假托2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人皆得以隶使之”的“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