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诗歌鉴赏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3937773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册诗歌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第三册诗歌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册诗歌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册诗歌鉴赏(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册诗歌鉴赏复习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注】此诗是诗人 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兼天涌:波浪滔天。接地阴:风云盖地。催刀尺:指赶裁冬 衣。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捣衣石。前人曾说这首诗是情景“和谐统一的典范”,你是否同意此说?请结合诗中的某一句来鉴 赏。答案:同意 首联的托物起兴:以枫叶凋零、秋气萧森,寄寓老大伤悲、凄苦落寞的情怀。颔联的象征:以骇 浪滔天

2、,暗寓了国家时局动荡和作者心潮翻卷;以阴云盖地,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从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不见天日。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翻腾起伏的忧思 和胸中郁郁不平,也象征了国家局势的变异无常和臬兀不安的前途。颈联情景交融,诗人滞留他乡两年(两开,双关),哀伤落泪,表达了诗人羁旅的悲苦;寄身孤舟,有家难归,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尾联的烘 托:以秋风、捣衣声,烘托含辛茹苦的游子无家可归的惆怅和凄凉。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

3、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1 )这首诗歌属于体裁,从内容上看属于题材。(2分)(1 )七言律诗,咏史诗。(2 )请概括本诗中的人物形象(2 )王昭君形象:王昭君是一个美貌得不到君王赏识,孤身一人远嫁异域,只能在死后魂归故乡的满怀对君王 的怨恨,对故乡的思念的悲剧人物形象。诗人形象:诗人是一个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一生漂泊颠沛的满怀怨恨的志士形象。(3 )明人胡震亨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这里不适合也不协调。对此你有何看法,请作简要阐述(4分)(选作)(3 )答案示例一:适合。昭君的怨恨忧思是一种永远怀念故

4、土的深厚情感。她虽然是一个女子,但身行万里,青冢留千秋,心与祖国同在,名随诗乐长存,诗人就是要将昭君的故事安置在高江急峡”的阔大背景中,用这样壮丽的诗句来郑重地写她。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与后文塞外雄浑苍茫的意象是一致的,看似突兀的起笔更烘托出 昭君为了祖国远嫁异域的悲壮和不凡,令这种乡土故国之思显示出一种惊天动地的力量。答案示例二:不合适。首先从这首诗中昭君的形象看,是一个远嫁异域、心中饱含怨恨忧思的失意女子;其次从 这首诗的意境看, 环佩空归月夜魂”的凄婉和 千山万壑赴津门”的雄浑也不协调;第三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看, 重在表现对昭君的悲剧命运的深切的同情,而非是作为英雄事迹来赞颂传扬,同时也

5、借昭君的命运表达对自身命 运沉浮的慨叹。因此,明人胡震亨的观点有其合理之处。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登咼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古人评价该诗是“古今七律第一名作”。其颔联更是千古名句,请具体分析该联好在哪里。答案:此联对仗极为工整。无边”对 不尽”,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落叶的萧萧”之声对长江的 滚滚”之势,不仅让人感到气象万千,更让人体会到使人心情激荡不已。同时该联平仄相对,音节谐婉,壮美动听。借 景抒情。诗人仰望无边无际、萧萧而下的树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

6、,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 自己的情怀。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地传达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一个“来”字,便是无边落木尽入怀抱,无尽长江流泻心田,这种顶天立地的自觉,这种容天纳地的阔大胸襟,使全诗焕然生色,不 仅空前,亦复绝后,成为百代千古七律最为第一的绝笔。2、这首诗的首联用了哪些手法描写景物?请作分析。答案:这两句从秋风、高天写到江水、沙洲,俯仰结合,视野高远阔大;猿猴哀啸,飞鸟回旋,秋水清湛,沙洲灰白,动静相映,声色并茂,气韵生动。六种景物构成一幅苍茫寥廓的秋江山水图。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临江仙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

7、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3分)(2) 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5分)【参考答案】14. ( 8分)(1) (3分)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久别重逢的喜悦;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离别在即的愁绪。(2) ( 5分) 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

8、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五、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注】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

9、的饯行席上赋此词。“余既”三句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1) 概括“兰” “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2) 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6分)【参考答案】(1)【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2) 【答案】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 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解析】“听我楚狂声”出于论语?微子(新课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一节) ,表

10、达了作者不愿趋炎附 势、屈从权贵的耿介之情; “富贵非吾事”出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新课标必修5第二单元),意为自己此次 奉召赴临安并不是追求个人营利,并且也不想在那里久留,表明自己的心迹。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分)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选自宋诗精华录)【注】杜鹃:又名子规。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1 )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2 )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参考答案】6. ( 6分)(1 ) “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韵味。(2 )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