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导学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3934345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导学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备人:陈星合 年级:四年级 备课日期:5月30日 执教:陈星合教学课题: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内容: 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土多德的理论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和猜疑中走上比萨塔,用事实证明了真理,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目标引导:1.认识个生字,会写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4.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例和人

2、物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理解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难点:1针对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2理解伽利略推出的两个结论的含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这节课我们要走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准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补充,对伽利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2、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1590年,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二、基础达标1、自己小声读

3、课文,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xun bx l zh xu zhn l hui y g zh( )( )( )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 执( ) 奉( ) 腊( ) 奏( ) 热( ) 势( ) 春( ) 借( ) 揍( ) 挚( )三、初读感知 1、自由读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 )的科学家伽利略,敢于( ),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 )所谓的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 )求证后,在人们的( )与( )中走上( ),用( )证实了真理的事情。课文赞扬了伽利略( )。四、检测反馈,精讲精练:(一)默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1、默读全文,画出使你深受启发的句

4、子,反复读一读,并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2、小组内初步交流。(二)自主读书,诱导感悟1、同学们,我们已经充分自读了课文,并初步交流了自己的读书感受。下面,就请同学们再一次放声朗读课文,可自读,也可同桌间轮读。(学生自主读书)2、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得段落读给大家听。3、根据课文内容,课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人们称伽利略为“辩论家”。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讲当时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真理,不容许更改”。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讲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从来没有人怀疑过,而伽利略却表示了怀疑。第四部分(第46自然段):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

5、,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将四段的段意串起来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理清课文条理,了解课文内容五、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听写本课的新词,同桌互相检查。二、精读感悟1. 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连用两个反问句,反映了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2. 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伽利略为什么要在比萨斜塔上做一次公开的试验? 3.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三、实践应用自学要求1.高声朗读课文一遍。2.画出描写当时社

6、会背景以及试验前后人们对伽利略态度,思想变化的句子。3.完成表格实验前试验后态度变化胆大妄为,固执,会让他丢尽脸忍不住惊讶叫了起来思想变化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做真理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全都是对的。师:从这填写的表格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呢?可见,当时人们一直信奉亚里士多德的话,伽利略想要证实自己的试验结果,还是要付出很多努力的!想象一下,当伽利略试验结束后从比萨斜塔上下来后,人们围住了他,试验前责备,取笑伽利略的那些人,试验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联系课文写一段话,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_ 四、拓展延伸亲眼目睹比萨斜塔下的试验1、课件实

7、现比萨斜塔下的试验师: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过渡:伽利略做完实验后,周围的人忍不住叫起来,如果当时你就是记者,你会怎样采访他呢?2、如果你是记者,应向伽利略提什么问题?生:你是怎么知道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错误的?生:伽利略你为什么要公开试验呢?过渡:这些小记者真会提问呢!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伽利略是如何验证亚里士多德说的话是错误的!快快读读课文中的第三自然段,看看伽利略是怎么推理的吧!3、演示亚里士多德的结论说明:

8、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系,物体越重,落下的速度越快 。五、布置作业:1、想象一下,试验结束后。人们又会怎样说,怎样做。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2、推荐课外阅读世界上下五千年,走近并结识更多的伟人板书设计: 101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10+111课后反思:主备人:陈星合 年级:四年级 备课日期:5月30日 执教:陈星合教学课题:26、全神贯注教学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文中对罗丹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使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充分表现了

9、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目标引导:1.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2.身临其境地朗读课文。3.明白“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4.初步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教学重难点:理解描写罗丹的语句,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理解课文结尾的一段话。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名言导入,激发阅读兴趣二、基础达标1.我会认读下列生字,并能组词。 邀() 咕() 挚( ) 痴() 仪() 锁() 2.我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全神贯注 端详 径自 莫名其妙 三、初读感知自由朗读,感知人物精神1. 轻轻读完这篇文

10、章,我觉得 。 2.这几句话真令我印象深刻,我想把它们读给大家听。3.罗丹,我知道他: 我欣赏过他的作品 我觉得 茨威格,我知道他: 。 4.本文中我最喜欢的词语是: 5.我知道这篇文章的中心句是 四、精读感悟(一)只见罗丹一会儿 ,一会儿 ,嘴里 ,好像跟谁在说 ;忽然眼睛闪着 ,似乎 他把地板踩得 ,手不停地 挥动 过去了, 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 大约过了 ,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 ,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1.我能把空白处填完整。 2.我能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并为大家表现出来。(二)他后来回忆说:“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 。” 1.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 2.读完这句话,我想到了: 。五、实践应用1.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作风深深打动了我,我能找出文中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的句子六、拓展延伸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