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介质弹性力学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3933477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孔介质弹性力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多孔介质弹性力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多孔介质弹性力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多孔介质弹性力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多孔介质弹性力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孔介质弹性力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孔介质弹性力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 多孔弹性力学迄今为止,我们一直把岩石当作均质性固体物质处理。然而,岩石通常是复杂的物质,因此,在微观规模上, 它是非均质性的。在很大程度上,岩石表现的弹性反应、破裂应力等都依赖于其非固体部分。在本章中,我们将 考虑岩石的孔隙体积,其不仅在储层的石油开采中是必须的,而且在岩石的机械特性方面也起到重要的作用。首 先,我们对多孔和渗透性介质进行宏观描述,其允许我们去研究静态和动态的机械特性。这个处理方法基于 Maurice A.Biot 的理论。1.3.1 液体中固体颗粒的悬浮首先,让我们看一个非常简单的多孔介质;即在这个多孔介质中,固体和流体部分相互之间分别产生形变。 实际上,我们可以把这

2、个介质看成是流体中固体颗粒的悬浮,或例如一个饱水的、完全未固结的砂岩。如果我们 把这个混合物放进一个容器中,由于外挤压力的作用而产生的体积应变是:1.79)G=p-v Keff 是混合物的体积应变。总变形必须等于每一部分变形的总和,其值来自于每一分量的体积部分 vV V = s v“s + (1.80) v V Vtot tot下标s和f分别指固体和流体,V指总体积。现在,我们定义孔隙度为流体所占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即:totV 0 二匚(1.81)tot因为V = V + V V =V +V,故而固体所占体积为:tot s f tot f s1.82)厂二 1 0 =1 一应变 和v,sto

3、t分别由固体的体积模量K和流体的体积模量K得到,根据公式(1.49),公式(1.81)可写成: fsf1.83)结合公式(1.79)和(1.83),此时我们发现悬浮的有效模量是:1 1 0 0T=+K(1-84)eff s f这是一个特别简单的多孔物质的实例。现在,我们要通过考虑岩石由固体框架和孔隙流体组成的事实进行总结, 固体框架和孔隙流体不能被分别处理。1.3.2 毕奥静力特性多孔弹性力学理论现在,我们将考虑一个各向同性,多孔和渗透性的介质,该介质由两部分组成:固体和流体。固体的位移用Us Us表示,流体的位移用U Uf表示。对于一个附着在固体上的体积单元,应变皿的组分的导数得到。利用公式

4、(1.41),我们得到体积应变: = u(1.85)vs对于流体部分,我们定义一个应变参数g,其描述了流体相对于固体的体积变形g =晴.(u u )(1.86)sf应力张量Q表示作用在附着于固体骨架上一个体积单元的总外应力。体积单元由固体骨架上的应力和流体中的 静水压力即孔隙压力 p 来平衡这个应力。按照符号惯例,所有的应力(包括孔隙压力)在压方向上为正。f孔隙流体的存在使材料的应变能增加了额外的限制条件。因此,应力应变关系(公式(1.48)也将被修正毕奥(1962)证明了二物相系统的线性应力应变关系,这个二物相系统可以用应变参数和g来表示,即应力v张量单元和孔隙压力叮b=九+ 2GCg(1.

5、87)xvxb=九+ 2GCg(1.88)yvyb=九+ 2GCg(1.89)zvzT=2Gy(1.90)xyxyT=2Gy(1.91)yzyzT=2Gy(1.92)zxzxP= C M g(1.93)v九和G是多孔介质的Lame参数,C和M是为描述二物相系统而增加的弹性模量。如我们在公式(1.87) (1.89) 和公式(1.93)看到的那样,C在固体和流体形变中起作用,M粗略形象地描绘了多孔流体的弹性特性。关于固 体和流体弹性模量的确定表达式在以后的叙述中会给出。由公式(1.87)(1.89)可以累加得出:h =K C g(1.94)vb是由公式(1.9)定义的。K=九+2G/3是不排水条

6、件下多孔岩石的体积模量,不排水条件指的是流体不允许 漏泄的地方。现在,我们对弹性模量K,C和M怎样与岩石组分模量相联系做一个试验。首先,设想我们做一个夹套实验(见图1.20a): 一多孔介质置于一不透水的夹套内,其承受一外部静水压力b。加载过程中允许孔隙流体泄漏,P因此孔隙压力保持不变,从而应力完全由固体骨架来传递。从公式(1.93)和(1.94),我们得到:1.95)三Kfr 因为这个实验描述了岩石固体部分的硬度,K#称为骨架体积模量。因为没有与流体相关的剪应力,我们可以直fr接定义多孔系统的剪应力模量为骨架剪应力模量,即:(1.96)其次,我们做一个未夹套实验,如图1.20b。处于试验状态

7、下的岩石试样在这里置于一流体中,在此情况下,作 用在试样上的静水压力与孔隙压力相平衡,即p彳=。结合公式(1.93)和(1.94),可以发现:fp(1.97)(图1.20)在这个例子中,固体应力应变特性曲线完全依赖于固体物质固有的弹性特性,艮Q =K * , K是固体的p s v s体积模量(1/K通常指的是固体晶粒的压缩性)。比较公式(1.97),这暗示:s(1.98)根据应变参数匕的定义(1.86)和公式(1.85)及(1.49),得到:(1.99)K 是孔隙流体的体积模量。另一方面,联合公式(1.93)和(1.94),得到:f(1.100) 结合公式(1.99)和(1.100),我们得到

8、关系式:(1.101)公式(1.98)和(1.101)结合K的定义(公式(1.95),根据岩石组分的弹性模量(K和K ),写出弹性常fr s f数K,C和M,加上孔隙度0和骨架模量K得:fr(1.102)(1.103)(1.104)关系式(1.102)(1.104)没有给出每一个参数的物理意义。通过看一对极限试样,我们可以获得较好的认识, 其关系式变得更为简单。其中一个试样是一个坚硬的岩石,其骨架与流体比较起来是不可压缩的。通常,因为K K,对于这个刚sf性骨架,我们有:K , G ,K K(1.105)fr fr s f对于限定的孔隙度(特别是0 (K / K 2)x(K -K ),公式(1

9、.102) (1.104)减至为:f s s frK q Kfr刚性骨架”1.106)1.107)1.108)K KC Qf (1 一) KsMQK定义为岩石骨架的体积模量,而常数M完全由孔隙流体特性和孔隙体系确定。相反的极限试样是薄弱的岩石骨架。对于这个试样,我们假设:K , G , K K / K ,公式(1.102)(1.104)减至为 fsKK q K +ffr “薄弱骨架” K ,即得到公式(1.84),其由 frfsf简单的物理自变量得到。注意到坚硬骨架和薄弱骨架极限是相当极端的试样,它们主要是用来进行说明的。表达式(1.102)(1.104)是用来进行实际计算的。以上叙述的理论包

10、括两个未知变量,它们是岩石骨架的弹性模量K和G,不是按照岩石组分的特性来定 fr fr义的。在第六章中将看到,当岩石结构资料获得较多时是如何应用微观理论来计算这些模量的。从经验上看,骨架体积模量 K 比 K 小的多,因此孔隙度减少许多。附录 A 给出了毕奥多孔弹性理论包含的一些典型的参量值。 fr s在石油工程与岩石力学的文献中,有时引入术语“孔隙压缩性”,其目的是为了描述孔隙的有效硬度。通常,定义孔隙压缩性(1/K )为1/K = (1/K (1 )/K )/。但是,这个表达式是不正确的(Zimmerman, 1991)。 pp frs回顾应力应变关系式(1.87) (1.93),其定义了

11、1/K= /b,e 是孔隙的体积应变,假设允许孔隙流体 p v,p p v,p泄漏(夹套试验),我们发现:(1.109)1.3.3 有效应力概念在1.3.1节中,我们讨论了一个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一个岩石试样被置于夹套中,其中的流体允许泄漏因此,在加载过程中(图1.20a)孔隙压力保持不变。通过公式(1.95)得到这个试验的应力应变关系式,即:(1.110)现在设想一个相似的试验,但封闭其中的流体,因此,没有流体的流动或流体流到岩石试样的外面,我们称之为未排水。在这个试验中,试样(包括孔隙)由于外部静水压力载荷产生的压缩,会导致孔隙压力的增长。在 公式(1.93)和(1.94)中,取g =0,

12、即在试验中孔隙流体和固体之间没有相对位移时,我们可以计算试样的压缩和孔隙压力。由公式(1.93)可以得到孔隙压力:P =Ce(1.111)fv由公式(1.94)可以得到应力应变关系式:o =Ke(1.112)pv利用公式(1.95 )和(1.111),我们可以写出K= K +C2/M=K + (C/M) (p/e )将引入的K的表达式代入公 fr fr f v式(1.112),并整理得到:(1.113)公式(1.113)告诉我们,当我们绘制应力应变曲线的时候,如果我们使用有效应力0 ,其定义为:po =oaP o,= o _a p(1114)f ppf而不是使用总应力o和模量为K,即与排水试验

13、结果一致(公式(1.110)。从物理意义上讲,这意味着固体pfr骨架承载总外部应力o的o 部分,而剩余的a p部分由流体来承载。参量a为毕奥常数:p pf(1.115)后式与公式(1.98) 致。如上面提到的,K总是小于K。理论上,K的上限是(1 )/K (=佛格特边界;fr s fr s见Wattet al.,1976,复杂物质弹性模量边界总述)。当然,K的下限是0。因此,a取值范围为0 a W1。对 fr于未胶结或薄弱岩石, a 趋进于 1。1923年Terzaghi在土力学中在经验理论基础上,最先提出了有效应力的概念。Terzaghi认为:i)外部静水压力增加引起的体积变化与孔隙压力减小引起的体积变化数值相等;ii)抗剪强度仅等于法向应力0与孔隙压力P的差。f以上观点促成了有效应力法则的诞生,其中a =1。对于土壤,这是一个合理的假设。但对于岩石,应该考虑a在1附近的偏差。Terzaghi的观点ii)的意思是是有效应力而不是总应力或外部载荷的作用决定岩石是否破裂,这个问题在2.10 章节中会作更深入的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